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儘管比特幣價格在同一週創下超過125,000美元的歷史新高,印度主辦的全球金融科技節卻未涉及相關話題。該活動於10月7日在孟買開幕,吸引超過10萬名參加者和800多位講者。根據路透社報導,主辦方要求講者避免在舞台上或會場內發表「政治、加密貨幣、宗教或個人言論」。
印度對加密貨幣的監管態度冷淡
印度對於加密貨幣的監管態度冷淡,與日本、香港和新加坡積極吸引加密貨幣和穩定幣業務的做法形成鮮明對比。印度的監管機構選擇推動印度央行數位貨幣「e-rupee」,並在活動中展示了超過50個新產品,包括PayPal的全球錢包平台和生物識別支付驗證,但加密貨幣卻明顯缺席。
穩定幣在印度的發展受阻
德里Black Dot Public Policy Advisors創辦人Mandar Kagade指出,政策的不明確對穩定幣在印度的商業應用發展造成寒蟬效應。儘管穩定幣的市場價值已超過3000億美元,整體加密市場市值超過4兆美元,印度的金融科技產業去年僅籌集了35億美元,創下自2020年以來的新低。
監管不確定性導致人才外流
監管的不確定性不僅抑制創新,也導致人才外流。獨立顧問Vivekdeep Gupta表示,缺乏監管清晰度正促使人才和公司選擇在海外成立。孟買風險投資公司Blume Ventures副總裁Joseph Sebastian建議,監管機構應採取迭代的方法,而非完全排斥穩定幣,首步可允許透過美元穩定幣進行匯款。
印度金融科技活動的靜默顯示其對加密貨幣的態度:當全球討論如何監管加密貨幣時,印度選擇不參與這場對話。對於關注印度龐大市場的投資人而言,這種缺席可能比任何政策聲明都更具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