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焦點】Oracle與Meta策略結盟,2030年營收上看2,250億美元!

李珣廷 Terence

李珣廷 Terence

  • 2025-10-17 11:54
  • 更新:2025-10-17 11:56
【美股焦點】Oracle與Meta策略結盟,2030年營收上看2,250億美元!

圖 / Shutterstock

Oracle 與 Meta 建構戰略級合作關係,擴大 AI 雲端市佔

Oracle(甲骨文)於 2025 年與 Meta(前 Facebook)達成高達 200 億美元 的雲端基礎建設合約,標誌著其在 AI 資料中心市場地位大幅提升。這筆交易不僅是雙方在生成式 AI 資訊處理上的合作擴張,也突顯 Oracle 雲端業務(OCI, 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正從傳統企業轉型為新一代 AI 基礎設施供應商的決心。Meta 本身在 2025 年釋出的資本支出預算高達 660 億至 720 億美元,其中相當一部分將投入於 AI 模型訓練、推論平台以及跨洲資料中心佈建。這使 Oracle 成為與 Nvidia、超微電腦(Supermicro)、Arista 等齊名的 AI 硬體建設合作夥伴。

Oracle 進一步揭露,僅在一季內的 30 天期間,OCI 就簽下 650 億美元的新雲端合約,其中 Meta 為其中一位主要客戶,並且全部不包含其既有大客戶 OpenAI。這一波新訂單證明 Oracle 雲端服務具備跨產業吸引力,並非僅靠少數科技巨頭維繫營收成長。對於 Oracle 投資人而言,這意味著客戶結構正在分散,降低單一風險,也使成長動能更具持續性。

 

2030 年營收目標大幅上修至 2,250 億美元,雲端佔比將達七成

在分析師日活動中,Oracle 正式將 2030 年整體營收預測上修至 2,250 億美元,其中 雲端基礎建設預估營收為 1660 億美元,占比將高達 74%,大幅提升公司整體營收組成的成長性與可預測性。這項財測遠超市場普遍預期的 1984 億美元,亦反映 Oracle 管理層對 AI 雲端需求趨勢的高度信心。

從歷年財報可觀察到,Oracle 雲端收入自 2023 年以來持續高雙位數增長,2025 年 Q3 雲端營收達 72 億美元,年增率為 28%。此外,公司預計 每股盈餘(EPS)至 2030 年將達 21 美元,高於市場預期的 18.92 美元,對應的年複合成長率(CAGR)為 31%,此一獲利能力轉強有助支持更積極的資本支出與股東回饋政策。

 

AI 基礎建設毛利率偏低但規模效應可望改善利潤結構

Oracle 針對 AI 基礎建設服務預估毛利率介於 30%–40%,低於傳統雲端應用服務(如 ERP、CRM)的 65%–80%,顯示初期建置仍需承擔較高的基礎設施成本。然而,公司亦強調,AI 雲端合約雖毛利較低,但具備「合約期間內毛利穩定」的特性。以其展示的一個六年期 600 億美元合約為例,年成本約為 64 億美元,意味著公司已具備對成本的可控能力與長期利潤保證。

值得注意的是,在短期內,市場可能對 Oracle 營運毛利下滑有所反應。根據 The Information 報導,Oracle 在 2025 年 8 月季度針對 Nvidia GPU 的租賃服務僅有 14% 毛利率,突顯在擴建階段壓力仍在。然而,隨著資料中心建設完工、土地與電力佈局進入穩定期,規模經濟將有望推升整體毛利率回升,並改善自由現金流表現。

 

OpenAI 合作規模上看 3000 億美元,鞏固在 AI 基建市場的競爭力

除了 Meta,Oracle 亦與 OpenAI 展開超過 3000 億美元 的合作關係,並參與共同打造代號「Stargate」的 AI 超級資料中心計畫,總投資金額達 5000 億美元,為目前全球規模最大之一的 AI 資料中心網路。該專案不僅獲得 OpenAI、Oracle 與軟銀(SoftBank)共同出資,亦獲得美國政府政策與能源層級的支持,是新一代國家級數據設施。

Stargate 將在美國多地設置五座超大型資料中心,作為 AI 模型訓練、推論服務的核心節點,對於 Oracle 來說,這將大幅提升其在全球 AI 基建市場的知名度與業務量,並帶動對其 GPU 雲端資源、AI 專屬資料庫(如 Autonomous Database)的需求提升。

投資人應關注的是,這類大型專案雖初期資本支出密集,但將帶來穩定的長期訂閱型收入模式,並可作為未來多國推進 AI 戰略的參與敲門磚,創造更多區域性擴張機會。

 

Oracle 與 AWS、Google Cloud 差異化競爭策略逐漸成形

相較於 Amazon AWS、Google Cloud 與 Microsoft Azure 強調橫向規模佈局,Oracle 選擇在 AI 雲端領域採取「垂直整合」、「高效能專用架構」策略,其 Oracle Exadata 與 OCI AI Infrastructure 強調深度最佳化與可預測效能表現,在處理大型模型與資料庫應用時具備技術優勢。

此外,Oracle 提供異地可攜式部署(Distributed Cloud)、混合雲方案(Hybrid Cloud),更適用於需合規與資料主權限制的金融、政府、醫療產業,這也為其吸引一批與競爭對手重疊度較低的客戶群。在 Meta、OpenAI 等客戶採用 Oracle AI 雲端後,亦可能帶動其他企業加快導入腳步,形成連鎖式採購效應。

 

雲端 AI 基礎建設為核心成長驅動,長線前景樂觀

綜合評估,Oracle 已逐步擺脫「老牌資料庫公司」的市場定位,轉型為全球 AI 雲端基礎建設核心供應商。透過與 Meta、OpenAI 等巨頭合作,其雲端營收占比與總體營收前景大幅提升,毛利結構雖面臨壓力但具備穩定性,預期隨規模成長將改善獲利能力。

若以目前股價估值評估,Oracle 中長期具備向上空間。建議投資人可將 Oracle 納入 AI 基礎建設成長主題組合中,並搭配供應鏈個股(如 Nvidia、Arista、Seagate)共同觀察其在資本支出高峰期的財報表現。

 

台股相關供應鏈或概念股

  • 緯穎(6669):主要AI伺服器 ODM 廠商,直接出貨 Oracle 資料中心設備。
  • 廣達(2382):旗下雲達具備與 Oracle 合作經驗,提供高效能 AI 伺服器。
  • 技嘉(2376):供應 AI GPU 板卡與伺服器整機,受惠資料中心升級潮。
  • 台達電(2308):提供資料中心電源與冷卻解決方案,隨 GPU 建置同步成長。
  • 雙鴻(3324):專攻高階伺服器散熱模組,切入 AI 液冷市場受關注。

 

延伸閱讀:
【美股焦點】Oracle與Meta策略結盟,2030年營收上看2,250億美元!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文章相關股票
李珣廷 Terence

李珣廷 Terence

行情=資金+信心,成功=實力+心態 風險與機運一線之隔,市場中禍福相倚,謀定後動,寧靜致遠。 希望我的文章能為大家創造價值,共同邁向自由之路!

行情=資金+信心,成功=實力+心態 風險與機運一線之隔,市場中禍福相倚,謀定後動,寧靜致遠。 希望我的文章能為大家創造價值,共同邁向自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