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盤解析


焦點新聞
總經
聯準會宣布降息1碼,預告年底前再降兩次,政治壓力與就業風險成焦點
美國聯準會(Fed)在9月17日例會上宣布將聯邦資金利率下調1碼(25個基點),使利率區間降至4.00%至4.25%,為2025年首次降息。此舉反映聯準會對勞動市場疲弱的關切,儘管通膨仍高於2%目標,決策者已明確釋出「風險管理式降息」訊號,並在最新點陣圖中暗示年底前將再降兩次息。
此次會議也突顯新任川普派系理事 Stephen Miran 的激進立場,其主張降息2碼並繪出遠低於共識的利率預測。然而,包括其他川普任命的理事在內的多數成員仍支持較溫和的降息路徑,凸顯聯準會在政治壓力下仍力圖維持政策獨立性。
就業風險成主調
勞動市場明顯放緩
Fed主席鮑威爾指出,新增就業趨近停滯、工時縮減,特別是少數族裔與年輕人失業率升高,成為決策者轉向寬鬆的關鍵因素。經濟成長預期微幅上調
Fed上調2025年GDP增長預期至1.6%,但強調政策目標已轉向「平衡就業與通膨雙重風險」。
未來降息路徑與市場解讀
年底前預期再降兩次
根據最新點陣圖,多數官員預期10月與12月將再各降息1碼,使全年總降幅達75個基點。市場預期寬鬆加快
聯邦基金期貨顯示,10月降息機率達86%,全年共降70個基點已反映在價格中。
Miran激進立場引發關注
唯一反對票主張降2碼
新上任理事Miran主張一次性降息50個基點,並繪出年底利率2.875%的預測,遠低於共識水準。政治干預疑慮升高
川普公開施壓降息、提名Miran進入決策圈,引發外界對Fed獨立性可能被侵蝕的憂慮,但目前尚未影響多數決策立場。
金融市場初步反應
股市走勢分歧
道瓊收漲260點,但標普500與那斯達克收跌,反映市場對Fed未來政策方向仍存不確定。利率與債券市場趨穩
長短天期美債殖利率走勢分歧,投資人轉向觀望就業數據與通膨後續走勢。
產業
中國汽車產能過剩引爆價格戰,政策導向引發全產業鏈震盪
中國汽車產業正陷入嚴重的供需失衡危機。過去十餘年來,政府大力補貼與產能扶植政策雖推動中國成為全球汽車與電動車(EV)強國,但也導致嚴重的產能過剩。過度依賴生產目標而非市場需求,讓大量新車無法消化,造成價格戰、銷售灌水與灰色市場交易盛行,重創整個產業的獲利能力與可持續性。
中國目前汽車工廠總產能已達實際年產量的2倍以上,許多車廠與經銷商只能靠補貼與虛報銷售維持生存。外界普遍預期,一場大規模整併與淘汰賽即將來臨,但地方政府為保就業與稅收仍持續推動新產線投資,進一步加劇惡性循環。
供需失衡惡化
政策導向錯位:中國長年以來強調汽車產業為戰略性產業,中央與地方層層設下產能與稅收目標,忽略市場實際需求,導致汽車產能遠高於消費能力。
地方補貼扭曲市場:地方政府為吸引車廠投資,提供廉價土地與補助金,換取產值與就業績效,進一步促使車廠盲目擴張。
價格戰全面蔓延
新車大幅打折:像在成都的Zcar展售中心,5,000輛新車中包括Audi與FAW車款皆以市價50%以上的折扣出售;有些新車甚至被包裝為「0公里中古車」低價轉賣。
經銷商虧本出清:根據中國汽車經銷商協會(CADA),僅30%的經銷商維持獲利,其餘為達車廠銷售目標與獎金,不惜虧本販售。
銷售灌水與灰色操作
灌水手法盛行:車廠與經銷商透過批量登記與投保方式,將未實際銷售車輛記作「已售」,以達成銷售KPI與獲取廠商獎金。
出口假中古車:未上路車輛透過灰色貿易商出口為「中古車」,或透過直播平台火速銷售,進一步扭曲市場價格。
產業結構面臨整併壓力
小品牌將被淘汰:中國目前擁有超過120個EV與油電品牌,諮詢機構AlixPartners預估,到2030年僅15個能存活。
政策口風轉變:習近平近期對地方政府過度投資EV與AI表達不滿,中央已開始警告價格戰與無序競爭風險,暗示政策可能轉向。
外資品牌節節敗退
外資市佔腰斬:2020年外資品牌在中國市佔達62%,但2025年前七個月僅剩31%;美歐政府則擔憂中國廉價車輛傾銷將威脅本地產業發展。
個股
Meta推全新Ray-Ban與Oakley智慧眼鏡,整合AI顯示與手勢控制,搶攻穿戴式裝置市場
Meta於Connect 2025大會推出多款智慧眼鏡新品,主打AI整合、顯示技術與神經手環控制,包括$499的運動型Oakley Meta Vanguard,以及內建顯示器、售價高達$800的Ray-Ban Meta Celeste。這些眼鏡結合Meta語音助理、即時資訊查詢、直播功能,展現Meta以智慧眼鏡為核心的未來運算平台布局,並挑戰Apple與Google在AR領域的主導地位。
這次新品不僅強化硬體功能,也將時尚與科技結合,透過與EssilorLuxottica集團的深度合作,讓科技穿戴品更貼近日常生活。儘管價格偏高與市場接受度仍需觀察,Meta已率先在AI智慧眼鏡領域建立領先優勢。
新品亮點與技術升級
Ray-Ban Meta Celeste 搶先搭載HUD顯示
內建單眼數位顯示器,可顯示導航、訊息與翻譯等基本資訊,並結合神經手環進行手勢操作。外型維持經典Wayfarer設計,售價$800,預計吸引高階用戶與開發者。Oakley Meta Vanguard 鎖定運動族群
定位為「AI運動眼鏡」,搭載中央攝影鏡頭、加大音量與續航力(9小時),與Garmin、Strava等平台整合,提供即時訓練數據與後續分析,售價$499。
AI整合與穿戴生態系擴張
AI助手與影像辨識深度融合
用戶可即時詢問AI問題,辨識周遭物體、語音翻譯,甚至透過第一人稱視角進行直播至Facebook與Instagram,進一步強化Meta社群平台的連結性。神經手環創新控制體驗
EMG手環可讀取肌肉電訊號,實現無觸控操作,如手指滑動與捏合等動作控制顯示介面,堪稱「科幻級」人機互動。
策略布局與產業影響
與EssilorLuxottica深度合作擴展品牌線
除Ray-Ban與Oakley外,市場預期將擴展至Prada、Armani等高端品牌,推動科技時尚化。Meta亦取得Luxottica 3%股權,加強供應鏈掌控。SDK釋出打造開發者生態
Meta開放智慧眼鏡軟體開發工具(SDK),鼓勵第三方開發應用,打造如App Store般的應用市場,搶先卡位未來AR平台。
挑戰與後勢觀察
高單價與市場接受度仍待檢驗
Celeste售價高達$800,超出大眾預期消費區間;雖功能創新,但消費者對鏡頭、隱私與實用性的接受度仍為主因。與Apple、Google競爭將加劇
Apple Vision Pro與未來Apple Glass傳聞仍強,Google亦與Warby Parker合作開發新一代眼鏡。Meta雖領先推出消費型產品,但競爭者實力不容小覷。
Waymo攜手Lyft進軍納許維爾,擴大無人計程車商業部署版圖
Alphabet 旗下自駕車公司 Waymo 宣布將於 2026 年進駐美國田納西州納許維爾,透過與叫車平台 Lyft (LYFT.O) 合作,首次在其平台上提供無人駕駛計程車服務。這是 Waymo 在繼與 Uber 合作後,擴展其機器計程車(robotaxi)服務至更多城市的重要一步,並標誌其商業化布局進入新階段。
Waymo 計劃未來將車隊規模擴大至數百輛,並藉由 Lyft 投資的車隊管理設施,提升運營效率、降低成本。此舉不僅加劇與 Tesla (TSLA.O) 在美國無人駕駛市場的競爭,也進一步鞏固 Waymo 在 robotaxi 產業的領先地位。
納許維爾為最新部署城市
首度進駐Lyft平台
此次為 Waymo 無人車首次在 Lyft 平台上提供叫車服務,初期將透過 Waymo App 開放叫車,後續整合至 Lyft App 擴大用戶觸及。Lyft投資車隊管理設施
Lyft 將投入資金建置專屬設施,負責 Waymo 車輛的充電與維修,協助提升營運稼動率與降低營運成本。
Waymo快速擴展市場版圖
進軍多座城市
除納許維爾外,Waymo 計劃進一步擴展至邁阿密、華盛頓特區、達拉斯與丹佛,並已取得紐約市的自駕測試許可。現有商業化據點成形
自2020年起,Waymo 已在鳳凰城、舊金山灣區、洛杉磯、奧斯汀與亞特蘭大提供無人駕駛付費服務。
與Tesla競爭日益白熱化
Tesla積極布局robotaxi
Tesla 於2025年6月在奧斯汀推出限量無人車服務,計劃擴展至舊金山地區,與Waymo在核心市場正面交鋒。美國robotaxi競賽升溫
隨自駕技術成熟與法規逐步開放,Waymo與Tesla的商業化推進將成為未來幾年市場焦點。
英國AI新創Nscale崛起成全球焦點,獲Nvidia、微軟、OpenAI重磅加持
英國AI基礎設施新創Nscale在短短不到兩年內從Arkon Energy旗下加密挖礦基礎業務脫胎而出,如今已成為全球AI基礎建設布局中的關鍵角色。公司先後獲得Nvidia (NVDA)、微軟 (MSFT)、OpenAI等大廠合作與投資,並與微軟簽署價值62億美元的五年合約,共同在歐洲建置「超大規模AI資料中心」,推動英國「AI主權」戰略,加速歐洲在全球AI競賽中的崛起。
Nscale目前估值未公布,但已累積約7億美元資金,預計2027年前部署35萬顆GPU,與CoreWeave等業者一同搶攻AI雲端算力市場。此舉對Nvidia等AI晶片商而言,也為其在歐洲擴展提供了堅實夥伴基礎。
三大科技巨頭同步押注
Nvidia戰略投資6.83億美元
Nvidia CEO黃仁勳表示,看好Nscale成為「英國AI基礎設施的國家冠軍」,並與其及CoreWeave一同宣布總投資規模達150億美元,用於擴大英國AI算力布局。微軟簽署62億美元長約
微軟將與Nscale與挪威能源巨頭Aker合作,在挪威與英國建置AI超級電腦,首批將部署23,040顆Nvidia Blackwell GPU,預計2027年上線。OpenAI布局歐洲Stargate資料中心
OpenAI與Nscale合作在挪威啟動「Stargate」AI超級資料中心計畫,第一階段部署8,000顆GPU,未來擴充至31,000顆,支援其AI模型訓練與推論。
從加密礦場轉型為AI算力巨頭
出身Arkon Energy,2024年5月才脫離隱形模式
Nscale於2023年底完成1.55億美元A輪融資,創下歐洲歷來最大AI基礎設施初期募資之一,並以GPU即服務(GPUaaS)模式拓展至亞歐市場。目標部署35萬GPU至2027年
現有資料中心算力規模已擴大至1.3GW,並積極併購高效能運算公司與拓展歐洲多地據點,包括挪威、紐卡索與倫敦郊區。
歐洲「AI主權」推動在地AI算力
政策助力歐洲自有AI生態系建構
英國與歐盟推動AI資料本地化、法規鬆綁、公共投資等措施,Nscale成為實現此目標的戰略工具之一。與CoreWeave並駕齊驅
CoreWeave已部署25萬顆GPU、2.2GW算力,Nscale雖起步較晚,但其地緣與政策優勢有望使其成為歐洲版的CoreWeave。
放大鏡觀點
【美股焦點】美中就TiktTok達成框架性協議!甲骨文受惠成大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