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盤解析
資訊科技類股部分,AI 基礎建設概念股走強,科磊(KLAC)上漲 2.6% 創新高,博通(AVGO)、超微 (AMD)亦有震盪上行;但輝達(NVDA)受中國反壟斷裁決影響表現落後,德州儀器(TXN)、安森美(ON)亦偏弱。另外,資金轉向成長股,使防禦型類股如必需型消費品與醫療保健承壓。


焦點新聞
總經
美中達成TikTok框架協議,貿易談判受掩蓋,中國同時對輝達展開反壟斷調查
美中在馬德里結束為期兩天的會談後,宣布就TikTok美國業務達成框架協議,避免應用程式在9月17日的最後期限面臨禁令。協議將由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週五通話確認。不過,雙方在關稅、出口管制等貿易核心議題並無實質進展。同時,中國宣布對輝達 (NVDA) 啟動反壟斷調查,被視為針對美國半導體限制的反制措施。此舉凸顯TikTok議題雖暫獲突破,但美中經貿摩擦仍難緩解,未來仍存在高風險對抗。
TikTok框架協議
美方強調國安保障,中方則堅持保留「中國特色」元素,協議仍待細節敲定,且可能需國會批准。期限與政治壓力
9月17日的禁令最後期限推動協議進展,美方或延長90天完成交割。川普個人帳號擁有1,500萬粉絲,使其對TikTok立場更具政治敏感性。貿易議題延宕
雖進行第四輪會談,但關稅與出口管制談判再度延後,美國代表承認焦點幾乎全放在TikTok。中國反制行動
北京除限制稀土出口外,最新宣布對輝達 (NVDA) 展開反壟斷調查,被外界解讀為談判籌碼。地緣政治角力
美方要求盟友對中國購俄油課徵次級關稅,北京回擊指控為「單邊霸凌」,雙邊關係持續高壓,後續領導人會晤將成關鍵觀察點。
產業
人形機器人產業迎來「ChatGPT時刻」?投資熱潮與挑戰並存
人形機器人技術近年快速成熟,業界普遍認為產業正接近類似ChatGPT在生成式AI的突破時刻。特斯拉 (TSLA) 以及中國的Unitree、Galbot、Agibot與優必選 (UBTech) 等公司正推動產品量產與落地應用,市場投資熱情與政府支持同步升溫。不過,高成本、製造周期長及法規倫理等問題,讓專家認為大規模普及仍需時日。短期內,機器人將先在低風險、可容錯的場景落地,長期則有望改變全球勞動模式。
產業進入量產元年
2025年被業界視為人形機器人量產的第一年,中國企業已將產品部署於工廠與商業服務場景,部分機器人數量已達近1,000台。特斯拉押注未來
馬斯克表示,特斯拉 (TSLA) 預計今年生產5,000台Optimus機器人,並預期此技術將成為公司主營業務。生成式AI推動學習能力
結合生成式AI後,機器人可「邊做邊學」,不再僅依賴預設指令,大幅拓展應用範圍。投資與政策助推
業界指出,投資人與政府的支持使產業快速成長,機器人技能競賽與公開活動進一步展示技術成熟度。市場潛力巨大但推廣受限
專家認為普及將呈現漸進式,而非一夕爆發。美銀美林預估202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出貨量將達18,000台,並在2060年達到30億台的規模。
個股
Alphabet市值突破3兆美元,AI動能與反壟斷利好推升股價創新高
Google母公司Alphabet (GOOGL) 首度進入3兆美元市值俱樂部,與蘋果 (AAPL)、微軟 (MSFT) 及輝達 (NVDA) 並列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巨頭。受惠於生成式AI熱潮、雲端業務強勁表現以及美國法院輕判反壟斷案,股價9月再創歷史新高。儘管Google仍高度依賴搜尋廣告,但投資人逐漸看好其在YouTube、雲端、Waymo及Gemini AI等多元業務的成長潛力。
股價與市值表現
Alphabet股價單日上漲逾3%,市值達3.05兆美元,年初至今漲幅超過32%,領先「七巨頭」科技股,遠超S&P 500的12.5%漲幅。反壟斷判決利多
法院裁定Google可保留Chrome與Android業務,僅需部分數據共享,消除了分拆疑慮,直接提振市場信心。AI與雲端推動成長
Google雲端第二季營收成長近32%,自研晶片與Gemini AI逐步發揮效益,帶動投資人對未來營運的樂觀預期。多元化布局
除搜尋外,YouTube廣告、Waymo自駕、以及新興AI應用被視為新成長引擎,有助擴大收入來源。估值相對合理
目前股價本益比約23倍,僅略高於五年平均22倍,為「七巨頭」中最低,顯示估值仍具吸引力。
馬斯克斥資10億美元增持特斯拉,股價自低點反彈85%重回年內正報酬
特斯拉 (TSLA) 近期股價強勁反彈,受惠於馬斯克於公開市場買入約10億美元股票,為2020年以來首度大規模增持。這一動作被視為對公司未來的強力背書,同時也強化其對特斯拉的掌控力。自4月川普宣布新關稅措施引發股價跌至221.86美元低點以來,特斯拉股價已回升85%,並正式抹平今年以來的跌幅。不過,公司仍面臨電動車銷售放緩與中國低價競爭的挑戰,未來發展重心正轉向能源儲能、機器人與自動駕駛領域。
馬斯克增持帶動市場信心
馬斯克於9月購買257萬股,成交價介於372.37至396.54美元,推動股價上漲逾6%,成為明確的信心信號。股價逆轉頹勢
特斯拉股價9月15日收報410.26美元,較2024年底高出6美元,年內由負轉正,累計自低點反彈85%。挑戰依舊嚴峻
公司仍受限於EV產品線老化、需求下滑及毛利率壓力,中國比亞迪等低價對手持續搶市。戰略焦點轉移
特斯拉正積極推進MegaBlocks儲能系統與Optimus人形機器人計畫,並持續宣傳自駕技術與機器人出租車願景,以轉移投資人視線。治理與控制爭議
特斯拉董事會近期提出規模高達1兆美元的薪酬方案以回應馬斯克要求,反映其在AI與機器人布局上意欲加強個人控制力。
中國指控輝達違反反壟斷法,成美中貿易戰最新焦點
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宣布,初步調查發現輝達 (NVDA) 涉嫌違反反壟斷法,並將展開進一步調查。此舉正值美中於馬德里進行貿易談判,被外界視為北京對華府祭出新一輪籌碼。輝達在中國市場銷售占比約13%,CEO黃仁勳今年三度訪華仍未能緩解緊張氛圍。分析認為,中國可能藉由限制Mellanox網路設備與GPU捆綁銷售來削弱輝達在資料中心的優勢,同時也傳達若美方持續加大出口管制,將對美企造成實質衝擊。
貿易戰背景
美國先前將23家中國企業列入黑名單,中方則回以對美企展開反壟斷調查,包括Google (GOOGL) 與輝達 (NVDA)。Mellanox併購爭議
2019年中國批准輝達收購Mellanox,前提是持續供應中國市場高階GPU。但因美國出口管制,輝達被迫停止部分出貨,觸發合規疑慮。市場衝擊
消息公布後,輝達股價一度下跌2%,最終回穩。中國市場占公司營收13%,相關不確定性加劇投資人擔憂。戰略風險
中國政府除調查H20晶片安全隱患外,還鼓勵本土替代方案,顯示輝達在華業務正面臨更大挑戰。未來觀察重點
調查可能導致高額罰款或銷售限制,但專家認為真正長期風險在於中國自研AI晶片加速,逐步降低對輝達的依賴。
CoreWeave與輝達簽63億美元雲端訂單,保障算力需求並分散風險
雲端服務商CoreWeave (CRWV) 宣布與主要股東輝達 (NVDA) 達成一份價值63億美元的雲端運算訂單協議,確保至2032年4月13日前,若雲端算力未被客戶消化,輝達將承擔購買。此舉不僅穩固CoreWeave在AI雲端市場的地位,也為輝達提供穩定的算力後盾。該消息推動CoreWeave股價大漲8%,同時緩解市場對其高度依賴微軟與OpenAI的擔憂。
協議內容
新協議在2023年版本基礎上擴大,保障CoreWeave產能利用率,並由輝達作為最後買家承擔風險。合作深化
CoreWeave數據中心遍布美國與歐洲,專注提供輝達GPU資源,成為其核心雲端合作夥伴。客戶基礎
公司已與OpenAI簽署價值119億美元、為期五年的雲端供應合約,並有額外最高40億美元的付款承諾。市場反應
投資人對CoreWeave填補兩大客戶以外訂單的能力有所疑慮,此次輝達背書被視為信心保證。財務挑戰
雖然需求激增,CoreWeave第二季營運費用年增近4倍至11.9億美元,顯示快速擴張下的財務壓力。
放大鏡觀點
【美股焦點】Meta Connect即將登場,AI智慧眼鏡邁入關鍵一年,台灣供應鏈蓄勢待發!
【美股焦點】美中馬德里會談恐難有進展!Tiktok 「不賣就禁」將四度展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