300~400 元來來回回,怎麼股價就是無法突破!?
研華是我們超級老朋友,第一次提及在 2020 年,最初股價為 270 元,期間一度上漲至 432 元。但在 2024 至 2025 年間股價呈現「400→300→400→300」的反覆震盪格局,反
搜尋
300~400 元來來回回,怎麼股價就是無法突破!?
研華是我們超級老朋友,第一次提及在 2020 年,最初股價為 270 元,期間一度上漲至 432 元。但在 2024 至 2025 年間股價呈現「400→300→400→300」的反覆震盪格局,反
全台首檔股債平衡 ETF
AI 熱潮+美股火熱,卻怕漲太快跌更快
打開投資群組,滿滿都是「NVIDIA」、「美股創新高」的討論。AI 浪潮點燃市場,NVIDIA 單季營收翻倍、Microsoft 連創歷史新高、Amazon 雲端業務回升,帶動美股氣勢如虹。根據統計,光是一個
股價回落,關稅壓力與需求疲弱雙重夾擊
百和2025年股價走弱,主因並非獲利能力失衡,而是美中貿易關稅變化引發的鏈式反應。雖然公司強調直接銷美比重不高,實際衝擊有限,但品牌大廠因應關稅重新調整供應鏈,壓縮訂單節奏與產品組合,使百和面臨結構性利空。
其次,
全球資金狂湧美股,除了 FANG+ 與 S&P500 成長外,ETF 也可以看看這檔
2025 年上半年,美股持續吸引全球資金。根據 Nasdaq 資料,散戶淨流入美股及 ETF 資產已達 137.6 億至 155.3 億美元,資金主要聚焦在 AI、科技巨頭與創新產業鏈。
折舊壓力與良率瓶頸拖累轉型進程,AI利多尚未完全反映
欣興 (3037) 2024 年 EPS 僅 3.34 元,年減 57.5%,為五年新低,Q4 單季 EPS 更僅 0.04 元。雖然法人預估 2025 年 EPS 有望回升至 4.9 元、營收年增逾 17%,但股價自高點回落逾
五年漲五倍,被嫌高的智邦,現在在天上,智邦是怎麼做到的?
第一次寫智邦(2345)是 2019 年 9 月,當時價格才 160 元,雖然很多人喊說已經漲太多、風險大了,但我那時候直接寫:「這是一檔具備獲利成長趨勢的成長股,只要 EPS 能持續拉升,市場最終會給它該給的估值。」結果如
AI紅利噴發到 200 元,2025年遭遇關稅風暴股價腰斬
今天要追蹤的公司是 全球電子代工市佔率達 40% 的 eCMMS 龍頭 "鴻海 (2317)" ,過去文章提及過的有約 6 篇,撰寫的時間點是在 2019 年 10 月,當時價格為 72.7 元,隨著
川普「全面關稅主義」引爆市場避險情緒,重創台達電股價
本篇的追蹤個股是 全球的電源供應大廠 台達電 ( 2308 ),前後寫過 8 次,也是我追蹤最多次的公司,第一次寫是在 2019/09/25,價格 145 元,雖說股價一度跌至 120 元以下,但自 2019 至 2024 年
🌍 關稅大地震 + 台幣爆升潮
一場資本市場的壓力測試正要開始
川普正式開打對等關稅,美台貿易逆差變成稅率公式,
出口稅從 10% 變 42%,你以為只是補刀,其實是開腸破肚。
同一時間,新台幣飆破近三年高點,外資、禿鷹、出口商全上場,
這到底是福音還是災難?今晚阿勳
1300元→700 元,從明星股,到被市場遺忘的千元俱樂部成員
譜瑞-KY(4966)是高速傳輸IC界的熟面孔,過去靠著 USB-C、HDMI、DP 等介面產品,在筆電與顯示器市場站穩一席之地。特別是在 2020~2022 年疫情期間,遠距辦公、筆電換機潮讓它的營運快速成長,毛利
選擇分類: | (新增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