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焦點】通用汽車股價飆升 15%,財報優於預期、上修全年財測!

 蔡秉修

蔡秉修

  • 2025-10-22 15:44
  • 更新:2025-10-22 15:44
【美股焦點】通用汽車股價飆升 15%,財報優於預期、上修全年財測!

圖/Shutterstock

通用汽車財政季度劃分方式:FY25Q3 為 2025 年 7 至 9 月、FY25Q4 為 2025 年 10 至 12 月,依此類推。

 

Q3 獲利超出預期,上修全年財測並預告 2026  年再創高峰

通用汽車(GM)公布 2025 年第三季財報,結果明顯優於市場預期。公司本季營收達 496 億美元(年減 1.5%,但高於市場預期的 453.3 億美元),調整後每股盈餘(EPS)為 2.52 美元,同樣遠優於市場預期的 2.32 美元。淨利達 31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 8%。推升主因來自北美大型卡車與 SUV 銷售維持高檔,且定價能力與營運效率改善使毛利率提升。儘管電動車(EV)業務仍虧損,公司在傳統內燃機(ICE)車款的獲利能力展現出強韌支撐。

市場對此財報反應正面。通用汽車股價在財報公布後單日飆升近 15%,創下自 2021 年以來最大單日漲幅,可代表市場解讀此次財報表現為其核心業務回穩的信號。公司同時上修 2025 全年調整後營運利潤至 130–140 億美元,高於原先預估的 120–130 億美元區間,顯示管理層對下半年訂單與成本控管具信心。執行長瑪麗‧巴拉(Mary Barra)更指出,2026 年的營運成果可望超越 2025 年,並強調北美市場需求仍強勁、庫存水準健康。

這份亮眼財報讓市場重新審視通用汽車的成長結構。儘管全球車市仍受關稅政策與原物料成本波動影響,通用透過聚焦高毛利車型與強化美國本土產能,展現出優於預期的防禦力。本季展現的盈利體質改善,有助於市場信心修復,也為公司未來的電動車相關投資與股東回饋政策提供更多靈活空間。

 

關稅成本下降與產線本土化推動利潤回升

通用汽車(GM)本季獲利改善的另一個關鍵在於政策環境轉向有利。由於美國政府近期調整汽車與零組件的關稅豁免清單,部分進口自加拿大與墨西哥的零組件得以避開加徵稅項,使通用的北美供應鏈成本顯著下降。根據報導,該政策每年可為通用節省約 6 億美元的進口支出,對維持營運利潤率產生實質貢獻。這也反映出,美國製造回流的趨勢正逐步成為汽車業的利潤支撐來源。

同時,通用近年積極推進產線本土化策略。公司在德州阿靈頓(Arlington)與密西根州的新廠投資陸續落地,擴產主要集中於 Silverado、Tahoe 與 Escalade 等高毛利 SUV 車系。這不僅降低對外供應鏈依賴,也強化了通用在北美市場的生產彈性。分析師指出,通用目前約 73% 的產能位於美國與墨西哥,遠高於 2020 年的 58%,顯示其在政策變動下的適應速度。整體而言,關稅壓力的減輕與產線重心回流,使通用能在車市需求仍具韌性的環境下穩定獲利。

 

電動車投資進入修正期,策略轉向現金流優先

在電動車(EV)領域,通用於本季認列約 16 億美元資產減損,主要來自 Ultium 電池平台與部分產線設備的調整。隨著電池原料成本高漲與市場需求趨緩,公司決定延後部分新車型推出時程,包括原訂於 2026 年量產的 Silverado EV,並縮減低毛利車型的投資規模。此舉反映通用從「擴張階段」轉向「資本效率導向」,強調在維持研發進度的同時確保正向現金流。

執行長瑪麗‧巴拉(Mary Barra)表示,公司將聚焦在「利潤導向的電動化」,不追求產能目標,而以消費者需求與獲利能力為優先。這意味著通用將更重視高端電動皮卡與 SUV 車款的商業化進程,同時加強 Ultium Cells 與 LG Energy Solution 的電池合作,以提升能源密度與降低製造成本。雖然此轉向可能使短期成長放緩,但有助於公司降低固定成本壓力並提升財務穩定度。

整體而言,通用在電動車領域的策略修正並非退場,而是調整節奏,這樣以正向現金流優先的政策將使公司在經濟放緩與政府對於電動車補助政策轉向的環境下保持防禦性,同時為下一階段的電動化布局累積彈性。

 

展望 2026 年,鎖定回復高獲利能力與軟體營收成長

展望 2026 年,管理層明確表示明年將優於 2025,主要成長動能來自關稅壓力減輕、電動車虧損縮小與保固成本下降。財務長 Paul Jacobson 指出,隨著 MSRP 抵減*方案擴大與北美產線利用率提升,公司可望將淨關稅支出降至 2025 年以下,並逐步回到 8–10% 的北美營業利益率區間。此外,重新配置電動車產能與削減固定成本,將使電動車業務在 2026 年後轉虧為盈,成為主要改善主軸之一。

(註*:美國政府為緩解汽車製造商的進口零組件關稅負擔,允許企業依車輛售價的一定比例(最高 3.75%)折抵稅額。只要車輛達到一定美國製造含量,即可退還部分關稅。通用將受惠於該方案,每年可節省約 6 億美元成本,成為推動 2026 年獲利回升的重要政策利多。)

執行長 Mary Barra 強調,通用未來的策略核心是高品質車款和創造高毛利率的軟體服務。公司今年來自 OnStar 與 Super Cruise 的軟體收入已達 20 億美元、毛利率約 70%,用戶年增 34%,並預期至本年代末仍將維持雙位數成長。她同時指出,通用正在開發下一代「軟體定義汽車」平台,未來能獨立升級軟硬體層,開創更多後續訂閱與功能付費機會。

 

三大挑戰仍存,復甦路上仍有隱憂

雖然管理層預期 2026 年營運可望優於 2025 年,但也坦言公司仍面臨三項關鍵挑戰。首先是供應鏈不確定性。執行長在法說會中指出,部分來自中國的晶片供應仍具風險,且稀土與電池材料價格波動可能壓縮毛利率。通用已成立專責團隊與供應商協調替代方案,但若中美貿易緊張升溫,零組件短缺仍可能干擾生產。

第二個挑戰是電動車需求自然化後的市場波動。隨美國消費端稅務補貼逐步退場,第三季提前拉貨效應消失後,十月起 EV 訂單明顯放緩。財務長 Jacobson 表示,公司將不再盲目擴產,而是以根據訂單決定產量的方式維持價格紀律,避免重演過去產能過剩與高折扣的惡性循環,但可以確定的是短期銷售增長速度勢必趨緩。

最後,競爭壓力也是不可忽視的變數。通用在北美的主要經爭對手包括福特(F)與斯泰蘭蒂斯(STLA)均預計在 2026 年推出新一代皮卡與 SUV 車型,直接挑戰通用的北美主力市場,若通用無法在產品週期上持續領先或有效控管行銷支出,可能侵蝕其獲利復甦速度。

 

財報亮眼穩信心,成長動能仍需政策與需求支撐

整體來看,通用汽車(GM)本季財報展現強勁的基本面韌性。即便全球車市需求放緩,公司仍靠北美高毛利車款與成本優化拉升獲利,並透過本土化產線與政策抵減機制削弱關稅衝擊。上修財測與預告 2026 年表現更佳,讓市場重新聚焦通用穩健的現金流與資產報酬能力,股價的強勁拉抬也反映投資人對管理層策略轉向的肯定。

然而,通用的復甦仍有幾項挑戰須面對,包括晶片與稀土供應風險、電動車市場降溫,以及競爭品牌的新車攻勢,都可能影響後續成長節奏。投資人應關注公司在削減固定成本與維持產品吸引力間的平衡,以及軟體訂閱與自動駕駛服務能否真正成為獲利引擎。

短線而言,通用已脫離去年營運谷底;中長期能否進一步提升估值,將取決於其在電動化與數位化轉型中能否持續維持財務紀律與市場份額,整體而言,通用目前正處於穩健復甦、但仍需時間驗證的階段。

 

延伸閱讀:

【美股焦點】AI熱潮後的新戰場,IONQ與量子電腦的算力革命

【美股焦點】美澳簽稀土大單!中美稀土戰升溫、美股族群震盪蓄勢待發?

【美股焦點】MP 等稀土類股大跌暗示行情結束?美中對峙反鞏固長線價值!

【美股焦點】特斯拉25Q3財報前瞻,著重自駕技術與機器人前景

【美股研究報告】訂單暴增!ASML賺飽飽,股價還有上漲空間?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文章相關股票
 蔡秉修

蔡秉修

慢慢致富>一夜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