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
美國、中東企業相繼宣布千億美元等級的AI投資計畫,驅動AI伺服器升級潮,連帶提升散熱與供電需求,台廠供應鏈可望迎來新一波成長契機。
自從2023年初ChatGPT爆紅以來,AI浪潮已延續了超過兩年,在美國資料中心大廠因地緣政治衝突的干擾而逐步採取較保守的資本支出策略、且大多數類股都上漲動輒超過50%的影響下,導致今年前幾個月AI類股明顯熄火。然而,隨著川普今(2025)年5月中東行取得豐碩的成果,AI市況又開始出現新的契機。
為了因應美國高達36兆美元的債務壓力,川普不斷地透過關稅等手段向其他國家施壓,對於以出口為導向的國家而言,透過增加對美國的投資以換取談判籌碼是最簡單也最可行的方式之一。
中東國家當中,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承諾投資美國的金額最高,達到1.4兆美元,而沙烏地阿拉伯也計畫針對AI領域投資6,000億美元。
AI伺服器功耗提升 散熱與供電成決勝關鍵
此外,美國大企業對AI的投資力量也不容小覷。為了換取川普對關稅的讓步,輝達(Nvidia)和蘋果(Apple)都先後祭出針對AI領域投資5,000億美元的計畫,而OpenAI、甲骨文(Oracle)和軟銀(SoftBank)等企業也共同訂定投資金額達5,000億美元的Stargate AI計畫,預計將為AI領域創造超過10萬個就業機會。
從產業面與台灣供應鏈的角度來看,目前AI技術發展的瓶頸仍在於散熱與供電。為了因應資料運算與傳輸量變大的需求,AI晶片效能大幅升級,但這也導致伺服器功耗提升,除了運作時的熱能難以即時排出,高溫也會讓內部零組件的使用壽命縮短,使供電狀況更不穩定。

觀看更多內容,歡迎訂閱《Money錢》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