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先進製程以及先進封裝發展,測試產業將持續成長
→隨著製程節點微縮以及先進封裝的進步,IC結構更為複雜,晶片價格也越來越高,為了維持良率並縮短產品上市時間,測試在產業中的地位已經越來越重要。
→在各大CSP廠商的AI軍備競賽之下,除了晶片尺寸顯著提升外也進一步推升了CoWoS需求,CoWoS晶片複雜度高,使晶片測試需求顯著提升,預期在2026年各大CSP陸續量產ASIC晶片之下,需求將可望進一步成長。
半導體晶片主要測試流程
晶片測試主要分為三項主要流程,包含了晶片測試(Chip Test)、封裝後測試(Final Test)、系統級測試(SLT)
- 晶片測試(Chip Test):在晶圓尚未切割前檢測是否有缺陷晶片,透過探針卡接觸裸晶片焊墊,施加訊號並量測電壓、電流與電阻值,確認是否符合設計規格。
- 封裝後測試(Final Test):晶粒封裝完成後,利用測試機產生訊號並經由 測試載板(Load Board)與測試座(Socket) 傳遞至晶片,並透過分選機篩除不良晶片。除了電性測試,還需檢驗功能與時序特性。AI/HPC 晶片會再進行 Burn-in test,模擬高溫高功率環境下的壽命狀況。
- 系統級測試(SLT):利用非同步處理器進行高平行測試,模擬真實應用場景,檢驗功能與相容性,有助於縮短產品上市時間。
MEMS探針卡已成為晶片測試的主要解決方案
→探針卡主要分為懸臂探針卡(CPC)、垂直探針卡(VPC)、微機電探針卡(MEMS)
- 懸臂探針卡(CPC):成熟、低成本,適合低針數,應用於 Driver IC、PMIC。
- 垂直探針卡(VPC):支援更小 Pad Pitch(焊墊間距)與更大針數,適用於 SoC、CPU、DRAM。
- 微機電探針卡(MEMS):延伸自 VPC,以 MEMS 製程製作,支援更小 Pitch、高速/高頻/低阻抗應用,主要用於 GPU、ASIC、HBM、RF,但成本高。
→以台廠來看,旺矽(6223)、精測(6510)、穎崴(6515)、雍智(6683)均具有VPC和MEMS探針卡開發能力,其中旺矽已取得美系ASIC訂單,製程技術優於同業。
測試載板、測試座、測試/分選機規格持續升級
→在晶片尺寸、複雜度高的狀況下,也將進一步推升測試載板(Load Board)、測試座(Socket)的規格升級,以台廠來看,測試載板主要由精測(6510)、雍智(6683)提供,其中雍智的Load Board在亞太地區市占率高,測試座主要由穎崴(6515)提供,市佔率高。
→以測試/分選機來看,鴻勁(7769)主要提供三溫分選機,模擬在不同溫度的情況下晶片是否能正常運作;致茂 (2360) 則提供系統級測試 (SLT) 設備,有效減少封裝後的測試成本,有助於縮短產品上市時間。
📌 免責聲明
本內容僅為作者根據公開資料所做之資訊整理與個人觀點分享,並無提供任何具體投資建議或推薦。讀者應自行判斷與決策,若據此操作所生損益,概與作者及平台無涉。請務必審慎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後再行投資。
新兄弟姊妹必看|韭菜畢業班【產業選股 APP】使用指南
功能快速導覽
https://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938386
選股新手指南|第一集|從 0 開始學會 APP
https://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944820
選股新手指南|第二集|APP 投資流程圖一次看!一秒檢查你的持股問題在哪?
https://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945071
免費下載(請用手機打開)
👉 https://cmy.tw/00ArN8
初次使用開放兩天專業版,
好東西也不怕測試,歡迎各位每天玩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