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飆漲「郭董身價破4500億」 回憶股價腰斬逾50%...他曝5理由接刀15張、半年大賺138萬

Money錢

Money錢

  • 2025-10-31 14:34
  • 更新:2025-10-31 15:39
鴻海飆漲「郭董身價破4500億」 回憶股價腰斬逾50%...他曝5理由接刀15張、半年大賺138萬

【我們想讓你知道】

國際電子代工大廠鴻海(2317)最近就像發爐、股價不斷飆漲衝破250元大關,10/30盤中甚至一度衝上265元,創下睽違18年新高。連創波段新天價的鴻海,也讓許多股東趕緊收進口袋;截至10/24止,光是單週就有1.1萬投資人「落袋為安」。

不僅是鴻海,子公司富士康工業互聯網(上交所,601138,簡稱FII)股價、市值也跟著漲翻天,創辦人郭台銘身價直飆,具據彭博富豪榜統計,排名全球第215名的郭董,以持股鴻海12.56%股權來算,10/30最高價265元時身價超過4500億元,等於今年來大增1200億元以上。

回顧今年4月股災時,鴻海股價曾腰斬至112.5元,很多人會誤以為「外資都跑了、要小心」,但17年存股老手Ryan爸爸卻逆勢砸下168萬,果斷「接刀」買進15張股票,截至2025年9月底已含息大賺138萬元,在短短半年多時間內實現了超過 55% 的驚人報酬。

本業是數學老師的他為何投資如此大膽?他表示自己永遠「存股變存骨」的痛,最後在多次的跌倒中學習,領悟出高效存股法。而他腦海裡始終記得巴菲特那句話:「如果你每天都要吃漢堡,那麼在漢堡打折的時候,怎麼會不開心呢?」

(以下本文摘自Ryan爸爸《Ryan爸爸的高效存股法》)
股市下跌時逢低買入,俗稱為「左側交易」,又被戲稱為「接刀」。投資十幾年來,我其實很常接刀,當然往下攤平套牢的感受不舒服,但其實逢低買進是一種心態上的訓練,更是一種在不確定中檢視自己的投資洞見與紀律的展現。
我始終相信某位投資大師說過的一句話:「股價最終必定跟隨盈餘。」只要公司持續獲利成長,那麼被錯殺的股票也會有呈現價值的那一天。

地緣政治、川普關稅讓鴻海股價重摔 在一片嘲笑聲中他逆勢加碼15張

我在2024年第一季時開始布局買入鴻海,當時股價最高一度漲到234元。但隨著地緣政治風險升高、蘋果供應鏈雜音不斷,加上中國市場需求不振、關稅疑雲、AI是否泡沫化等疑慮壟罩,外資大舉倒貨甚至不惜借券賣出十多萬張,鴻海的股價從高點一路滑落。
屋漏偏逢連夜雨,美國總統川普又宣布向全世界課徵高額關稅,台股在4月7日、8日連續兩天重挫,鴻海也連吃兩根跌停板,4月10日更是下跌至112.5元,不僅跌破了所有均線,也跌破公司的淨值。股價下跌的這段期間,網路與媒體上充斥各種唱衰鴻海的聲音:
「鴻海只是代工廠,沒有核心技術。」
「毛利率太低,根本沒競爭力。」
「會跌到100元,到時候再來買。」
「AI就是個泡沫跟笑話。」
但我卻在這段時期選擇逆勢加碼,大約又買了15張。在市場一片看壞的情況下,我為什麼還願意買進?

鴻海劉揚偉一句話4大亮點 讓他勇於「接刀」:股價最終必定跟隨盈餘

外界對鴻海的刻板印象,往往停留在「代工廠」、「組裝工人」的角色,但事實早已不是如此。根據董事長劉揚偉在2025年第一季法說會上的說明,2025年鴻海的營收目標很可能超過8兆元,並且呈現「全年強勁成長」的趨勢。我認為幾個亮點不能忽視:

雲端伺服器營收強勢成長:

鴻海是輝達、亞馬遜(Amazon)、Google等雲端巨頭的重要伺服器代工夥伴,相關營收很快將追上甚至超越消費性電子產品。

電動車布局逐步開花:

自研平台MIH聯盟持續拓展合作,並在4月時敲定CDMS電動汽車代工協定,與三菱汽車合作之外,未來將會與多家車廠進入實質合作階段。

機器人與智慧工廠:

鴻海近年積極布局自動化與機器人領域,未來不只是組裝機器人,還可能打造「智慧工廠解決方案」的B2B生態。

星際之門與資料中心:

各國科技巨頭紛紛表態要打造星際之門等巨型資料運算中心,鴻海肯定也不會在這一波資本建置中缺席。
鴻海近年在資本支出上不斷提升,除了擴大海外產能避免關稅衝擊之外,全球遍布的生產線也展現了相當的規模經濟(見圖表4-3)。
鴻海飆漲「郭董身價破4500億」 回憶股價腰斬逾50%...他曝5理由接刀15張、半年大賺138萬
到了2025年,公司表示資本資出會比2024年再多出20%以上,至少達到1,635億元,主要投資在中國、台灣、印度、美國、東南亞等,配合客戶生產計畫調整,相關費用也會與客戶共同討論。
我認為鴻海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代工廠,而是科技製造的整合平台,並逐步朝「高毛利、高技術門檻」的方向邁進。
股價錯殺與價值浮現 鴻海股價從234→112.5元的真相
我觀察鴻海的營收、獲利並沒有變差,甚至在某些高階產品線上呈現加速成長,這與當時股價走勢出現明顯脫節。
股價從234元跌到112元,腰斬了超過50%,這已不只是短期情緒的影響,更可能反映了「非理性拋售」。尤其外資借券賣出超過10萬張,很多人會誤以為「外資都跑了、要小心」。但反過來想,這麼大量的賣壓是否其實是為了壓低股價,方便反覆「低接建倉」,正如過去外資在台積電上不斷上演的劇本?我認為必須分辨「體質變差」與「外資拉回吃貨」的差別。
我始終記得巴菲特那句話:「如果你每天都要吃漢堡,那麼在漢堡打折的時候,怎麼會不開心呢?」一樣的道理,當我已經深入研究一家公司,對它未來的營運抱持信心,那麼市場先生因情緒波動而給出的「打折價格」,不正是長期投資者最好的買點嗎?
鴻海的本益比於股災當時落在9~10倍左右,若未來幾年每股盈餘成長至15~17元以上,其實並不貴,以那時的價位來看,已經達成殖利率與成長性兼具的好公司了。

政府護盤力量不容忽視 他:權值股鴻海肯定列名單

鴻海是台股權值股前幾名之一,牽動台股指數,也影響市場信心。政府不太可能放任像鴻海這種系統性重要的公司股價長期被外資打壓。因此,這種階段性的壓力測試,反而是布局時機。4月份全球股災時,國安基金奉命進場護盤,身為權值股的鴻海,肯定也在名單之內。

投資的關鍵是獨立思考與耐心 股市裡比的是「願意不一樣」而不是聰明

在股市裡,要戰勝市場,其實不需要比別人更聰明,而是要願意「不一樣」。當眾人因為短期股價下跌而恐慌逃命時,價值型投資者看到的,卻是被低估的機會。但這樣的投資方式,並不容易,你需要:
·擁有與眾不同的眼光
·忍受孤獨與短期的質疑
·對公司基本面有足夠理解與信任

內在恐懼拉鋸的馬拉松之旅 按下「買入」鍵:其實我也很忐忑

股災當下,身邊的親朋好友也紛紛動搖,問我鴻海是不是會跌回80元?甚至要我不要繼續再買鴻海,趕快停損。我也無法保證幾年後的結果是什麼,但我認為在體質與獲利沒有重大影響的情形下,又有其他業務發展持續推動獲利,長期而言我認為市場會還鴻海一個公道,這也是一場與內在恐懼拉鋸的馬拉松之旅。
我在3月中就先設定好股票質押流程,手握數百萬現金等待。沒想到4月股災說來就來,我在那幾天投入了300萬元的資金,買入鴻海、神基、中信金以及台積電等我看好的公司。過程說來容易,但過程的驚心動魄,按下「買入」按鈕時,其實心裡非常的忐忑。
總結一下我持續買進鴻海的幾個理由如下:
  1. 鴻海營收與獲利將逐年成長,特別是在雲端伺服器與機器人、電動車領域。
  2. 外資短期賣超是為了壓低成本,非營運基本面的惡化。
  3. 股價修正已深,長期價值浮現。
  4. 有穩定殖利率,相對會有支撐性。
  5. 政府與本土法人不會坐視指標公司遭錯殺。
也許這段文字,幾年後會被遺忘,也可能成為「眼光準確」的註解。但無論如何,這是我身為一個投資者,在市場低迷時寫下的真實心聲。
與其追逐市場熱度,不如在市場冷清時默默耕耘。這正是價值投資者與市場的對話,也是我個人多年來的信仰。等到鴻海股價再次回升的那一天,我會回頭看這篇文章,對自己說:
「我沒跟著外資進出,也沒有聽從網路上雜音,我選擇了相信自己。」
鴻海飆漲「郭董身價破4500億」 回憶股價腰斬逾50%...他曝5理由接刀15張、半年大賺138萬
鴻海飆漲「郭董身價破4500億」 回憶股價腰斬逾50%...他曝5理由接刀15張、半年大賺138萬

點我加入《Money》錢雜誌官方 line@

line
本文摘自《Ryan爸爸的高效存股法》,出版社:金尉(圖:shutterstock,僅示意 / 責任編輯:olive;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
文章相關股票
Money錢

Money錢

透過《Money錢》月刊深入淺出的內容,投資人可輕鬆掌握投資理財知識和市場脈動,並找到適合的投資工具與社群。

透過《Money錢》月刊深入淺出的內容,投資人可輕鬆掌握投資理財知識和市場脈動,並找到適合的投資工具與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