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折扣超市Aldi決定在美國再開200家新店,搶食因通膨影響下的消費者省錢商機,對Kroger、Walmart、Costco等大型零售業者帶來強烈競爭壓力。
美國零售業近期迎來劇烈變動,德國折扣連鎖超市Aldi宣佈將在美國新開200家分店,積極擴大市場版圖,持續施壓美國傳統超市與大型量販店。Aldi以超低價、品牌自主及精實營運為核心策略,成為消費者通膨壓力下首選,這波強勢擴張帶來顯著影響。
Aldi此次擴充,特別鎖定了「物價高漲、消費者精打細算」的時代背景。從2025年夏季於紐約時代廣場開設最大規模分店可見,Aldi不僅加強品牌能見度,更直攻高消費區域。Aldi目前於美國總部設於Batavia, Illinois,逐步以單一價格策略、私有品牌佈局,提升銷售效率及利潤率。過去一年,通膨效應導致消費者支出趨於保守,各大零售商如Kroger (KR)、Safeway (ACI)、Walmart (WMT)、Costco (COST)及Target (TGT)均積極調整促銷及成本管控應戰Aldi。
Aldi的商業模式側重自有品牌與極簡供應鏈:多數商品為Aldi自行制定標準,透過大規模採購、有效率的人力規劃和店面管理,大幅壓低營運成本,讓消費者能以最低價購買日常必需品。在全球範圍內,Aldi於消費者物價高漲時期脫穎而出,強化其在歐洲與美國的品牌聲量。值得一提的是,Aldi在歐洲與Lidl、Carrefour、Tesco等大型零售商競爭,美國則與Kroger、Albertsons (ACI)、Publix等本土超市較勁。
隨著Aldi在美擴張,市場競爭態勢正逐步改變。大型連鎖超商為了留住消費者及壓低價格,紛紛推出更多自有品牌商品,並加速電子商務及物流升級。此外,部分主流業者如Walmart、Target、Costco也採取降價促銷及會員制優惠策略,試圖削弱Aldi的價格吸引力。但消費者對於「高品質低價」的商品需求日益強烈,Aldi的精簡營運與私有品牌優勢成為其不容忽視的競爭力來源。
然而,Aldi的大規模擴店也面臨挑戰,包括供應鏈壓力、分店選址、高消費區租金成本以及美國消費習慣的地域差異。業界人士認為,Aldi仍須在價格與品質平衡上持續創新,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美國零售市場取得長期成功。
綜合來看,Aldi的攻勢將加快美國零售業結構重塑,傳統超市與大型零售業者若未正面應對,預期未來市場版圖將有明顯洗牌。消費者最終是否能持續受惠於物價戰與創新策略,值得進一步觀察。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