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產業鏈自增長驅動,硬體與基礎設施股受惠雲端擴展,大型創投看好動態商業模式與產業規模倍增,未來科技股估值邏輯正被重新定義。
人工智慧(AI)投資浪潮正全面席捲全球市場,連帶帶動數據儲存硬體及雲端基礎設施的需求飆升,不僅改變科技股的價值評估架構,也讓市場開始重新審視傳統軟體、硬體與基礎設施的獲利空間。摩根士丹利分析師最新報告指出,數據儲存股如Western Digital(WDC)與Seagate Technology(STX)受惠AI雲端基礎建設及資料累積需求暴漲,股價在2025年有望再創高點。近期價格目標分別提升至171與265美元,相較週五收盤價仍有60%與22%的上漲潛力。兩家公司今年以來已雙倍成長,躍居標普500指數績效前段班。
這波AI熱潮的本質為何?創投巨頭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合夥人Byron Deeter直言,AI與過去網路泡沫最大區別在於「真實營收成長」。OpenAI與Anthropic等AI新創已創造數十億美金級收入,不僅商業模式多元,且切入Google(GOOG, GOOGL)搜尋廣告霸主的領域、市場規模較傳統軟體更巨大,甚至「可望在產業數字上『加一個零』」。相較於軟體過往的估值過熱,現今AI公司不僅有「營收新高」,更有多元模式如ChatGPT、API授權等,展現驚人的轉化率。
硬體與電力基礎設施也是AI轉型的核心。Deeter認為,AI運算效率、能源成本比過往技術革命來得大幅提升,投資熱錢正流向新世代電力(包括融合能、核能技術等),預計行業將迎來一波「價格與效能連續躍進」。而摩根士丹利也強調,雲端大廠持續擴充AI運算資料中心,帶動相關硬體廠同步受益,包括儲存硬碟、伺服器、通訊設備等美股半導體產業鏈。
這輪AI硬體需求爆發,讓Nvidia(NVDA)、Microsoft(MSFT)在伺服器GPU、軟體即服務領域穩居龍頭地位,但同時也推升了相關二線硬體公司估值天花板。分析師強調,若企業雲端投資持續,AI硬體的「好年」有望延續至2025年後。而現今創投資金主攻“效率革命”與“收入倍增”目標,硬體創新與巨量基礎建設被視為下一波破千億美金機會。
儘管市場對於估值過高仍有疑慮,但投資人需留意AI行業本身的自我增長特性,以及基礎硬體與基建板塊去年表現落後後正逐漸爆發追漲動能。未來AI帶動的資本支出,可能進一步推動雲端、新世代能源與硬體股成為新一代美股核心資產。總體來說,AI科技革命從軟體到硬體,正在重新定義資本市場的估值邏輯與產業競爭格局,投資人不可忽視這一波持續增長的結構性趨勢。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