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車平均售價突破五萬美元,汽車消費明顯朝富裕族群傾斜,信貸違約增多、中低收入者轉向二手市場,消費金融面臨空前挑戰。
美國汽車市場近日出現重大變化,根據Kelley Blue Book最新報告,平均新車售價首次突破五萬美元大關。這不僅反映汽車產業的供需結構性改變,也直接攸關美國消費金融的穩定與分化。隨著經濟通膨壓力持續,購車已成為家庭負擔更加沉重的項目,特別是對中低收入族群而言。
然而,從長期趨勢和生產效率來看,汽車價格上漲的表象背後,其實包含更多科技創新、燃油效能提升和基礎安全標準升級。以Toyota Camry(NYSE:TM)為例,1995年僅售一萬七千美元,而今年標價二萬八千元,若以1995年貨幣購買力計算,其「實質」價格甚至更低。相同趨勢也適用於Ford Explorer(NYSE:F)等熱門SUV,顯示汽車更具價值,但消費者壓力卻因收入增幅不及物價走勢而加劇。
新車市場由高所得家庭及資本充足者主導。Cox Automotive分析師Erin Keating指出,目前新車購買力主要來自富裕戶,且高檔車型、電動車(EV)等豪華車款拉高均價。Ford旗下Pickup車款均價已超過六萬五千美元。除了生產端效率外,進口車關稅與供應鏈壓力也助長價格上行;消費者信貸壓力則體現在自今年以來的汽車貸款違約率快速升高,特別是低收入人群的負擔日益沉重。
面對高昂新車價格,愈來愈多價格敏感型消費者選擇購買二手車或低階新車款,包括基本配備的轎車與小型跨界休旅車,以避開EV與高性能車型帶來的資本壓力。這種市場分化現象,意味著消費金融逐漸呈現M型化,高信用、資產提昇者可享貸款優惠及高端車型選擇,低收入者則必須在中古車與入門款新車市場間掙扎。
汽車消費金融的動盪已成為美國經濟結構裂縫的一部分,汽車信貸違約率的升高迅速吸引分析師密切關注。隨著聯邦政府政策、產業資本運作及消費市場共振,汽車產業高價泡沫是否進一步向其他民生重要消費品蔓延,值得持續追蹤。展望未來,除非工資同步提升並能追上物價漲幅,否則消費金融壓力與汽車市場分化恐將持續加劇,對經濟穩定帶來更大挑戰。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