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TSMC)於週四公佈的第三季財報顯示,獲利較去年同期增長39.1%,超出市場預期並再創新高,主要受惠於人工智慧(AI)晶片的強勁需求。根據LSEG SmartEstimates的數據,台積電第三季營收為新台幣9899.2億元(約331億美元),高於預期的9774.6億元,而淨利為4523億元,也超過預期的4176.9億元。
AI市場需求帶動台積電營收增長
在九月份的季度中,台積電的營收較前一年同期增長30.3%,達到新台幣9899.2億元,再次超出市場預期。淨利較上一季增加13.7%,上一季的淨利已是當時的歷史新高。作為亞洲市值最大的科技公司,台積電受益於AI市場的蓬勃發展,為輝達(NVDA)和超微半導體(AMD)等客戶生產先進的AI處理器。台積電執行長魏哲家在財報電話會議中表示,AI市場的最新發展持續看好,消費者對AI模型的採用增加,進一步推升了對計算能力及半導體產品的需求。
台積電上調2025年營收增長預測
魏哲家指出,受AI需求的強勁支撐,公司已將2025年的營收增長預測上調至中位數的30%區間。今年七月,台積電預期全年營收增長約為30%。此外,台積電也將全年產能擴張和升級的預期底線提高至400億美元,高於先前的380億美元。
先進晶片推動第三季營收
台積電的高效能運算部門,包括AI和5G應用,在七月至九月的季度中占據了大部分的銷售額,佔營收的57%。台積電表示,尺寸為7奈米或更小的先進晶片佔該季度晶圓總營收的74%。在半導體技術中,較小的奈米尺寸意味著更緊湊的電晶體設計,帶來更高的處理能力和效率。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的高級分析師William Li,台積電在第三季的營收增長主要由最先進晶片的強勁需求所驅動。
台積電關注美國關稅政策
台積電高層週四表示,他們正在關注美國關稅政策的變化,台灣正在協商降低「互惠」稅率,而華盛頓則考慮針對半導體的產業特定關稅。不過,台積電可能會獲得一些豁免。魏哲家提到,關稅政策可能帶來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尤其是在消費者相關和價格敏感的市場領域,公司將持續監控並規劃應對策略。台積電已在美國投入巨資建設設施,這些支出可能有助於降低其對關稅影響的暴露程度。
台積電股價今年以來上漲超過38%
截至目前為止,台積電在台灣的股價今年已上漲超過38%。這反映出市場對其在AI晶片領域的領先地位和未來增長潛力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