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 水冷轉型奏效,股價歷經修正再起飛
雙鴻股價在 2023 年至 2024 上半年大爆發,從約 200 元飆升至 965 元高點,背後關鍵是成功卡位 AI 伺服器散熱升級潮。GB200 系列正式導入全水冷架構,雙鴻 CDM 與冷板模組率先通過輝達認證,液冷產品開始放量,營收與 EPS 同步倍增,市場將其視為液冷主升段的純正受益股。
然而 2024 下半年股價腰斬,主因在於新台幣急升造成大額匯損,加上 GB300 設計沿用 GB200,市場原預期的 ASP 提升落空,以及中國市場因 H20 出口限制出貨遞延,營運預期遭下修,股價修正至 400 元區間。
進入 2025 年,雙鴻受惠 GB300 開始出貨、水冷解方導入率突破 40%,毛利率回升,EPS 重返成長軌道,再加上公司在 COMPUTEX 展出整套 AI 液冷系統方案,轉型為高毛利系統整合廠,推升股價重返 700 元以上,展現轉型後的長線競爭力。

雙鴻液冷解決方案:從模組到系統,打造AI資料中心核心散熱架構
雙鴻(Auras)在液冷散熱領域的全系統佈局能力,從伺服器內部的 Cold Plate(冷卻板)、Internal Manifold(內部分歧管)、Quick Disconnect(快速接頭),到機櫃與機房層級的 CDU(冷卻液分配裝置)、Sidecar、In-row CDU、Rack / Building Manifold 等,構成完整的模組化、可擴充液冷解決方案。
這代表雙鴻已不再只是單一模組供應商,而是能夠依據客戶需求、伺服器瓦數、空間配置,提供端到端的系統整合能力。例如:
- CDU(L-to-L / L-to-A / RPU)支援不同回水方式,提升系統彈性;
- Manifold 架構導入建築級管理概念,可實現分層調節、溫控、流量監控與緊急洩水,提升系統安全與維運效率;
- Sidecar 與 In-row 解決方案對應高密度 GPU 架構,如 HGX、DGX 與 ASIC 伺服器設計需求。
這正是雙鴻能打入 NVIDIA GB 系列供應鏈的核心關鍵,也解釋了其 EPS、毛利率與 ROE 在 AI 水冷熱潮中迅速提升的根本動能所在。


雙鴻 (3324)
國內第二大 NB 散熱模組廠
公司成立於 1998 年,原專營 NB 散熱器設計、製造及販售,後有鑑於電子系統散熱需求日益蓬勃,於 1999 年起擴大營業,並搬遷至台北,整合其產品供應鏈,開始自製散熱管、散熱鰭片及風扇,並於 2006 年設立子公司 澤鴻 (熱管廠、沖壓廠),2011 年設立霈鴻 (風扇廠) 及 2012 年設立春鴻 (模組廠),以利掌握關鍵資源,轉型為專業全方位熱流方案提供者。
其主力產品除 NB 外,同時延伸發展至非 NB 產品線,包括伺服器、主機板與繪圖卡散熱模組、一體成型電腦(AIO)、工作站、DVD 播放器的散熱模組,如今已成為全球第 2 大 NB 散熱模組廠,客戶包含 DELL、廣達、仁寶、緯創、三星、和碩、英業達與鴻海。
隸屬產業中游 : 散熱模組製造廠
雙鴻目前主要產品為散熱模組,散熱模組產業的上游原料包括 :熱導管、風扇、導熱墊片及鋁或銅等....下游則是 NB/PC、IA、手機、伺服器品牌廠。

何謂散熱模組?
散熱模組是將風扇、散熱片、熱導管等元件設計組合而成,為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及輕薄短小資訊電子產品中不可或缺之關鍵零組件,提供系統均溫散熱穩定運作之功能。
散熱產品技術過去以主被動混合式熱管理方案(鰭片+風扇)為主,主要是將 CPU 或 VGA 等高發熱元件所產生的熱,透過封裝表層將熱先導引至散熱片或高熱傳特性的金屬塊,然後再透過熱管的作用將其傳導至散熱裝置上 (如風扇、散熱片等) 將熱排出。

主要產品
雙鴻 (3324) 主要生產散熱器、散熱片、散熱模組、散熱導管、風扇等,應用於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伺服器、投影機、高階顯卡等領域。

營收結構
伺服器 營收佔比約 60%
雙鴻(3324)2022–2025 年各產品線營收占比變化,最顯著的轉變是伺服器(Server)業務的快速躍升,從 2022 年的 23% 增至 2025 年預估的 60%,五年內幾近翻倍,躍升為公司營收最主要來源。
這反映雙鴻成功搭上 AI伺服器水冷散熱升級趨勢,尤其 GB200 與 GB300 平台放量後,水冷模組、CDU、Manifold 等高毛利產品滲透率快速提升,推動伺服器業務爆發成長。
同時,PC 業務從 2022 年的 44% 明顯下滑至 2025 年的 25%,顯示雙鴻已降低對傳統低毛利業務的依賴,轉向 AI 高附加價值市場;VGA(顯示卡)雖占比穩定,但仍維持 13%~29% 區間,作為次要成長曲線。整體來看,這組資料強化了雙鴻「從零件製造商進化為 AI 系統散熱整合供應商」的戰略轉型成果,也進一步支撐其 ROE 與 EPS 長期上行的趨勢邏輯。
- NB/DT : 佔比 25%
- VGA/Gaming : 佔比 13%
- Sever : 佔比 60%
- others (包含車用) : 2%

生產營業據點
產能集中在大陸
雙鴻(3324)為強化全球供應彈性、掌握AI伺服器水冷商機,已建構多元分散、近客戶端的生產基地,重點布局如下:
- 台灣(研發與部分高階製程): 主要負責核心研發、樣品打樣與客戶驗證。高精度液冷模組製程如水冷板、CDU 原型階段在台灣進行。
- 中國(昆山 / 東莞): 傳統氣冷模組與部分 PC/VGA 散熱器主要生產基地。具備成熟製造體系,但受美中科技戰與出口管制風險影響,雙鴻正逐步降低單一依賴。
- 泰國(液冷產能擴張主力) : 重點基地,負責 AI 水冷模組量產與系統整合裝配(如冷板、CDU、分歧管、快接頭)。2025 年第三季已進入滿載,月產能擴增至 30 萬套以上,並啟動新廠建設,預計 2026 年 Q1 投產。為美系 CSP 客戶專案指定交貨據點,有效避開中美關稅與地緣風險。
配合 NVIDIA、Microsoft 等 AI 雲端巨頭赴中東設廠趨勢,雙鴻明確表態:「客戶在哪,雙鴻就跟到哪」,如有落地建廠,將同步建構液冷供應鏈。雙鴻已從單一中國製造廠,轉型為跨國、AI 專案導向的全球供應鏈布建者,未來泰國與潛在中東基地將成為水冷業務的核心支撐點。這樣的產能與區域彈性,將是其搶佔高階 AI 液冷商機的重要護城河。

銷售地區與客戶
亞洲佔比 74%
2024 年公司銷售地區比重:亞洲 49%、台灣 25%、歐洲 12%、美洲 14%。公司主要品牌客戶包含Apple、Dell、Samsung、HP、宏碁、華碩、聯想等,代工廠客戶包含廣達、仁寶、緯創、英業達等。

發表
我的網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