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想讓你知道】
2025年第2季,台股ETF市場出現「主動式ETF」這項新型商品。有些標的在短短3個多月就交出超過35%的績效,看來十分誘人,但你真的該進場持有主動式ETF嗎?
主動式ETF其實就是傳統的共同基金變更形式。過往基金投資人若要贖回資金,必須透過銀行或基金平台申請,並等待一段時間才能取回款項;改為ETF形式就能讓投資人直接在股市裡將持有的基金賣給其他投資人來變現,在資金運用上更有效率。
傳統的共同基金就是投資人委由基金經理人根 據主觀意識制定投資決策,基金績效的好壞取決於經理人的投資功力;而被動式ETF只能根據所追蹤的指數被動調整持有的成分股,不會有經理人負責操盤。
過往許多支持主動式基金比指數化投資更好的論點,會拿出某些基金長期績效勝過市場指數來作為佐證。例如「安聯台灣智慧基金」過去10年報酬率高達935%,大勝加權指數的報酬率。
績效再好的基金 也無法長保佳績
不過且慢!讓我們重回10年前去看看,你在當年真的會買進這一檔基金嗎?當時5年累積績效冠軍是一檔「貝萊德寶利基金」,累積總報酬為81.18%。而當時的元大台灣50(0050)5年總報酬為35.52%,安聯台灣智慧基金5年總報酬為46.9%。
按照回測歷史總報酬高低的方式來選,大多數人應該會選貝萊德寶利基金。因為安聯台灣智慧基金只贏0050約11.4%。

觀看更多內容,歡迎訂閱《Money錢》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