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日盤勢重點:《報價蠢動喊漲,矽晶圓全面漲停》
文章架構:
1. 無懼台幣升值影響,台積電第二季EPS創新高!
2. 3、5奈米產能吃緊,2奈米晶片明年Q1挹注營收
3. A16晶片2026年下半年量產,A14 開發超前2028年量產
4. 美國建廠加速,未來先進製程產能上看3成!
5. CMoney觀點
無懼台幣升值影響,台積電第二季EPS創新高!
台積電(2330)今(17)日公布2025年第二季財報,單季合併營收再突破達到9,337.92億元新台幣,季增11.6%,年成長幅度大增達57.6%,判斷是受惠於客戶在晶片關稅未明朗前提早備貨,3、5奈米需求強勁;稅後淨利為3,982.7億元,年增60.7%,每股盈餘(EPS)為15.36元,再創始歷史新高,寫下最強單季表現!
在台幣經歷5、6月急速升值下,有超過75%營收為美元的台積電,匯率避險做的相當充足,第二季毛利率僅僅下滑0.2個百分點來到為58.6%,營利率49.6%更突破公司原本預期的上緣49%。董事長魏哲家表示,3奈米及5奈米產品需求維持強勁,加上各國主權AI的興起,市場對AI晶片的需求只看到越來越強的跡象。
長線來看,AI算力的爆炸性增長需求持續,市場未來仍需要更多的運算能力和AI先進晶片!台積電也表示,匯率是影響盈利能力的六大因素之一(包括產能利用率、成本、良率等)。公司將憑藉技術領先、優越定價能力等優勢,將維持長期毛利率目標在53%以上。
AI持續主導營運,部分消費型復甦
產品終端應用上,高效能運算(HPC)占比維持在60%附近,季增幅14%,證明生成式AI與大型運算需求續強;其他領域如物聯網、智慧型手機、消費性電子同樣受惠晶片關稅未明朗客戶提早備貨,及中國短期政策刺激帶動需求而成長。
資本支出未調整,今年維持380億至420億美元
針對市場關注的資本支出(CAPEX)部分,本次法說會台積電並未針對該部分有所調整,上半年累計資本支出規模196.9億美元,2025年資本支出則維持在380億至420億美元。至於2026年及2027年的數字,台積電則強調目前仍言之過早,並表示公司會持續投資產能增長以減少AI供需上的落差,一旦發現新的商機將毫不猶豫投入。
第三季展望:營收達318~330億美元,毛利率維持高檔水準!
針對2025年第三季的展望部分,台積電以1美元兌29元新台幣作為基準。台積電預估營收將落在318~330億美元之間(折合新台幣約9,222億至9,570億元),年增幅約4成(以美元計算)。毛利率與營益率則預期分別為55.5%~57.5%與45.5%~47.5%,下滑預期主要仍來自於匯率與美國建廠初期成本較高有關。

3、5奈米產能吃緊,2奈米晶片明年Q1顯著挹注營收
台積電目前3、5奈米產能持續吃緊,公司表示許多AI產品仍在使用3~5奈米的晶片,預期未來兩年將慢慢轉至3奈米製程。另一方面,市場矚目的2奈米晶片目前已進入量產階段,擴產曲線與3奈米相似,但由於擁有更高的定價,營收貢獻也會優於3奈米,預計將在2026年第一季開始產生顯著挹注營收表現!
A16晶片2026年下半年量產,A14 開發超前2028年量產
而採用*超級電軌技術(Super Power Rail,SPR)的A16埃米製程開發進展順利,預計2026年下半年進入量產,由於該晶片適合應用在複雜訊號路徑和密集電源傳輸網路的產品,未來有望進一步擴大HPC產品營收。台積電也表示,以第二代奈米片電晶體結構開發的A14製程,目前開發進度良好,在零組件性能和良率改善方面達到甚至超前計畫,預計有望在2028年順利量產!
*超級電軌技術(Super Power Rail,SPR):台積電為先進製程(A16以上)開發的創新晶片供電解決方案,屬於「晶背供電網路」(Backside Power Delivery Network, BSPDN)的一種。主要目的是提升晶片效能、功耗表現與邏輯密度,以突破摩爾定律的限制。
美國建廠加速,未來先進製程產能上看3成!
台積電本次法說會也重申全球製造佈局是基於客戶需求、價值、供應鏈彈性及政府支持等多重因素的戰略決策。
於美國亞利桑那州加碼投資1,000億美元,建設3座先進晶圓廠、2座先進封裝廠以及1座研發中心,這一計劃未有改變,目標在美打造一個獨立的領先半導體製造聚落。本次法說會也是台積電自3月宣佈加碼投資後,首次談及4~6廠的規劃,4廠預計生產2奈米及A16製程晶片,剩下的5、6廠則會使用更先進的製程,但後續規劃仍要視客戶需求而定,但美國未來的先進製程產能占比將上看3成。
針對是否因川普《大而美法案》法案而提前規劃建廠,台積電沒有直接提及法案與未來建廠規劃的關係,強調將會加速整體工程進度!
進度一覽:

CMoney觀點:

*本文章之版權屬筆者與CMoney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本文章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仍須謹慎評估,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