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季底作帳、年底作帳行情,今年還有大選行情,題材不斷出現,到底能不能讓股市重燃激情?投資人又該如何搭上「雙重題材」的獲利列車呢?
只要是在股市待過一段時間的投資人,對於「作帳行情」應該都不陌生,到底什麼是作帳行情?這樣的行情對投資人有利嗎?
作帳行情一般分為「投信作帳行情」與「集團作帳行情」,是指投信法人或同時有多家公司上市櫃的企業集團(通常都有交叉持股)為了帳面數字看起來好看,一般會在每季、每半年和年底的時候,拉抬手中持股的股價,使結算時可以有比較好看的數字。
一般來說,作帳機會越大的個股,可能會有越大的漲幅,因此有些投資人會藉這個機會搭上順風車,參與投信法人或集團的作帳行情。
為美化財報數字 法人結算前常拉抬股價
其中,集團作帳是為了讓企業可以藉由股價上漲,使財報看起來好看一些,因為集團旗下公司常有交叉持股的狀況,持股的股價上漲,代表潛在獲利上升,對於自己公司的財報與股價,當然也有加分的效果。
不過,相較於投信作帳行情,集團作帳行情並沒有像是「投信買賣超」等籌碼面資料可以清楚對照,加上集團可能已經多角化經營,旗下各公司未必有產業的關聯性,各自的經營方針也可能不同,整體來說,集團作帳行情比較難以掌握。
至於投信作帳行情,因為績效對投信的基金操盤經理人至關重要,投信通常也會定期驗收基金經理人的成績,所以經理人除了對產業與公司基本面要充分研究與掌握,也要注意同業的持股狀況,知己知彼才較有勝算。
因此投信到了季底、年底要結算績效前,除了考量持股的基本面展望、判斷是否增加或減少持股,經理人有時也會預測競爭對手的持股,思考該如何布局,使得自己基金的績效最大化。
所以,在季底、年底前,有時可以看見投信集體放大買超或賣超基本面未見明顯變化的持股,這很有可能就是投信在互相競爭,為即將結算的績效拚搏。
作帳搭上總統大選 年底行情值得期待
今年還有一個特別之處,由於2024年1月13日就是總統大選投票日,在年底之前,除了可以期待既有的作帳行情,一般也預期大選前的「政見牛肉」利多題材,將是值得投資人留意的看點。
根據統計,自1996年以來的7次總統大選歷史軌跡來看,選前120天至選舉日前最後一個交易日,台股指數上漲的機率是57%、平均漲幅1.65%;選前90天上漲機率為57%、平均漲幅5.08%;選前60天,上漲機率是71%、平均漲幅6.19%;選前30天,上漲機率為71%、平均漲幅1.77%。從歷史經驗來看,選舉行情似乎可以正面期待。
至於政策做多的概念股有哪些呢?投資人可以參考「6大核心戰略產業」,這是民國109年5月20日總統就職演說時宣示推動的產業內容,包含資訊及數位、資安卓越、台灣精準健康、綠電及再生能源、國防及戰略、民生及戰備等6大產業。
其中,能源轉型加上淨零排放路徑規劃、近年來全球主要國家推動永續ESG的國際趨勢,以及離岸風電、新能源車、節能概念股等,都是值得留意的焦點產業。
而投資人最關心的,應該還是有哪些股票可能會是年底作帳行情及大選行情的盤面主流呢?
以投信近5日、近20日皆為買超的個股來看,電子股包括聯電(2303)、定穎投控(3715)、緯創(3231)、威剛(3260)、仁寶(2324)、致伸(4915)、瑞儀(6176)、啟碁(6285)、聯發科(2454)等;非電子股則有開發金(2883)、元大金(2885)、國泰金(2882)等個股。
採用「近20日投信買超」,主要是因為這代表最近1個月,整體投信站在買方,等於是對這家公司的基本面持正面態度,因而投下信任票。
至於再增加「近5日投信買超」指標,主要在於買超時間點為10月開始,等於是新一季(第4季)及年底的作帳起跑區,配合近期大盤開始自低點反攻,這些股票相當於台股反攻時的先鋒部隊,同時又有投信法人「監控」基本面,值得留意。
其中,定穎投控屬印刷電路板(PCB)產業,同時也是特斯拉概念股、鴻海(2317)MIH電動車平台概念股,可多加留意,因電動車為全球未來趨勢產業之一,同時也被視為「新能源」概念,是全球主要國家政策扶植的重點產業;另外,電子零組件的致伸也是特斯拉概念股之一,同樣也是具有投信買超、新能源概念的股票。
投資人可以把投信買超、政策題材等指標列為選股時的參考,將相關概念股放入自己的口袋名單中。
搶賺題材前 2面向控管風險
不過這裡也要特別提醒投資人,要參與大選行情與年底作帳行情,可以留意2個面向來控制風險:
1.資金控管。投資人參與行情,必須留意一旦題材接近尾聲或結束,原先的買盤可能轉為賣壓,因此,為了掌握風險在可控制範圍,投資人投入相關題材的資金,必須依照自己風險承受度調整,除非是藝高人膽大的投資人,否則不建議「重押」。
2.留意籌碼面與股價變化。投資人如果進一步研究,應該可以發現部分法人買超的個股,基本面並未出現明顯變化,但是過了不久卻出現法人反手轉賣的狀況,這時候投資人必須考量,行情都是較為「短線」的題材,必須密切留意股價技術面與籌碼面的變化,設好停利及停損點。
觀看更多內容,歡迎訂閱《Money錢》雜誌
(圖:ShutterStock 僅示意 /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