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動態】Tariff焦點升溫,最高法院暗示推翻

CMoney 研究員

CMoney 研究員

  • 2025-11-06 21:05
  • 更新:2025-11-06 21:05
【美股動態】Tariff焦點升溫,最高法院暗示推翻

【美股動態】Tariff焦點升溫,最高法院暗示推翻

最高法院態度轉向成為市場短線催化

市場焦點轉向美國最高法院對Tariff關稅的審查,法官在口頭辯論中對以緊急權限啟動的全面性關稅表達懷疑,投資人押注關稅可能被推翻,關稅敏感類股率先反彈。若關稅回撤甚至衍生退款,將為企業獲利與股市估值提供強力支撐,但同時帶來政策替代與財政面利率上行的雙重不確定,投資策略應在受壓抑產業布局修復機會之際,保留對殖利率彈升與政策再襲的防守。

法律基礎動搖壓低延續關稅機率

最高法院聚焦總統是否可依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案IEEPA繞過國會加徵關稅,法官跨派系針對權限邊界提出質疑。預測市場顯示,關稅維持機率大幅下修,部分平台自前一日的約五成降至約四分之一,反映法律風向變化。惟市場亦意識到判決不會即刻落地,機構普遍預期最早要到2026年初才會有裁決,時間差使得交易節奏更偏向事件驅動。

退款變數可能成為企業端額外刺激

一旦法院認定關稅無效,是否要求退還已徵收關稅成為關鍵變數。部分資產管理機構估算,若計入執行期間累積,規模可能逾千億美元,對企業現金流形成類似一次性刺激。不過研究機構指出,法律層面對全面退款的支持有限,落地機率仍具爭議。若大規模退款成真,財政赤字可能擴大,國債殖利率上行風險同步上升,對成長型資產的估值折現也將形成壓力。

政策工具轉換恐延續貿易不確定

即便IEEPA路徑受阻,貿易律師與企業普遍預期行政部門仍可轉用其他法規重啟選擇性關稅,市場對中期貿易政策的可預測性尚未改善。企業管理層在會後普遍反映缺乏明確度,資本支出時程與庫存策略恐持續保守。對估值而言,關稅撤銷帶來的盈餘上修與風險溢酬下降,將與政策再變數的風險貼水拉鋸。

關稅結構調整對通膨可能產生滯後效果

大型投行提醒,即便名目關稅率下降,歷史經驗顯示終端售價不一定同步回落,若新一輪以不同依據重構關稅,可能出現個別品項稅率升降不一,短期對美國通膨造成小幅上行壓力。這將牽動聯準會路徑的市場定價,特別是若長天期殖利率率先反應財政與供應面變化,股債相關性恐再次走弱,資產配置需留意實質利率的變動方向。

前置下單消退使外貿節奏回歸常態

在關稅不確定升溫之際,亞洲供應鏈顯示前置出貨動能降溫,近期中國出口月度動能較前期高檔回落,反映先前為避開關稅而提前下單的效應消退。隨後美中在部分品項上達成階段性降稅安排,企業短期可見度略有改善,但最終仍取決於美方法律裁決與政策路徑。對美股而言,補庫存循環的延長與運價回穩,有助降低獲利波動,但無法完全對沖政策面突襲。

消費耐久與汽車鏈是關稅變動的首波受益者

消息面推升消費品牌與車廠表現,過去受進口零組件與成品關稅壓力較大的個股率先反彈。工具與家居品牌如史丹利百得(SWK)與RH(RH)在關稅鬆動預期下受惠毛利修復想像,汽車製造商通用汽車(GM)與福特汽車(F)則因海外零件與鋼鋁成本壓力可望緩解而獲買盤青睞。若關稅回撤疊加需求淡季庫存調整告一段落,這些族群的報價與促銷強度有望回歸常態,毛利率彈性大於營收彈性。

工業與資本設備受惠但供應重組成本仍在

工業與設備製造若面臨關稅放鬆,進口零組件與金屬材料成本下降,訂單能見度改善,營運槓桿有望釋放。然而若政策改以選擇性或國別差異化加徵,企業仍需維持多國採購與關鍵零件去風險的策略,供應重組成本可能抵銷部分關稅利益。在資本財週期初期,投資人可關注成本傳導改善是否反映在未來兩季的接單與存貨比。

科技硬體受關稅與出口管制雙重約束

科技與晶片產業對關稅較為間接,真正的約束往往來自出口管制與技術限制,但硬體裝置與周邊零組件仍受Tariff結構左右。若關稅結構調整,品牌廠如蘋果(AAPL)的供應地配置與轉單策略仍是維持毛利的關鍵,PC與伺服器供應鏈之通路庫存也將影響短期價格彈性。高階晶片供應商如輝達(NVDA)的需求主要受AI資本支出與管制框架驅動,關稅對其直接影響有限,但下游客戶的硬體成本變化仍可能改變採購時程。

零售通路與家居裝修有望迎來價格彈性

若進口關稅降低,耐用品與裝修品項的價格彈性較高,大型通路的議價能力有助於部分讓利刺激需求。家得寶(HD)與勞氏(LOW)等北美居家修繕通路先前承受的進口成本壓力若緩解,商品組合與毛利結構可望優化。不過一旦長天期殖利率上行壓力加大,住房相關活動回溫幅度可能受限,股價表現仍取決於同店成長與庫存週轉的改善速度。

利率與股市估值的拉鋸將加大選股難度

關稅撤銷的盈餘上修與殖利率上行的估值壓縮可能同時發生,成長與價值的相對表現將取決於利率曲線與通膨預期的變化。若長端殖利率持續彈升,防禦與現金流穩定的高股息資產較具韌性;若殖利率回落並確認關稅實質鬆動,受壓抑的週期與工業、汽車與部分消費耐用品將受惠更大。技術面上,大盤在季線與年線區間的攻防,將與政策消息面共振左右風險偏好。

交易策略宜採取事件驅動下的彈性配置

在裁決時程拉長與政策替代高機率存在的前提下,事件驅動策略優於趨勢追蹤。投資人可在關稅敏感族群回檔時分批布局,並以選擇權對沖殖利率快速上行的風險。企業財報季的庫存指引與毛利展望,將是驗證Tariff變動是否轉化為實質獲利的關鍵,短線以供應鏈成本傳導與價格彈性指標作為操作依據更為可行。

情境推演凸顯風險與機會並存

若關稅被推翻且未退款,市場將以盈利修復為主軸,估值溫和抬升;若推翻且大規模退款,企業現金流大補但財政壓力引發殖利率上行,類股表現更為分化;若維持或以其他法規替代,關稅不確定延長,企業資本支出與庫存調整更審慎。對台灣投資人而言,配置上可結合美股受惠產業與在地受惠供應鏈,並動態調整利率敏感與週期敞口,以在政策波動中尋求風險回報的最適平衡。

結論聚焦政策拐點與資金成本雙主線

Tariff關稅的法律審查為市場提供潛在上行催化,但最終走勢仍取決於兩條主線的交織:政策拐點是否轉化為企業盈餘與現金流的實質改善,以及資金成本是否因財政與通膨再起而上揚。當前最佳應對是以基本面驗證搭配風險管理,在不確定延長的環境下,讓配置保有彈性與耐心,等待裁決與數據為行情定調。

延伸閱讀:

【美股動態】關稅政策推動汽車類股表現強勁

【美股動態】Tariff升溫,汽車與半導體鏈受壓

【美股動態】關稅影響企業定價策略與盈利預期

【美股動態】Tariff焦點升溫,最高法院暗示推翻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CMoney 研究員

CMoney 研究員

CMoney 團隊透過 AI 結合股市,每日提供重點股票的新聞事件,期望讓投資人更有效率找到各種投資標的的投資事實。

CMoney 團隊透過 AI 結合股市,每日提供重點股票的新聞事件,期望讓投資人更有效率找到各種投資標的的投資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