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車技術正席捲美國五大城市,汽車保險、產品責任與消費者安全面臨劇變。
隨著自駕車技術不斷突破,科幻場景正逐步成為現實。如今美國已有超過1,500台無人叫車(robotaxi)活躍於五大城市,包括Atlanta、Austin、Los Angeles、Phoenix及San Francisco,由Waymo(Google母公司Alphabet旗下)、特斯拉(TSLA)等領軍,商業化自駕車加速上路。這些車輛完全無人駕駛,乘客只需透過App叫車,便能享受自動駕駛體驗。自動商業貨運車也現身德州與新墨西哥運輸要道,標誌產業轉型序幕。
雖然市售車領域尚無全自動車型販售,多數主流品牌如Ford(F)及Tesla(TSLA)已導入ADAS(進階駕駛輔助系統),從藍區免手控駕駛到自動換道、急煞避撞,技術雖成熟卻仍需駕駛介入。Mercedes-Benz(MBGYY)是首家宣稱達到Level 3自動駕駛的車企,推出Drive Pilot系統,不過僅限特定高速、公路段落可啟動。
自駕技術的普及,對汽車保險產業帶來深遠衝擊。若自動駕駛能有效減少事故率與傷亡,保費有望顯著下滑。根據Waymo公布,旗下robotaxi比人類駕駛同路段減少78%傷害型事故、79%安全氣囊炸開,Goldman Sachs預測robotaxi商業保險成本將在2040年由每英里50美分降至23美分。對個人車主而言,部分自動駕駛技術如自動急煞已證實可使追撞事故降幅高達50%,但自動定速與自動偏離修正尚未有顯著安全改善,反而浮現駕駛過度依賴,安全警覺下降的隱患。
隨著責任主體轉移,產品責任險將取代傳統駕駛傷害險成新主流。產業專家指出,事故責任恐由製造商及技術供應商承擔,保險型態將向使用行為定價(telematics)轉型。Tesla(TSLA)更以車輛數據直接計算「安全分數」設定保費,開創新商業模式。不過,自駕車普及仍需漫長滲透過程,預估2035年僅4%新車實現Level 4自動駕駛。現階段,消費者對於安全、維修責任及隱私問題仍存疑慮。
有專家提醒,技術設計容許超速或風險駕駛,依然可能釀禍,產業應加強系統設計、駕駛監管與法律責任釐清。展望未來,汽車科技將愈發智慧化,保險市場結構與消費者習慣亦將逐步顛覆,最終建構出兼具安全與效率的新世代交通生態。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