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載自 股市隱者 粉專
每種拳路都有適合發揮的方式,
例如泰拳重視拳、腳、膝、肘的攻擊,
而拳擊除了拳法外,更重要是步伐的彈性,
至於柔術,
是以關節技讓對方無法動彈,甚至無法呼吸。
哪種拳路最強?
各有優缺,
但若能結合各種拳路,格鬥勝率會更高。
聽起來可能會誤導,
一種拳都打不好,
結合好幾種拳法,不是更像是花拳繡腿?
李小龍說:
「我不怕練過一萬種踢法的人,只怕同一種踢法練過一萬次的人。」
專注於訓練一種拳法,實戰中更懂的如何發揮,
雖然這樣說,
李小龍還是結合詠春拳、拳擊、擒拿、關節技等,創了截拳道,
說要專注卻又結合這麼多拳法,
聽起來似乎矛盾?
其實不相違背,
結合各家門派優點,
理出自己專屬拳路,
然後專注訓鍊這套拳路,精益求精。
投資也是如此,投資方式有很多,
存股、成長股、短線沖,
甚至標的除了股票,也有房地產、債券、貨幣等,
每種方式和商品有適合的環境條件,
沒有所謂聖杯。
拳擊優勢是適當距離下給予痛擊,
因此面對拳擊手時,格鬥重點就是破壞這段距離,
像是近距離柔術或是膝撞,甚至是遠距離掃腿,
盡量讓拳擊手無法在適合距離發揮所長。
投資呢?
存股投資人,習性是買了不太賣,
因此股市過熱時,不適合佈局,
不要看到 0056、00878 創高後還想繼續追,
這樣就違背了存股策略出發點。
股價上漲後,殖利率會變低,
原本追求穩健殖利率報酬,
卻因為追高導致一次股價修正,
吐出股利還造成虧損。
前一陣子收到私訊,
有人問原本投資存股 ETF 為了保本獲利,
卻賺到了更多資本利得,
該再繼續加碼買更多嗎?
我回答是回歸策略初衷,
如果買存股 ETF 這套錢的出發點,是穩健報酬,
那當賺到超額資本利得後賣一些,
等 ETF 回檔後,殖利率回升,
再拿賣掉部分加碼買回,同一套錢能買更多。
至於成長股投資人,習性是買強勢股波段操作,
但當總經環境惡化,產業供過於求,
不要輕易搶成長股跌深的反彈,
獲利下修、庫存去化的循環往往需要幾個月時間調整,
過於交易容易讓斷送自己的彈性,
無法安然度過熊市。
存股和成長股雖是兩套方式,
但學會組合拳,就更能對抗難以預料的環境變化。
我們能分散資產,使用不同策略投資,
環境變化之際,將適合的策略投資比重再拉高。
例如景氣復甦,
成長股比重調高,降低存股比重,積極攻擊,
而當景氣惡化,降低成長股,調升存股,減少虧損優先。
這幾年我體會到一個投資觀念,
投資不是非黑即白,
最好的方式是動態調整,
因應目前行情與把握度,調整適合的部位多寡。
我以前習慣,當看好股票就一次買滿,
看壞時也想一次賣光,
但看好或看壞都不是百分之百正確,
沒人能預料未來,
因此根據自己把握度,
漸進式調整部位心態上也會更從容。
當基金經理人時,
我們也都要練習打組合拳。
每年公司會訂下兩種預算要達成,
一個是資本利得,也就是賺價差,
另一個是穩健賺現金流,也就是賺股息,
因此賺價差要找成長股,而股息要找存股。
牛市時,成長股表現好,
熊市時,價值股抗跌,
因此我們需要因應環境,
變化自己的組合拳。
我自己投資的最終目標,是能安心退休,
因此重點不是找出一年賺數倍的方式,
能賺數倍,往往需要槓桿和運氣,
這些常是短期報酬,
當市場氣氛改變,往往也容易被殺的措手不及。
除贏勢股外,我也持續研究更多策略做組合,
因應不同環境下,讓獲利曲線更穩健。
雖然贏勢股拉長時間,能度過牛熊,
像是 Nvidia(NVDA)、Microsoft(MSFT)、Apple(AAPL),
修正後趨勢的龍頭股往往能創新高,
但若在高點 All in 買進,
可能熊市剛發生就被迫停損。
這幾年,我拿一部分資金,
嘗試不同策略,
希望在各種環境條件下,
每一塊資產都能有所發揮,又能有所互補,
即使大多頭行情報酬率會不如 All in 成長股,
但拉長時間,波動較小,報酬率也較穩健。
我在回測新的投資策略時,
最看重的三個指標,分別是:
報酬率、勝率和最大虧損幅度。
過去追求勝率和報酬率,
但現在的我,最重視的是最大虧損幅度。
年輕時運氣好,
每一代都有少年股神,只是主角不同,
報酬率之高、勝率之高,短時間創造倍數報酬,
但很不巧,遇到一次修正,最大虧損幅度就是歸零。
歸咎原因一方面是心態走偏,自大膨脹,
另一方面是追求波動大,加上槓桿,
順風順水時如魚得水,
遇到狂風暴雨時,不管先前賺多少,
虧 100% 就是歸零。
只懂擂鼓出兵,不懂鳴金收兵,
遇到戰事反轉只會全軍覆沒。
組合拳,不代表什麼都要會,
但了解越全面,除了能找到適合的拳路,
也會知道哪些環境是自己策略的剋星,
然後不利戰況時,懂的縮手。
這週 Podcast 會聊更多存股,
最近錄 Podcast 時,
我喜歡每次想內容時也給自己更多反思。
存股算是組合拳中,重視防禦的拳法,
想在股市長期取得穩健報酬,
隨著年齡與資產增長,
一部分配存股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這集 Podcast 聊了我認為好的存股產業和條件,
另外則是分享 APP 出現一些價值股。
除了存股,
這週另一集是聊孫子兵法。
隨實戰經驗增加,這十幾年學各種拳路,
像是了解成長股、存股、房產、貨幣、債券、私募基金,
但也想回歸更多純粹的東西:
戰爭/投資的本質是什麼?
於是,前些日子重溫孫子兵法,
也想通了很多投資觀念。
像是投資最著要的五事,道、天、地、將、法是什麼?
另外也想通戰爭和投資異曲同工之妙:
「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
簡單來說,我們只能使自己不被戰勝,
但能否戰勝敵人,取決於是否有好的時機。
我喜歡探索不同東西,
然後回歸到投資能帶來哪些反思。
投資方法需要透過閱讀學習,
但心法卻只能從生活和失敗經驗淬鍊而成。
投資是像是一杯濃茶,
一開始濃烈,但久了無味。
如果能把生活省思融入茶中,
也許茶的餘韻,也能更久。
《股市隱者》Podcast 最新集數:EP173|存股
https://podcasts.apple.com/tw/podcast/ep173-%E5%AD%98%E8%82%A1/id1602637578?i=1000633902490
PPA【股市隱者|全方位操盤筆記】首月訂閱 95 折優惠活動最後一天!
https://www.pressplay.cc/p/hermittaiwan#act=auto-fol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