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盤解析


財報速覽
SK海力士受惠AI熱潮創歷史新高獲利,2026年記憶體全數售罄、HBM4年底出貨
韓國晶片製造商SK海力士(SK Hynix)受惠於生成式AI基礎建設擴張,2025年第三季營運利潤飆升至11.4兆韓元(約80.2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公司預告2026年DRAM、NAND及HBM全數產能已售罄,年底起將開始出貨次世代HBM4產品,積極擴大在高頻寬記憶體市場的領先優勢。
AI需求推動記憶體全面熱賣
生成式AI投資浪潮帶動DRAM與NAND需求飆升,SK海力士已完成2026年產能全數預售,反映市場對AI基礎晶片長期高度依賴。創紀錄財報強勁收官第三季
2025年第三季營收成長39%至24.4兆韓元,營業利潤年增62%至11.4兆韓元,與市場預期一致,顯示產品組合與價格雙雙向上。HBM4年底量產,全力備戰競爭
公司將於2025年Q4開始出貨新一代HBM4晶片,預計2026年全面擴大銷售,與三星電子與美光 (MU) 爭奪AI記憶體領導地位。AI晶片供應鏈關鍵夥伴地位穩固
SK海力士為輝達 (NVDA) 的主要HBM供應商,透過穩定供貨維持先進製程優勢,進一步擴展企業級與AI雲端客戶群。股價年漲200%,大幅領先同業
受益於先進製程與AI熱潮,SK海力士股價今年迄今上漲200%,遠超三星電子87%及KOSPI指數67%的漲幅,投資人信心高漲。
Booking Holdings第三季營收與獲利超預期,穩定旅遊需求推升股價上漲
線上旅遊平台Booking Holdings (BKNG) 公布2025年第三季財報,營收與獲利皆優於市場預期,主因旅遊需求穩健及用戶偏好打包預訂行程。總預訂金額年增14%至497億美元,調整後每股盈餘達99.50美元,遠高於市場預估的95.66美元,股價盤後上漲近5%。公司對第四季持審慎樂觀態度,並強調旅遊市場仍具韌性,儘管宏觀與地緣政治環境存在不確定性。
旅遊需求持續穩定成長
儘管全球面臨經濟與政治不確定因素,Booking指出第四季初旅遊需求仍保持穩健,反映消費者對旅遊活動的強勁偏好。財報超越市場預期
第三季營收達90.1億美元,高於預期的87.2億美元;每股盈餘99.50美元,優於預期的95.66美元,顯示營運效率與規模經濟提升。打包預訂模式帶動業績
更多用戶透過平台一次完成機票、住宿等多項預訂,提升轉換率與客單價,成為成長新動能。總預訂金額大幅成長
季度總預訂金額達497億美元,年增14%,反映全球旅遊市場回暖與跨境旅遊復甦。股價盤後勁揚近5%
投資人對Booking展望樂觀財測反應熱烈,股價在財報公布後盤後交易上漲近5%。
UPS加速轉型裁員4.8萬人,Q3業績優於預期、全年節省目標上修至35億美元
UPS 在第三季財報中宣布已裁撤約48,000個職位,包含34,000名作業員工與14,000名管理人員,遠超過先前預估的20,000人,顯示公司為實現長期轉型與提升效率正加速調整人力結構。儘管整體營收下滑,公司依然繳出優於市場預期的獲利表現,並預估將於2025年實現總計35億美元的年度成本節省。消息激勵股價盤後大漲8%。
裁員與降本加速進行中
UPS表示,轉型計畫已裁減48,000個職位,並關閉93棟營運大樓,前九個月已節省22億美元成本,全年預計達35億美元,強化財務體質並提升效率。Q3業績優於預期
Q3營收為214億美元,超出預期的208.3億美元;調整後每股盈餘為1.74美元,高於預期的1.30美元。儘管較去年同期獲利下滑,公司仍展現營運韌性。亞馬遜訂單下降影響營收結構
UPS與亞馬遜的合作量第三季下滑21.2%,相較上半年13%的降幅明顯擴大。此轉變也成為UPS裁員與營運重組的關鍵推動力之一。房產處分與AI應用強化靈活性
UPS透過出售並回租五處資產獲得3.3億美元收益,同時導入AI技術應對關稅變化與報關複雜性,提升供應鏈與清關作業效率。第四季展望樂觀迎戰旺季
UPS預估Q4營收將達240億美元,營業利潤率介於11%至11.5%,並表示已準備迎接「史上最高效」的假期運輸旺季。
聯合健康調升2025年獲利預測,新CEO帶領轉型見效,2026年擬持續成長
美國最大健康保險公司之一聯合健康 (UNH) 宣布調升2025年全年獲利預測至每股至少16.25美元,超越市場預期,並表達2026年將進一步擴張的信心。新任執行長Stephen Hemsley重新掌舵後,聚焦重建營運與信任,第三季獲利與醫療成本控管表現皆優於預期,帶動股價盤前上漲逾4%。儘管整體醫療費用仍偏高,公司顯示出穩健復甦態勢,市場對其中長期成長前景重新轉趨樂觀。
轉型帶動信心回升
CEO回鍋穩定軍心
Stephen Hemsley於2025年5月重掌執行長職務後迅速整頓組織,目標恢復投資人與消費者信任,扭轉公司過去一年面臨的高層命案、醫療成本激增及聯邦調查等負面事件。調升獲利預測超預期
聯合健康上修2025年調整後每股盈餘至至少16.25美元,優於先前預測的16.00美元與分析師預估的16.20美元,傳達營運可控且具上行空間。醫療成本維持高檔但可控
第三季醫療損失率(MLR)為89.9%,接近預期水準,顯示儘管行業成本壓力未解,公司仍能穩住保費與醫療支出間的平衡。Optum部門營收表現分歧
健康服務子公司Optum營收持平為259億美元,但藥品福利部門Optum Rx因處方量提升而年增16%,達397億美元,為成長主力。長線展望聚焦2026年
公司強調2026年將進入「可持續且加速的成長」階段,分析師預測當年每股盈餘可達17.59美元,市場看好轉型成效將持續顯現。
焦點新聞
總經
聯準會預期連續降息,市場聚焦就業數據與資產縮表進程
市場普遍預期美國聯準會(Fed)將在本週會議中進行連續第二次降息,幅度為0.25個百分點,使聯邦資金利率區間下調至3.75%-4%。儘管市場對降息高度共識,聯準會內部與外部卻出現明顯分歧,反映出通膨壓力尚未完全解除、就業市場開始放緩及政府數據缺失等挑戰。此外,市場也關注資產負債表縮減(QT)何時結束,以及年底與2026年利率走勢的進一步線索。
市場押注連續降息,但官員意見分歧
市場預估本週將降息1碼,12月和明年初恐續降;然而部分聯準會官員及經濟學者擔心過早降息將釀成政策錯誤,內部分歧浮上檯面。數據真空影響決策透明度
美國政府停擺導致勞動市場與通膨相關數據缺失,使聯準會難以依據「最大就業與穩定物價」雙重任務進行準確決策。就業市場轉弱成主要考量因素
ADP初步數據顯示近四週每週平均新增14,250個私部門就業機會,略為回升但仍偏弱,成為連續降息的重要理由之一。市場預期年底聯邦資金利率將降至3%區間
CNBC調查顯示多數專家預期至2026年底利率將降至3.2%,並視3%上下為中性利率範圍,反映經濟已無需進一步緊縮。資產縮表進入尾聲階段
聯準會正考慮結束6.6兆美元資產負債表縮減計畫(QT),短期流動性市場出現緊張跡象,可能提前宣布結束時點。
產業
Stellantis攜手輝達、Uber與鴻海共研Level 4自駕車,2028年部署5,000台Robotaxi
汽車製造商Stellantis (STLAM.MI) 宣布與輝達 (NVDA)、Uber (UBER)、鴻海 (2354.TW) 合作,開發具備Level 4自動駕駛功能的Robotaxi車隊,預計2028年起量產並由Uber在全球多座城市部署首批5,000輛車。此合作整合四方優勢,包括AI運算、叫車平台、電子製造與汽車製造,顯示自駕車產業進入跨產業整合與商業化的新階段。
結盟四大產業巨頭推進自駕技術
Stellantis主導車輛製造,輝達提供AI與自駕平台,Uber負責共享運輸佈局,鴻海則參與車用電子系統開發,共組Robotaxi生態系。Level 4自駕車將於2028年投入營運
合作車隊具備高階自駕能力,初期將於美國啟動試營運,之後擴展至多座全球城市,計劃首波部署5,000輛。輝達發布Hyperion平台支援自駕發展
輝達同步推出Hyperion自駕技術平台,整合感測器、運算與軟體系統,成為Robotaxi核心技術基礎。Uber強化Robotaxi佈局對抗傳統車隊
透過與Stellantis合作,Uber將擴展其無人駕駛車隊,提升叫車平台營運效率與差異化競爭優勢。跨界合作標誌自駕產業進入實用化階段
自駕技術從實驗邁入商業部署期,此合作預示產業從單一技術突破轉向整合平台與規模化應用。
個股
輝達衝刺5兆美元市值,建造AI超級電腦強化美國核武科技實力
輝達 (NVDA) 宣布AI晶片預訂量達5,000億美元,並將為美國能源部建造7台AI超級電腦,激勵股價單日上漲近5%,市值突破4.89兆美元,逼近5兆大關。這不僅鞏固輝達在AI硬體領域的主導地位,也彰顯其在美中科技戰格局中的核心角色。與此同時,蘋果 (AAPL) 因新一代iPhone熱賣市值也重回4兆美元俱樂部,而微軟 (MSFT) 同步上漲,形成三強鼎立的新科技資本版圖。
AI晶片訂單爆量支撐市值
輝達公布AI處理器預訂金額達5,000億美元,反映市場對其高效能晶片需求強勁,推升整體成長動能。打造七台AI超級電腦
為美國能源部建造7台AI超級電腦,最大一台與甲骨文合作,將搭載10萬顆Blackwell晶片,助力核武研發與國防科技。股價飆漲接近5兆美元大關
輝達單日市值增加逾2,300億美元,收盤達4.89兆,年初至今漲幅達50%,續創歷史新高。蘋果iPhone新品帶動回升
iPhone 17與Air熱銷,特別在中俄市場表現亮眼,助力蘋果股價回升至4兆美元市值門檻。科技巨頭重塑資本市場格局
輝達、微軟與蘋果市值齊聚4兆美元以上,反映生成式AI與硬體創新正主導全球科技與投資趨勢。
輝達加碼打造AI超級電腦、佈局中國市場與物流應用多元擴展版圖
輝達 (NVDA) 宣布將為美國能源部打造七台AI超級電腦,用於核武與新能源研究,並與多家國際企業簽署合作,包括Palantir、Nokia與Uber等。執行長黃仁勳在華盛頓開發者大會上表達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呼籲美中科技政策回歸開放,強調「缺乏中國開發者對美國長期不利」。同時,輝達持續強化美國本土製造,結合TSMC、美國各州設廠生產高階AI晶片與伺服器,擴大全球供應鏈自主性。
打造AI超級電腦助攻國安與能源研究
輝達將建造7台AI超級電腦協助美國能源部進行核武維護與核融合研究,最大一台與Oracle合作,將搭載10萬顆Blackwell晶片,預估單台價值達30億至40億美元。積極爭取重返中國市場
黃仁勳強調輝達需取得中國5,000億美元潛在市場銷售機會,盼未來政策轉向,重申中國是AI開發不可或缺的一環,目前則未申請出口許可,等待政策鬆綁。與Palantir合作進軍企業物流AI應用
輝達與Palantir (PLTR) 合作,將其AI晶片與軟體整合至企業物流決策系統,優化供應鏈、貨運路徑及即時營運分析,擴展企業級市場應用。跨界結盟Nokia、Uber拓展6G與自駕車布局
投資10億美元取得Nokia 2.9%股份,攜手提升6G基地台能源效率;與Uber打造Hyperion自駕車平台,進軍機器人計程車網路市場。強化美國製造與晶片供應鏈自主
輝達與TSMC在亞利桑那州合作晶片製造,於德州與加州組裝伺服器與網路設備,黃仁勳表示「我們正在讓美國再次製造,這是令人難以置信的轉變」。
OpenAI重組轉型為營利公司,微軟釋放資金限制助攻IPO計劃
微軟 (MSFT) 與OpenAI達成重大重組協議,移除限制OpenAI募資的條件,使其可脫離非營利框架邁向上市。新架構讓OpenAI成為由基金會控股的公眾利益公司,有望為其1.4兆美元的數據中心計畫籌資,並開放更多合作與平台化發展。微軟則保留27%股份,但放棄對OpenAI硬體與運算資源的優先權,雙方將持續合作至2032年。該協議亦提振微軟市值重返4兆美元。
重組OpenAI為營利架構
OpenAI轉型為由非營利基金會控股的「OpenAI Group PBC」,可自由募資並尋求IPO。CEO Sam Altman表示公開上市是最可能路徑,目標為建設每週1GW的AI數據中心。移除微軟資金與運算限制
微軟不再擁有運算資源優先供應權,也無權參與OpenAI未來消費性硬體。此舉解除自2019年合作以來的束縛,化解雙方長期募資與資源分配矛盾。微軟持股27%,續當重要夥伴
微軟投資總額達138億美元,估值報酬接近10倍,目前仍持有27%股份,並將提供2,500億美元Azure運算服務,與OpenAI合作至少持續至2032年。OpenAI募資目標達1.4兆美元
OpenAI預計未來幾年內投資1.4兆美元建構30GW數據中心,Altman致力將單一GW建設成本從500億美元降至200億。平台化戰略拓展AI應用生態
Altman宣布OpenAI將從產品公司轉型為平台,讓第三方開發服務與應用,並持續引領全球生成式AI市場。
AI需求推升儲存設備銷量,Seagate財測優於預期、預示供應鏈回溫
Seagate (STX) 公布第二季財測優於市場預期,預估營收達27億美元、每股盈餘2.75美元,分別高於市場預期的26.6億與2.62美元。AI應用快速擴張促使雲端服務業者與消費電子對高容量儲存設備需求激增,公司表示資料中心與AI終端裝置雙雙拉動硬碟出貨成長,顯示記憶體與儲存裝置產業正逐步脫離近兩年的庫存調整期。
AI驅動儲存需求全面復甦
生成式AI訓練與應用需大量數據支援,雲端業者大量採購儲存設備,加速Seagate產品出貨成長。財測優於市場預期
第二季營收預估27億美元(±1億),每股盈餘2.75美元,雙雙優於市場平均預期,反映出貨與價格改善。庫存正常化支撐成長動能
過去兩年庫存過剩導致需求疲弱,如今隨AI基礎建設擴大,庫存水位回到健康水平,推升訂單回溫。AI裝置帶動消費市場需求
AI功能導入個人電子產品,拉高儲存容量需求,Seagate硬碟與相關產品受益於終端規格升級。股價盤後上漲逾3%
投資人對財測釋出正面回應,反映市場對AI儲存應用長期成長趨勢的信心。
禮來攜手輝達打造AI超級電腦,加速藥物研發與AI模型商業化
禮來製藥 (LLY) 宣布與輝達 (NVDA) 合作,建置DGX B300系統構成的AI超級電腦DGX SuperPOD,以強化新藥研發效率與規模。此一合作象徵AI在製藥產業中從工具轉為「協作科學家」,不僅提升藥物開發速度,也助力降低傳統試驗成本。禮來更將部分AI模型開放於自建平台TuneLab,讓生技公司在保有資料隱私下共同加速藥物探索,擴展AI在生醫領域的產業鏈價值。
建置專屬AI超級電腦強化藥物開發
禮來將採用輝達DGX SuperPOD超級電腦,用於訓練上百萬實驗數據的AI模型,加快藥物篩選、臨床流程與生產效率。AI從工具轉向合作科學家角色
禮來首席AI長指出,AI正逐步成為實驗與分析的核心角色,取代傳統高耗時的人力研究流程。推出TuneLab平台共享AI模型
TuneLab為聯邦式AI平台,允許生技公司在不共享資料的情況下使用禮來訓練的模型,擴展應用範疇並加速研發合作。應用涵蓋製造、醫學影像與企業AI
除藥物探索外,禮來也計劃將AI技術應用於生產流程、醫學影像分析與企業內部AI代理人,落實全方位轉型。符合監管趨勢、助攻研發成本下修
隨著美國FDA推動減少動物試驗,AI在前期安全性測試的角色日益關鍵,進一步促進產業對AI解決方案的接受度與投入。
放大鏡觀點
延伸閱讀:
【美股盤勢】中美貿易停火利多,美股創新高!(2025.10.28)
【美股焦點】微軟25Q3財報即將來臨,AI及雲端業務是關鍵!
【美股焦點】川習會前氣氛轉暖!晶片、設備板塊領軍反彈,中美協議露曙光?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發表
我的網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