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EY最新調查,全球近千家大型企業導入AI初期均遭遇財務損失,累計損失高達44億美元,但多半仍看好AI長遠帶來增值,落實「負責任AI」政策者成效最為顯著。
近期由EY(Ernst & Young)發布的全球企業AI導入調查引起產業界高度關注。這份針對975位大型企業AI主管的匿名調查指出,幾乎所有採用AI技術的公司,在初期皆面臨一定程度的財務損失。雖然AI大幅提升效率及生產力,卻同時帶來合規失誤、偏見風險,以及對企業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潛在干擾。
根據EY結果,這些企業2025年合計虧損約44億美元,主要表現在收入增長未達預期、員工滿意度下降及成本效益不彰等層面。而法律問題及品牌形象受損則相對次要。EY全球創新長Joe Depa直言:「AI確實改善了企業效率和生產力,但目前的價值實現明顯滯後,因為企業在提升流程之餘,多選擇持續投入而非立即節省成本或帶動營收成長。」
本次EY調查聚焦於企業AI導入的「負責任AI」政策,即是否已建立內部治理、明訂使用規範並持續監控落實。調查揭露,有完整「負責任AI」策略者,在銷售表現、成本優化及員工滿意度上,普遍高於未建立此政策的企業。此現象說明,隨著AI應用快速滲透,組織能力與治理模式成為能否從AI獲益的關鍵。
值得一提的是,Microsoft(MSFT)及NVIDIA(NVDA)等美股科技巨頭,也強調「負責任AI」發展策略。此風潮預料將影響全球產業AI治理標準。儘管AI帶來初期困難,包括誤導性預測、偏見決策及合規障礙,若能有效落實治理,企業仍有望在未來實現核心效益。
雖整體趨勢仍以正面展望為主,但部分業界專家認為,若大型企業過度追求AI落地速度,未能妥善規劃後續治理,可能放大技術隱憂及社會風險。如何平衡創新速度和責任管理,將成未來AI產業轉型的最大挑戰。
總結來看,AI已成全球大型企業不可逆的發展趨勢,但財務損失及治理困境提醒各界,唯有建立妥善政策與內部監督機制,AI才能帶來真正的價值與競爭優勢。AI導入的下一步,不僅要快,更要穩,才能讓企業穩健跨越新世代挑戰。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