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動態】Tariff關稅升溫,通膨與估值雙壓並進

CMoney 研究員

CMoney 研究員

  • 2025-09-17 21:33
  • 更新:2025-09-17 21:33
【美股動態】Tariff關稅升溫,通膨與估值雙壓並進

【美股動態】Tariff關稅升溫,通膨與估值雙壓並進

關稅風險再起,美股評價面臨壓力與通膨不確定同時抬頭

市場焦點回到Tariff,最新跡象顯示政策不確定性正由消息層面轉為企業行為與貿易數據的實質影響,短線資金偏向防禦、內需與具定價權標的,成長股估值對利率與成本敏感度提高。投資人關注的核心邏輯在於關稅帶來輸入性通膨與供應鏈重組成本上升,若通膨黏著度再強,聯準會降息節奏可能後延,對美股風險偏好形成壓抑。

跨境貿易降溫訊號浮現,汽車關稅衝擊日本對美出口

最新外貿數據顯示,日本對美出口八月較前一年同期下滑13.8%,為連續第五個月下滑,汽車與零組件受關稅影響最顯著。雖然美方近期將汽車及零組件關稅自27.5%下調至15%,仍高於原始的2.5%基準,八月數據反映的是較高關稅區間的影響。市場解讀為,關稅變動即便有調整,對供應鏈排程、報價與庫存策略的扭曲已經發生,第四季仍需觀察終端需求的二次效應。

製藥業啟動在美投資潮,政策壓力推動產能回流

醫藥產業過去多免於貿易爭端,但關稅討論升溫正改變企業布局。葛蘭素史克(GSK)規劃在美投資約300億美元擴大產能,以降低進口藥與原料藥可能面臨的關稅或監管風險,並爭取政府採購與在地供應彈性。對供應鏈而論,美國實驗設備與製程自動化供應商如賽默飛世爾科技(TMO)與丹納赫(DHR)有機會受惠資本支出擴張,但以學名藥或高比例仰賴海外原料的製藥廠,短線毛利承壓風險提高。投資人將更重視產品組合的定價權、在美產能比重與庫存管理能力。

美系車廠相對受惠關稅保護但成本與需求彈性仍是變數

汽車關稅提高在短期內提升美系品牌的相對競爭力,通用汽車(GM)、福特汽車(F)與特斯拉(TSLA)可能借勢加強市占與價格維持,尤其是高毛利皮卡與大型SUV車型。不過供應鏈全球化下,部分零組件仍仰賴進口,成本轉嫁的幅度與節奏將決定盈利表現。對日本品牌如豐田汽車(TM)而言,若關稅維持在高位,北美本地化生產比重與組裝彈性將成為緩衝關鍵,銷量與車型結構恐面臨調整期。

鋼鐵關稅外溢有限,美國本土鋼價與利差保護度提升

印度方面評估美國關稅對其鋼鐵業直接影響有限,顯示供應地理分散與配額安排仍可緩和衝擊。對美國本土鋼廠而言,保護性關稅與基建需求支撐熱軋鋼卷報價區間,紐柯鋼鐵(NUE)、美國鋼鐵(X)與克里夫蘭克里夫斯(CLF)的議價力相對穩定,但最終需求仍繫於製造業循環與汽車、建築開工速度。若需求回落,關稅帶來的保價效果可能被量能走弱部分抵銷,留意產能利用率與庫存天數變化。

通膨路徑可能被擾動,降息時點與幅度面臨再評估

Tariff本質上是對進口商品的稅負,對核心商品通膨具正向推力,且企業為因應關稅重估供應鏈也會帶來一次性費用。多家機構的過往研究指出,若關稅範圍擴大,短期可能推升通膨約0.1至0.3個百分點,進而使聯準會在觀察期延長、降息幅度下修。殖利率曲線在此情境下易出現期限溢酬上揚,對高估值、長久期成長股估值構成壓力,防禦型與現金流穩定族群相對抗震。

零售通路面臨成本轉嫁考驗,定價權與品類策略是關鍵

關稅提高將先反映在進口耐用品與部份消費電子,零售商的毛利走勢取決於供應商談判力與自有品牌滲透。沃爾瑪(WMT)與好市多(COST)具備規模與供應鏈優勢,較有條件用採購與品類結構吸收衝擊,而塔吉特(TGT)等中型商家在價格與毛利之間取捨難度更高。投資焦點將轉向擁有快速周轉、較低庫存風險與會員經濟護城河的通路商。

科技與硬體供應鏈加速分散,北美與墨西哥生產鏈受惠

若針對中國製造的電子與硬體產品關稅再度升溫,組裝與供應鏈分散將加速向北美與墨西哥移轉,電子代工與EMS族群受惠於轉單與在地化提升。捷普(JBL)與偉創力(FLEX)在北美產能布局可望承接部分高附加價值訂單。品牌端的蘋果(AAPL)持續強化印度與越南的產能配置以降低單一地區風險,但短期零組件多元化仍需時間,產品售價與毛利的彈性管理將是關注重點。高階伺服器與AI硬體類股則受益於企業資本支出續強,關稅變數主要影響非關鍵零組件與物流節奏。

歷史經驗顯示關稅衝擊先影響情緒與估值再反映至獲利

回顧先前關稅周期,市場通常先透過估值壓縮反映不確定性,之後才由產業鏈調整傳導至企業獲利與現金流。具備現金流穩健、負債結構保守與高自由現金轉換率的公司,往往能在估值回檔後更快修復。公用事業與日常消費等防禦類股在波動期相對抗跌,但中期表現仍取決於利率走向與需求韌性。

資金面與技術面偏向波動上行,美元走勢與長天期利率需留心

關稅爭議升溫常伴隨避險需求上升,美元偏強與長天期債券殖利率走高的環境,將對海外營收比重高與久期較長的科技成長股帶來估值壓力。技術面上,若大盤指數在季線附近反覆拉鋸而未能有效放量突破,短期震盪格局易延續,資金可能更偏好高股息與防禦資產,板塊輪動速度加快使選股勝於選市。

投資策略宜強化內需與定價權布局並適度對沖成本風險

在關稅不確定尚未釐清之前,配置重心可偏向內需導向、成本轉嫁能力強的企業,以及受惠在美資本支出的製造與醫療供應鏈。投資人可透過產業ETF與高品質個股組合提高防禦性,並以選擇權或長短天期債券配置作為波動對沖。成長股仍具長期吸引力,但在利率與通膨再度上調風險下,建議降低倉位槓桿並聚焦獲利可見度與現金流穩定度。

兩種政策路徑將導致產業表現明顯分化

若關稅僅鎖定少數關鍵商品與敏感領域,市場影響偏向可控,相關產業有時間以在地化與替代供應鏈消化衝擊;相反地,若關稅擴大且維持時間較長,輸入性通膨將更黏著,降息時程與幅度恐再延後,成長股估值承壓、價值與防禦類股相對占優的時間也會拉長。投資人應持續追蹤企業資本支出指引、庫存與交期變化,以及決策單位釋出的關稅清單與豁免細節。

關稅主題短期內仍是美股定價核心之一

綜合目前訊息,Tariff由政策討論轉為企業決策與貿易數據的落地影響,市場定價的主軸從單純成長故事回到成本曲線與現金流品質。接下來數週,企業法說中的成本展望、價格策略與在地化進度,將是評估個股抗壓度的關鍵指標,在不確定性未消前,紀律控檔與結構性配置是提升勝率的主要方法。

延伸閱讀:

【美股動態】關稅收入增長緩解美國財政赤字壓力

【美股動態】Tariff新一波關稅預期重塑美股

【美股動態】關稅政策衝擊美印航空貨運市場

【美股動態】Tariff關稅升溫,通膨與估值雙壓並進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CMoney 研究員

CMoney 研究員

CMoney 團隊透過 AI 結合股市,每日提供重點股票的新聞事件,期望讓投資人更有效率找到各種投資標的的投資事實。

CMoney 團隊透過 AI 結合股市,每日提供重點股票的新聞事件,期望讓投資人更有效率找到各種投資標的的投資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