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元旦台股休市一天
【1/2】
紅海危機衝擊全球海運市場,上周最新上海集裝箱出口(SCFI)貨櫃運價指數連五漲,收在1,759.58點,飆漲40%,四大遠洋航線全面上漲,台股元月開紅盤,今日航運股成為盤面上多頭指標,貨櫃三雄齊漲,長榮開高後一度拉升至155元,完成填息
今天台股開平走低,盤面上漲類股為運輸(長榮航、華航、長榮、陽明、萬海、亞航)、資訊(精誠、凌群、資通、邁達特、訊達、系微、台灣銘板)、文創(華義、智冠、大宇資、華研、寬宏藝術);下跌類股為電腦與週邊設備(技嘉、廣達、華擎、奇鋐、微星、緯創、華碩、神基、光寶科、英業達、宏碁、神達、佳世達)、半導體(創意、聯發科、瑞昱、聯詠、敦泰、辛耘、矽力-KY、力成、天鈺、力積電、愛普*)
上市成交比重
半導體27%、電腦20%、運輸12%、電機4%
上櫃成交比重
半導體31%、通信5%、電腦5%、生技3%
台股上漲家數為784家,下跌家數為820家
以軟體來看
資金流向-航運、IC其他
資金流出-IC設計、IC代工、主機板、LED及光元件
溫熱水區估量比大於100%為23檔(熱10檔、溫13檔)
溫熱水區-所屬產業、族群表現
今日盤勢所屬族群表現以下跌走勢居多,上漲類股以個股表現為主

新聞重點觀察
SEMI最新報告指出,2022年至2024年全球半導體業將有82座新廠投產,涵蓋4吋至12吋廠,當中有超過半數、共42座會在今年加入量產,為最高峰。至於2022年與2023年則分別有29座、11座
值得注意的是,在官方資金挹注與其他獎勵措施帶動下,大陸在全球半導體產能占比持續拉高,單就今年來看,陸企將有18座新晶圓廠開始營運,使得大陸整體半導體產能年增率將從2023年的12%提升至2024年的13%,月產能從760萬片推升至860萬片8吋約當晶圓
台灣則將維持全球第二大半導體產能排名,2024年月產能將由540萬片8吋約當晶圓成長至570萬片8吋約當晶圓,預計2024年起將有五座新晶圓廠投產。
南韓排名第三,預計2024年將有一座新晶圓廠投產,產能將從2023年的490萬片8吋約當晶圓,今年達510萬片8吋約當晶圓
日本產能位居全球第四,預計2024年將有四座新晶圓廠投產,產能將從2023年的460萬片8吋約當晶圓,成長至2024年的470萬片8吋約當晶圓,年成長率約2%
另外,美洲地區到2024年將有六座新晶圓廠投產,晶圓產能年增率將達6%,提升至310萬片8吋約當晶圓。歐洲和中東地區在2024年將有四座新晶圓廠投產,預計將增加3.6%產能,達270萬片8吋約當晶圓。東南亞2024年將展開四座新晶圓廠投產,預計產能將增加4%,來到170萬片8吋約當晶圓。
2024年全球半導體業共有82座新晶圓廠投產,今年為新廠量產最高峰,共有42座新廠加入,推升今年全世界半導體晶圓廠總月產能首度突破3,000萬片8吋約當晶圓,創新高,其中陸企產能增加幅度與數量最多
晶圓代工成熟製程業者面臨產能利用率六成保衛戰,為了搶救產能利用率及陸企成熟製程產能持續放大,後續有沒有可能採持續降價策略搶單仍值得留意,以目前四檔晶圓代工位階來看,台積電與聯電在中高位階,世界與力積電在低位階,以短線客觀價格上可以留意到,世界在去年11月底連續帶量上漲後已轉為盤整格局,聯電與台積電在去年12月底也突破波段新高,力積電短線上則在昨日出量帶量第一根,可以持續觀察在未來若有相關利空消息下,個股的走勢如何變化
紅海危機外溢,驚現運價之亂。全球前三大航商4日傳出,繼貨櫃歐洲線運價漲一倍後,因船舶調度困難,漲價擴散到北美航線,元月15日起,北美線運價較上周暴漲逾一倍,全球航商陷入船舶調度困局
國內的航運及物流業者形容,現在全球貨櫃輪市場只有「亂」字可形容,隨著華人農曆年前趕出貨,亞洲到北美線1月15日運價已飆漲,船公司喊價美西每40呎櫃5,200美元、漲幅103%;美東每40呎櫃7,500美元、漲幅110%
Freightos研究主管列文表示,除了貨櫃運費上漲,還要500美元至2,700美元的附加費,可能會使全包的價格更高。
本週在大盤下跌時,電子類股多半呈現下跌,航運類股表現相對強勢,包含海運、貨櫃航運都有創波段新高的走勢,不過投資人也要稍微留意近期帶量上漲的走勢中,當沖成交比例也逐漸升高,例如長榮、萬海、陽明都有出現5成以上的當沖量,顯示近期的漲勢多數投資人週期都相對較短,投機性質也可能較高,較傾向於以事件、題材型交易為主
下週預告
1/11-大立光法說會
結論
本週台股在週二早盤創歷史新高後開始走跌,4個交易日約下跌400多點(2.4%),亞股基本上除了日股以外,也是呈現震盪向下的走勢,包含歐美股市也是呈現下跌的走勢,其中台幣匯率在上週快速升值後,本週與股市依然維持高連動性的走勢轉為貶值
在台指期未平倉方面,本週外資與前十大特定法人皆擴大空單部位,外資本週淨空單來到近2萬口
在市場內表現方面,本週基本上多數類股都有隨著指數下跌的連動性表現,並非單一產業下跌,包含權值股、金融股、櫃買市場也都有從不少個股自創新高後快速震盪向下,以個股波動性來說,還是相較大盤大許多,但也可以從下跌中開始找下一個循環可能的主流股,哪些個股維持盤整、多頭格局,都可以利用每一次的下跌列入整理
從軟體方面來看
從上週台股上漲家數與下跌家數持平已經可以稍微客觀觀察到市場漲幅傾向於少數類股,並非全面上漲的盤面,直到本週則開始出現連續下跌的走勢,下跌家數也順勢大於上漲家數
在操作上面認為,依然認為交易的節奏不能被市場改變,反倒是要踩穩自己的每一步去應付市場的萬變,如周內的變化太快使得投資人來不及調整時,或許可以將節奏放慢幾拍,先觀察這段時間個股的變化,哪些需要留著,哪些需要調整,就能利用每一次的反彈作出調整,盡量別讓今天的策略被明天的情緒給打破,並利用這段下跌的時間觀察哪些個股不尋常的買盤,這些都可能是為了之後做出策略的準備,本週也因應市場走勢,調整冷水區觀察個股水區,儘管本週出現兩天沒有當日觀察個股,不過隨著12月營收陸續公告之下,還是可以稍微留意,市場還是有些個股表現可以來觀察
資料來源:XQ、Cmoney、鉅亨網、聚財網、投資癮APP
投資癮各平台連結👇
https://linktr.ee/wealtholic
警語
文章內容僅個人觀念分享,無任何買賣建議。投資人需自行承擔風險,本文不負任何盈虧之法律責任,亦不代表任何買賣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