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在倫敦舉行的LME週峰會上,CMOC集團(CMCLF)的首席商務官Kenny Ives表示,銅價可能在年底前達到每噸11,000至12,000美元。這位通常低調的高層主管罕見地表達了對市場的信心,顯示出金屬市場的強勁走勢或許還有進一步上漲的空間。
供應緊縮推動銅價上漲
今年以來,民主剛果、智利和印尼的主要礦場接連發生事故和中斷,導致供應緊縮,推動銅價大幅上漲。儘管川普總統提議對中國商品徵收100%關稅,曾引發銅價短暫回跌,但目前銅價仍僅距離歷史高點每噸11,100美元相差600美元。這一現象引發了交易員和投資人對銅價漲勢能否持續的討論。
結構性需求支撐銅價
CMOC集團在剛果經營兩座銅鈷礦,受益於全球供應緊縮。Ives指出,電氣化、再生能源和工業減碳的結構性需求可能在波動的環境中持續支撐銅價。這一觀點在倫敦的會議上引起廣泛共鳴,供應缺口和長期需求主題成為交易員、礦商和製造商討論的焦點。
長期基本面主導未來走勢
Mercuria Energy Group的金屬研究主管Nick Snowdon也認為,銅價很可能達到每噸12,000美元。對於投資人而言,LME週傳遞的信息難以忽視:銅價的下一步走勢可能更少受到短期貿易政治的影響,而更多由電氣化的長期基本面決定。隨著全球工業引擎轉向清潔能源和電動交通,銅這一曾被視為週期性投資的金屬,可能正成為本世紀最具代表性的結構性投資之一。
發表
我的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