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強化稀土出口管制,擠壓全球電動車龍頭原料供應,美國車廠面臨成本與產能危機;Tesla因中國布局暫領先,Lucid Motors積極拉動本土供應鏈。
在全球新能源車需求持續攀升之際,中國再度收緊稀土出口管制,為電動車產業投下震撼彈。這波管制加強了原先四月份宣布的政策,引發全球高科技企業原材料短缺危機,迫使歐美市場積極與中國交涉以恢復供應。稀土礦物、尤其是用於高效電機馬達的釹鐵硼(NdFeB)和釤鈷(SmCo)磁鐵,對於電動車(EV)推進系統至關重要。由於中國掌控超過60%的全球稀土開採總量,且加工能力市占率更高達近9成,美國本地車廠難以擺脫對中國供應鏈的高度依賴。
目前,General Motors (GM)、Ford Motor (F)、Rivian Automotive (RIVN) 皆由持有中國出口授權的供應商採購相關金屬。不過,隨著中國擴大管制範圍或調整出口條件,美方車廠隨時可能面臨原料中斷,導致成本飆升、產能受限。在此背景下,Lucid Motors (LCID)選擇主動布局美國本地稀土供應鏈,與Alaska Energy Metals、Graphite One及Electric Metals等礦企合作,建立「汽車競爭力礦產聯盟」,力圖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分析師指出,稀土磁鐵有助電動車馬達縮小體積、提升能效與扭力,而中國出口管制令使業者必須承受更高採購成本及長期供貨風險。Wedbush Securities分析師Dan Ives表示,Tesla (TSLA) 因深耕中國市場、產線與採購網路緊密結合,較其他美國車廠擁有優勢,可暫時降低政策衝擊。不過,若管制再度升級或出口流程進一步複雜化,Tesla也難以完全避免成本壓力。
事實上,中國掌握稀土供應,不僅成為提升自身電動車產業競爭力的籌碼,也讓全球高科技、綠能轉型面臨新的地緣風險。反對意見則認為,美國積極推動本土稀土礦產開發,雖可長期減緩壓力,但短期內成本高、技術與產能尚不成熟,難以填補中國市占缺口。ETF如VanEck Rare Earth and Strategic Metals ETF (REMX)及Global X Lithium & Battery Tech ETF (LIT)也同步因供應鏈變數吸引被動投資者關注。
總結來看,中國稀土出口管制勢必加劇全球新能源車競爭,美國車廠若不加速轉型供應鏈或提升自身議價能力,產業市占與技術發展將持續受制於地緣政治。隨美中技術角力升級,稀土資源議題正成為全球新能源車產業的核心戰場,後勢值得高度關注。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