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焦點】特斯拉市占跌破四成,歐德雙強壓境,這次真的傷到本體了嗎?

莫紹晉 Josh

莫紹晉 Josh

  • 2025-09-09 16:46
  • 更新:2025-09-09 16:46
【美股焦點】特斯拉市占跌破四成,歐德雙強壓境,這次真的傷到本體了嗎?

特斯拉市占跌破四成,歐德雙強壓境,這次真的傷到本體了嗎?

歐洲電動車雙雄高調出招,一邊是 BMW iX3 續航 497 英里,另一邊是 賓士電動 GLC 數位座艙與輝達加持,而曾經無敵的特斯拉(TSLA),在 2025 年 8 月的美國市占率卻跌破 40%,創下 近 8 年來新低。更糟的是,歐洲 7 月銷量也年減 40%,被比亞迪反超。

這一輪不是競爭單點升級,而是產品週期失速、軟體護城河受挑戰、市場信仰動搖的三重壓力。這篇文章,我們將從產業動態、市場數據、操作策略三個面向,拆解特斯拉當前的處境與投資決策的選擇。

你將看到:

  • 歐德中三強圍攻,特斯拉如何應對?
  • 市占、續航與數位化,哪一項才是致命壓力?
  • 股價估值合理嗎?短中長線該怎麼看?

市占連三月下滑,歐德雙強來勢洶洶

從 6 月 49% → 7 月 42% → 8 月 38%,特斯拉在美國電動車市場的份額連三個月走跌;而歐洲市場年減幅度更驚人,7 月銷量下滑近 40%,僅 8,837 輛。相較之下,比亞迪交出 13,503 輛,首度反超。

讓人警覺的不只是數字,而是「競爭對手不只來了,還帶著新規格與新系統」。BMW iX3 測試續航來到 497 英里,賓士電動 GLC 運行在輝達平台上,還搭載 Google 與 OpenAI 助理系統。相比之下,Model Y 長續航版僅 387 英里。

當連續 3 個月市占跌破關鍵區間,這不再是雜訊,而是產品競爭力與週期優勢正被削弱的警訊。

規格上輸、價格仍贏,但能贏多久?

從定價來看,Model Y 長續航美國起價約 60,000 美元,明顯低於 BMW iX3(約 80,000 美元)與賓士新 GLC(價格未公佈,但預期接近或略高於 BMW)。另外,中國品牌如小鵬 G6 在德國僅售 55,800 美元,性價比壓力更直接。

然而,就算特斯拉仍握有價格與超充網路的兩大優勢,產品週期的真空期卻讓品牌護城河不再堅固。Cybertruck 難撐大局、Model 3/Y 小改款難以翻盤,當對手輪番推出新車,沒有新東西,價格優勢很快也會被稀釋殆盡。

軟體優勢不再獨占,聯盟戰開打

過去特斯拉最常被看作不是車廠,而是軟體驅動的平台公司。但如今,這一優勢也被德系車廠急起直追:

  • BMW 攜手高通,打造全新車載數位平台
  • 賓士與輝達合作,AI 駕駛系統整合 Google 與 OpenAI 技術
  • 全新座艙互動體驗,語音、導航、娛樂一體化,讓「車內就是智慧手機」逐漸成為標配

這波聯盟合作不只是在拼性能,而是正面衝擊特斯拉引以為傲的FSD 與車內軟體生態系。

產品沒推新,特斯拉變成「高毛利但無成長」的汽車股?

若從財務結構來看,特斯拉仍是全球電動車產業中毛利率最高的車廠之一,就連扣除碳權交易後,汽車毛利仍維持在中高 10% 區間。但這是建立在高市占、規模化與成本優勢下。

如今,若為了守市占而再度降價或加大補貼,毛利率勢必承壓。未來幾季觀察重點會是:

  • 毛利變化:是否仍能守住 15% 以上區間?
  • 交付表現:Q3 交車是否出現止跌訊號?
  • 新產品節奏:除 Model 3/Y 外是否有全新級距?(Robotaxi 是否商轉?)

若這些關鍵變數都未能改善,投資人給予的估值也可能從「平台股」回落為單純的「電動車製造商」。

歷史借鏡:這一次和 2019 不一樣?

我們曾在 2019~2020 年看到特斯拉經歷一段低迷期,當時市場一度失去信心,但在 Model 3 放量交車後股價大幅反彈。但這一次情境不同:

  • 對手不是燃油車,而是新世代的電動與數位整合車款
  • 除了品牌與性能,軟體與體驗也變成競爭重點
  • 而特斯拉的創新節奏,從 2023 年後明顯趨緩

若沒有新產品拉抬銷售與話題,市占恐怕難以回升;同時,估值支撐也可能轉弱。

情境推演:三種未來走勢與操作建議

  • ✅ 情境一|Q3 出貨反彈,Robotaxi 有監管突破
    • 市場期待新產品或 FSD 獲利模式落地
    • 股價上看 400 美元以上,適合回測佈局+觀察法人買盤
  • ⚠️ 情境二|市占續降但毛利守住
    • 降價保量仍持續,FSD 訂閱擴張緩慢
    • 股價區間震盪,適合分批佈局,關注法說展望與年底新車動態
  • ❌ 情境三|新產品缺位、市占失血擴大
    • 中系與歐系雙壓持續,Robotaxi 無明確進展
    • 股價恐回測 280~300 美元支撐,建議保守觀望

台股延伸觀察|這些公司也可能受到影響

因特斯拉與歐系車廠競局變化,有機會連動影響以下台股企業:

  • 和大(1536):特斯拉傳動零組件供應商,訂單波動將影響營收表現
  • 同致(3552):車用鏡頭模組供應商,與中歐系新電動車亦有合作
  • 貿聯-KY(3665):歐系車廠高壓電纜供應鏈,受惠新車上線
  • 台達電(2308):車用電控系統供應商,涉足歐中電動車產業
  • 健和興(3003):車用充電模組端子供應商,佈局快速充電站體系

👉 建議觀察:各家台廠在法說會是否提及美系或歐系客戶變化、訂單能見度與庫存水位。

結語|這一次你站哪邊?

這一次,特斯拉不再是毫無對手的獨角獸,而是面對三方壓力的「王者失速期」。

我想問你:在德系續航壓境、中系殺價拚量之下,你還把特斯拉當成「長線平台股」嗎?還是開始用「高波動汽車股」在看?

延伸閱讀:

【美股焦點】納斯達克也擁抱區塊鏈,代幣化證券即將合法上架?

【美股焦點】蘋果秋季新品發表會即將登場,iPhone 17系列亮點一次看!

【美股本週焦點】CPI通膨數據、蘋果iPhone發表會

【美股焦點】特斯拉市占跌破四成,歐德雙強壓境,這次真的傷到本體了嗎?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文章相關股票
莫紹晉 Josh

莫紹晉 Josh

自律=自由

自律=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