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盤解析


財報速覽
Netflix財報因巴西稅務支出未達預期,股價重挫近6%但展望持續樂觀
Netflix (NFLX) 第三季財報因突如其來的巴西稅務支出導致獲利低於預期,盤後股價下跌5.6%。不過,公司重申全年營收與獲利展望,第四季內容陣容強勁,並看好訂閱與廣告業務持續成長。雖然媒體業整併風聲不斷,Netflix強調將聚焦核心策略,對潛在併購將謹慎評估,不急於擴張傳統媒體資產。
突發稅務支出拖累每股盈餘
Q3營收為115億美元,年增17%,符合預期;但每股盈餘僅5.87美元,低於預估的6.97美元。
因補提6.19億美元來自巴西的稅務支出,導致營業利潤率降至28%;若排除該支出,原可達31.5%。
Q4展望略優於預期,全年財測維持
Netflix預估Q4營收將達119.6億美元,略高於市場預估的119億美元。
每股盈餘預估為5.45美元,也略高於市場預期,公司強調下半年營運動能良好。
廣告業務成長強勁但細節保守
Q3創下歷來最佳廣告營收季度,但未公開實際金額,引發對廣告規模仍偏小的疑慮。
分析師指出,目前成長動能仍以訂閱收入為主,廣告貢獻尚屬輔助。
熱門內容支撐用戶黏著度與IP變現
動畫片《KPop Demon Hunters》累積3.25億觀看次數,為Netflix歷來最受歡迎作品。
已與Hasbro與Mattel展開商品授權合作,推動IP跨界變現,包括玩具、遊戲、美妝與食品。
策略聚焦IP與全球擴張,對併購持謹慎態度
Co-CEO 表示無意併購傳統媒體資產,將專注於原創IP擴張與國際市場滲透。
對Warner Bros.資產表達關注但非「必須擁有」,凸顯財務紀律與聚焦核心優勢。
可口可樂Q3財報優於預期,飲品需求回升但低收入消費疲弱仍成挑戰
可口可樂 (KO) 第三季營收與獲利皆超出華爾街預期,顯示整體營運回穩,公司並重申全年財測。然而,低收入消費者對飲品的需求仍持續疲軟,尤其在北美與拉美市場,銷量增幅有限。公司將策略聚焦於推出小包裝與高價產品組合,以吸引不同消費階層,並透過水、運動飲料與精品品牌推動全球業績成長。
Q3財報超出預期,營收與獲利同步增長
調整後每股盈餘為0.82美元,優於預期的0.78美元;調整後營收達124.1億美元,高於預期的123.9億美元。
淨利年增30%,至37億美元,顯示成本控制與高毛利產品貢獻明顯。
單位銷量止跌回升,市場動能分化
單位銷量成長1%,扭轉上季下滑趨勢;EMEA(歐洲、中東、非洲)區域增幅3%,拉美與北美持平。
北美低收入消費者需求疲弱,公司以小罐裝及低價產品因應,並觀察消費者轉向折扣通路。
產品組合優化,高階品牌成亮點
Fairlife與Smartwater等高階品牌成長強勁,顯示高收入消費者仍具支付意願。
瓶裝水與運動飲料銷量增長3%,咖啡與茶類上升2%,果汁與植物飲料則下滑3%。
全年財測維持,匯率將帶來溫和利多
公司維持全年預估,預期調整後每股盈餘年增3%、有機營收成長5%至6%。
預估2026年匯率對營收與獲利帶來輕微正向影響,詳細展望將於Q4財報公布。
通用汽車上調財測、Q3財報雙超預期,股價飆升15%創五年新高
通用汽車 (GM) 公布第三季財報優於市場預期,並同步上修全年財測,顯示內部營運穩健並成功降低關稅衝擊。雖受電動車相關支出拖累整體淨利表現,但北美核心市場穩定、海外業務回升及融資部門獲利成長,促使GM股價創下自2020年以來單日最大漲幅,激勵市場對其轉型與獲利前景重燃信心。
Q3財報優於預期,推升全年展望
調整後每股盈餘為2.80美元,遠高於市場預估的2.31美元;營收為485.9億美元,同樣優於預期。
上修全年調整後EBIT至120億至130億美元,調整後每股盈餘預估為9.75至10.50美元。
關稅衝擊下修,感謝政策支持
原預估關稅衝擊為40億至50億美元,最新預估下修為35億至45億美元,其中35%將透過內部措施抵銷。
執行長Mary Barra特別感謝川普政府近期對中型卡車與零組件關稅的調整,減輕企業壓力。
EV策略調整,淨利大幅下滑
因電動車業務收縮產生16億美元費用,導致淨利年減57%至13億美元。
CFO表示目前僅約40%的電動車具備生產獲利能力,未來將致力於降低製造成本。
北美獲利縮水,海外與金融業務補位
北美調整後營業利潤為25億美元,利潤率自9.7%降至6.2%。
中國市場營運貢獻年增2.17億美元,其他國際市場也增加1.84億美元,GM Financial獲利年增17%。
股價大漲反映市場信心回溫
GM股價單日上漲近15%,為2009年破產重組後第二高漲幅。
投資人對其成本控管、政策助力與全球布局能力表現正面看待。
美國國防巨頭GE、洛克希德馬丁、RTX、諾斯洛普齊調升2025年財測,反映全球軍事需求激增
美國四大國防與航太企業GE Aerospace、洛克希德馬丁 (LMT)、RTX (RTX)、諾斯洛普 (NOC)均在最新財報中上調2025年財測,並普遍超出第三季獲利預期。儘管宏觀環境仍存在關稅與政府預算不確定性,但俄羅斯、伊朗與北韓等地區衝突升溫,推升美國及盟邦國防支出,支撐相關企業訂單成長與營收上行。
GE防務與航太引擎出貨創新高
GE第三季營收達113.1億美元,超越市場預期的104.1億美元。
防務產品出貨年增83%,LEAP商用引擎出貨量創新高,年增40%。
全年自由現金流預測上調至71億至73億美元。
RTX重返成長軌道,調升全年財測
RTX第三季營收達224.8億美元,年增12%,獲利預估上修至6.10–6.20美元。
調升全年營收預估至865億–870億美元,成功消化500億美元關稅衝擊。
CEO強調持續執行高達2,510億美元訂單,加速軍用與商用航太產品產能提升。
諾斯洛普軍事系統業績強勁
每股盈餘達7.67美元,超出市場預期的6.46美元,軍事系統部門營收年增14%。
上修全年EPS預估至25.65–26.05美元,反映訂單出貨與成本控制改善。
洛克希德馬丁迎來「前所未見需求」
第三季每股盈餘6.95美元、營收186.1億美元,均優於預期。
全年營收預估上調至742.5億–747.5億美元,強調加速投資擴產與數位轉型。
Golden Dome防衛計畫列為未來成長關鍵,初期建設已納入250億美元預算。
美國國防預算持續擴張,支撐產業長期動能
拜登政府2025財政年度國防預算提案達8,498億美元,較2022年成長逾100億美元。
政府明確表態針對俄、伊、北韓等威脅加強軍事備戰,有利軍工產業長期接單。
焦點新聞
總經
美國CPI報告即將發布,數據可信度受質疑但將牽動聯準會降息決策
美國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將於本週五公布,儘管預期變動溫和,但在政府關門與人手短缺影響下,市場對數據準確性存疑。由於CPI是少數未停擺的重要數據,其結果將在無其他經濟數據輔助的情況下,成為聯準會下週會議的政策依據,並可能左右年底前降息幅度。
數據可信度因政府停擺與裁員遭質疑
勞工統計局(BLS)面臨人力不足與調查規模縮減,部分城市已從樣本中移除。
分析師擔憂數據「完整性」與「清潔度」恐受影響,尤其此次調查過程多靠書面與電話收集。
市場預期通膨數據無驚喜但具政策意義
市場預期CPI年增率與核心CPI皆為3.1%,月增率分別為0.4%與0.3%,與上月相近。
雖數值穩定,因其他數據全數中斷,CPI結果將成為聯準會決策的唯一依據。
聯準會下週可能降息,年底再降一次
市場普遍預期下週將降息1碼(0.25個百分點),年底再降一次至3.50%-3.75%。
若數據偏弱,將提供聯準會「更有力」的降息理由,但若因數據不準而誤判,政策風險加劇。
政治與人事干擾數據機構公信力
前BLS局長8月遭川普解職,原因與就業數據大幅下修有關,增加外界對BLS獨立性疑慮。
投資人需判斷「數據偏差風險」是否會影響市場定價與聯準會未來走向。
市場等待通膨指標揭示政策空間
投資者與官員在數據短缺情況下「盲飛」,CPI將成短期內唯一具代表性的指標。
如通膨放緩,將為聯準會推進2026年更大規模降息提供正當性。
產業
AI熱潮推動傳統記憶體價格飆升,三星與SK海力士迎來「超級循環」
全球晶片產能正集中於AI晶片生產,導致傳統記憶體如DRAM與DDR5出現供應緊縮,價格大漲。雖然生成式AI帶動高頻寬記憶體(HBM)需求,但反而意外推升了「不性感」的通用型記憶體價值,讓如三星電子、SK海力士與美光(Micron)受益,甚至出現非HBM利潤可能超越HBM的情況。
AI晶片產能轉移造成供需錯配
記憶體廠將產線轉向AI用HBM,導致通用型DRAM與DDR5產量下滑。
伴隨數據中心升級、PC替換週期與手機銷售回溫,推升傳統記憶體需求暴增。
價格飆升與庫存下降帶動超級循環預期
DRAM現貨價格年增近3倍,DDR5模組平均售價飆升。
全球平均庫存水位已降至8週,遠低於2023年初的31週。業者開始雙倍或三倍下單。
三星、SK海力士、美光成最大受惠者
三星傳統DRAM毛利率達40%,HBM為60%,若漲勢持續,非HBM將成主力獲利來源。
SK海力士與Micron股價今年已分別大漲170%與140%,顯示市場看好記憶體產業反轉。
終端產品成本上升,壓力向消費者轉嫁
記憶體價格大漲衝擊工業PC與消費電子製造商,如Raspberry Pi已宣布漲價。
零組件上漲加劇美國關稅與中國稀土出口限制帶來的成本壓力。
投資人警惕AI泡沫與景氣反轉風險
TechInsights警告「超級循環」說法可能過度樂觀,預期2027年將出現晶片景氣反轉。
三星在非HBM領域具優勢,但與SK海力士在HBM競爭上仍有明顯落差。
個股
華納兄弟探索拒絕派拉蒙600億美元收購提案,考慮拆分或出售全公司資產
華納兄弟探索 (WBD) 拒絕派拉蒙與Skydance提出的近600億美元收購提案後,宣布將全面評估出售選項,可能出售整體公司或分拆旗下影視與有線電視業務。消息激勵WBD股價單日大漲11%。該交易若成真,將改寫全球媒體格局,吸引Netflix (NFLX)、康卡斯特 (CMCSA)、亞馬遜 (AMZN) 等潛在買家關注。
拒絕派拉蒙報價,評估更廣泛選項
華納兄弟探索董事會拒絕近24美元/股的現金報價,認為估值過低,市場分析認為其資產價值應接近30美元/股。
公司將考慮整體出售、業務拆分或探索不同結構下的合併與分拆選項。
潛在買家陸續浮現,併購戰一觸即發
Netflix、康卡斯特、亞馬遜與蘋果皆被點名有意收購WBD資產。
分析指出,Netflix更可能聚焦影視資產而非傳統有線電視網絡,拆分後收購可能性更高。
負債龐大成為交易最大變數
華納兄弟探索目前背負約350億美元債務,將是任何潛在買家必須承擔的風險。
擁有雄厚資金與政治連結的Ellison家族旗下Skydance,被認為有能力克服審查與資金壓力。
媒體產業轉型加速,資產整併成趨勢
流媒體崛起重創傳統電視收視與廣告收入,促使大型媒體集團尋求規模經濟與資源整合。
華納兄弟擁有《哈利波特》、《冰與火之歌》、《DC》等高價值IP,對任何流媒體平台具高度吸引力。
市場反應正面,股價應聲上漲
消息傳出後,WBD股價單日上漲11%,近兩個月累計漲幅已逾46%。
投資人樂觀預期資產重組將釋放潛在價值,提升公司估值空間。
Meta與Blue Owl達成270億美元AI資料中心合作案,擴大布局全球最大AI基礎設施
Meta (META) 宣布與私募資產管理公司 Blue Owl Capital (OWL) 成立總額達270億美元的合資企業,於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建設其全球最大資料中心「Hyperion」,以支援大規模AI模型訓練與運算。Meta藉此降低資本負擔,同時掌握營運主導權,反映大型科技企業在AI競賽中的基礎設施投入進入白熱化階段。
合資架構降低風險並釋放現金流
Blue Owl出資約70億美元並持有Hyperion 80%股權,Meta保留20%並負責建設與管理。
Meta透過本次交易獲得約30億美元一次性現金收益,有助於分散風險並靈活調配資金。
Hyperion資料中心規模龐大,將成AI運算樞紐
該資料中心預計提供超過2GW算力,相當於支援數百萬AI工作負載。
建設地點佔地相當於1,700個美式足球場,預計2030年完工,創造超過500個在地就業機會。
AI基礎建設成科技巨頭投資新焦點
摩根士丹利估計,2025年科技業將在AI基礎設施上投資超過4,000億美元。
包括OpenAI、Google、亞馬遜與微軟等公司均在全球擴建資料中心以搶占AI運算優勢。
合作模式提升靈活性與資本效率
Forrester分析師指出,Meta此舉可減少債務壓力,避免因AI市場波動而遭受財務風險。
此策略亦有助於其拓展更多AI設施,強化全球AI佈局與商業彈性。
美國AI地緣競爭升溫,資料中心成新戰略資產
與印度、德州等地的資料中心擴張計畫呼應,Meta強化其AI全球領導地位。
Hyperion象徵未來AI運算的能源與數據主權將成為科技業競爭核心。
Anthropic擬與Google簽下數百億美元雲端合作協議,加速AI競爭火力
AI新創公司Anthropic正與Google洽談一筆價值高達數十億美元的雲端運算合作案,內容包括由Google母公司Alphabet (GOOGL) 提供巨量雲端資源,協助其AI模型擴充能力。此舉顯示AI基礎設施已成兵家必爭之地,科技巨頭爭相搶占算力主導權。消息曝光後,Alphabet股價盤後上漲2.3%。
潛在合作規模龐大,未來數週有望敲定
Bloomberg報導稱,雙方正在洽談一筆「高達數百億美元」的雲端服務協議,尚未正式達成共識。
協議若成,將進一步鞏固Anthropic對Google Cloud的高度依賴性,並加深雙方資本與技術綁定。
Anthropic成長迅猛,劍指AI商業化巔峰
該公司預計在2025年底前實現年化營收90億美元,較目前營收規模幾近三倍增長。
主打企業級AI應用與Claude聊天機器人,正面對決OpenAI的ChatGPT。
Google與亞馬遜同為Anthropic主要投資人
Google與亞馬遜(AMZN)皆對Anthropic進行數十億美元投資,並希望透過雲服務深化戰略合作。
Google在AI模型競賽中正與OpenAI、Meta (META)、Microsoft (MSFT) 角力,此合作案將強化其AI算力生態優勢。
AI算力成新賽點,科技巨頭砸錢搶佔基礎設施
根據摩根士丹利預估,2025年AI基礎設施總支出將突破4,000億美元。
OpenAI日前也揭露未來將投資逾1兆美元建構26GW算力,顯示業界對AI運算能力需求已呈指數級成長。
Alphabet市值受激勵,市場反應正面
消息曝光後,Alphabet股價盤後上漲2.3%,反映投資人對Google深化AI雲端布局持樂觀態度。
AWS美東資料中心再度癱瘓,全球數千網站與App中斷服務凸顯雲端依賴風險
亞馬遜雲端服務(AWS)於10月20日發生重大系統故障,波及全球數千家企業與應用程式,包括Snapchat、Reddit、Coinbase、Zoom及Amazon自家服務。雖然數小時後恢復正常,但此次事故凸顯全球數位基礎設施對少數雲端供應商的高度依賴與潛在脆弱性。事故發生於AWS最老且最常出問題的美東資料中心(US-EAST-1),已是五年內第三次造成全球性中斷。
問題源於網路健康監測子系統異常
根據Amazon公告,事故起因於EC2內部網路的流量負載平衡器健康監控系統異常。
此問題導致Domain Name System(DNS)失效,應用程式無法正確定位資料庫API,造成廣泛連線中斷。
波及廣泛,金融與遊戲平台重災區
包括Snapchat、Roblox、Reddit、Coinbase、Lyft、Fortnite與Amazon Prime Video在內的應用服務皆中斷。
美國、英國、日本多地政府、銀行與電信系統受到影響,全球超過400萬用戶回報異常。
US-EAST-1再出包,引發對單點依賴憂慮
該資料中心為AWS預設區域,也是全球用戶最多的雲端節點,曾於2020與2021年兩度癱瘓。
分析指出,多數開發者未善用AWS提供的跨區備援工具,是導致事故擴大的原因之一。
雲端市場集中,基礎設施脆弱性受關注
AWS為全球最大雲端服務供應商,市佔領先Microsoft Azure與Google Cloud。
分析師呼籲企業應建立多雲備援架構,降低對單一供應商的依賴風險。
投資人態度淡定,Amazon股價反漲
儘管發生中斷事件,Amazon (AMZN) 股價仍上漲1.6%,收報216.48美元,顯示市場認為其長期競爭力未受動搖。
放大鏡觀點
延伸閱讀:
【美股盤勢】財報季點燃美股熱潮,AI與科技股領軍上攻(2025.10.21)
【美股焦點】特斯拉25Q3財報前瞻,著重自駕技術與機器人前景
【美股焦點】Netflix 25Q3財報前瞻,預期強檔內容將助攻業績,惟風險有哪些?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