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華爾街的基金經理們重新投入股市,儘管經濟背景顯得不甚穩定。根據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最新的全球基金經理調查顯示,9月份全球股票配置達到七個月來的新高,而平均現金持有比例則連續第三個月維持在3.9%。這通常被視為一種謹慎的信號,因為投資人手中可用資金減少。然而,美銀策略師麥可·哈特尼特(Michael Hartnett)指出,市場情緒尚未達到完全的狂熱,這需要現金比例降至3.7%以下或股票配置超過30%。目前有28%的基金經理在全球股市上持超配狀態,顯示出樂觀情緒,但尚未達到過度自信的「驕傲」點,這通常被視為反向賣出的信號。
美股指數再創新高,分析師看好未來走勢
儘管如此,這種樂觀情緒已經滲透到市場中:標普500指數(S&P 500)於週一再創新高,而那斯達克指數(Nasdaq)則連續六次創下歷史新高。富國銀行(Wells Fargo)、巴克萊(Barclays)、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及Yardeni Research的策略師們最近都調高了對標普500的預測,並指出穩健的企業盈利、人工智慧投資週期,以及美聯儲可能放鬆利率政策是市場下一波上漲的基礎。
聯準會利率預期與市場潛在風險
在美國銀行的調查中,近半數的基金經理預期美聯儲在未來12個月內至少降息四次,這與市場預期的五至六次降息大致一致。然而,股市漲勢中仍有隱憂。華爾街上「長期持有七大熱門股」的交易仍是最擁擠的,顯示漲勢過度依賴於少數大型科技股。而77%的基金經理現在預期將出現「停滯性通膨」的環境,即經濟增長緩慢與通膨持續及失業率上升並存,提醒著宏觀背景的脆弱性。
失業率上升與股市的矛盾現象
這種緊張局勢反映在摩根大通(JPMorgan)所稱的「無就業增長的奇怪案例」中,儘管勞動市場惡化,股市仍因美聯儲降息希望和工資壓力緩解而上升。Piper Sandler指出,這並非前所未見:在1950年代、1960年代和1990年代初期,失業率上升的同時,股市也曾因職位減少而促使利率下降和估值上升。
消費者信心下滑,關稅影響逐漸顯現
美國消費者對經濟的樂觀程度日益減弱。近期數據顯示,消費者信心下滑,尤其是在受到關稅和價格上漲壓力的家庭中。密西根大學9月的調查顯示信心降至5月以來的新低,長期通膨預期連續第二個月上升。在最新的AAII調查中,近半數的散戶投資人自稱看空,這是自4月關稅低點以來最悲觀的讀數。
零售銷售增長,經濟學家警告潛在風險
消費支出是少數的亮點。8月零售銷售表現強勁,強化了家庭在關稅壓力下依然堅韌的觀點。但經濟學家警告,關稅的真正影響將在今年下半年更加明顯,價格上漲已在食品、家具和汽車零件等類別中顯現。安永(EY)首席經濟學家Gregory Daco表示,關稅和移民限制等政策阻力可能抵消人工智慧投資和美聯儲放鬆政策帶來的短期提振。他警告:「相對於經濟下行風險,市場過於樂觀。」
發表
我的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