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術引燃記憶體與雲端硬體需求,主流廠NVIDIA、Microsoft及Micron等美股領頭羊,正迎接數據中心供不應求、全球供應鏈新一輪獲利高峰。
隨著生成式AI技術席捲全球,帶動雲端運算與資料中心硬體的需求急遽升溫,AI基礎架構相關美股企業在2025年迎來爆發性成長。以NVIDIA(NVDA)為首的領頭羊,憑藉AI GPU技術、市場地位穩固外,亦面臨來自AMD(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AMD)、Broadcom(AVGO)、Micron Technology(MU)及Microsoft(MSFT)等強勁對手,搶攻AI供應鏈下的龐大商機。
背景上,ChatGPT等AI應用熱潮不僅拉動了AI晶片需求,相關記憶體、硬碟解決方案同樣受惠巨大。根據Wall Street分析師最新報告,Micron成為最直接受益者,不僅為NVIDIA、AMD等AI領頭企業供應記憶體元件,還有機會進一步打入OpenAI等超級大客戶合同。Citi與UBS雙雙調升Micron目標價,預期2026年前『供不應求』現象將持續發酵,帶動價格與獲利再攀高峰。除了Micron,硬碟大廠Western Digital(WDC)、Seagate(STX)今年股價分別猛飆,因AI模型訓練帶來的數據存儲需求遠超市場預期。
而Microsoft(MSFT)則以其Azure雲端平台推波助瀾,結合自家AI雲服務與合作夥伴OpenAI,加速全球企業數位轉型。Oracle本週證實取得Meta重大雲端基礎架構合約顯示,科技巨頭投入AI基礎建設資本支出正逼近新紀錄。事實上,供應鏈短缺已造成部分廠商出現搶單與產品漲價,分析師表示AI技術推動下的『基礎設施循環』將使硬體商進入長線高速成長軌道。
從競爭格局來看,雖然NVIDIA依舊高居市值與技術霸主地位,但AMD與Broadcom也因搶搭OpenAI、特規AI晶片等新合作風潮逐步補足產能,市場對AI生態系多元化高度期待。對此,分析師警告,短期供應鏈瓶頸及貿易摩擦可能持續威脅價格走勢與盈餘,如美國加徵晶片、硬體關鍵零組件進口關稅即推升部分成本。
局勢分析顯示,AI賽道上的記憶體及存儲類股被視為『撬動利潤的黃金鎖匙』,尤其是配合企業雲端資料中心擴張,2025-2026年有望延續高成長動能。展望後市,業界普遍看好AI基礎建設剛需能夠持續支撐產業高檔;惟長期發展仍須警惕新一輪技術變革,能否突破供應瓶頸、落實更高標準的全球布局,將成決勝關鍵。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