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動態】Tariff關稅再起,美股估值承壓

CMoney 研究員

CMoney 研究員

  • 2025-09-03 21:06
  • 更新:2025-09-03 21:06
【美股動態】Tariff關稅再起,美股估值承壓

【美股動態】Tariff關稅再起,美股估值承壓

關稅預期升溫成當前美股最大變數

市場焦點再度回到關稅風險對通膨與獲利的雙重擠壓。投資人押注關稅政策可能轉向偏鷹,輸入性通膨上行、利率走勢轉趨黏著,評價面因此承壓。產業層面,工業、汽車與消費類股對成本變動最敏感,短線資金傾向拉高防禦與內需比重,科技硬體則受供應鏈與政策疊加影響,波動放大。

最新關稅討論推升輸入成本與通膨風險

近期外媒報導與機構簡報普遍指出,若美國對進口商品重新上調或擴大關稅範圍,輸入成本將回升並透過售價轉嫁至終端。路透等主流媒體的分析提到,對歐盟商品至少15%的關稅已壓抑歐洲化學業下游客戶需求,汽車、機械與耐用品首當其衝。另有業界擔憂,若美中未在既定期限前延長關稅休戰,中國供應商可能將原本銷往美國的部分產能轉往歐洲與其他市場,造成區域性價格戰與庫存擾動。市場解讀是,即便沒有全面升級的貿易戰,零星且持續的關稅噪音也足以讓企業拉長定價與採購決策週期。

歷史經驗顯示關稅衝擊先通膨後需求

回顧2018至2019年,美中關稅回合帶動供應鏈改道與中間財成本上揚,短期內企業毛利受壓,之後才由疲弱需求反映在營收。全球車廠當年累計記錄數十億美元的關稅與供應鏈成本損失,化學與工業材料價格一度出現區間震盪。此番市場再度討論關稅工具,投資人普遍以過往經驗對照,預期最先受影響的是利潤率與資本支出指引,其次才是出貨動能。

利率路徑恐因關稅延後寬鬆週期

多家華爾街機構測算,若廣泛性加徵約10%的關稅,未來一年核心通膨可能上行約0.2至0.5個百分點,將推遲降息時點並提高實質利率中樞。利率終點預期抬升意味著高估值資產折現率提高,成長股估值彈性受限;同時美元往往走強,對外銷占比高的企業不利。利率曲線在關稅升溫時期常見重新變陡的階段性走勢,金融股與高股息防禦族群相對抗跌。

工業與汽車類股對關稅最為敏感

關稅上行將直接推高鋼鋁、零組件與中間財成本,對資本財與車廠形成壓力。通用汽車(GM)與福特汽車(F)先前在財報中多次強調原材料與物流費用是利潤變數,若關稅升溫,議價與促銷可能再度拉高。重型機械與工程設備亦受影響,卡特彼勒(CAT)與迪爾公司(DE)的國際營收比重高,訂單能見度將隨海外需求與區域性關稅調整而波動。

化學與原物料走勢分化內需受益者勝

歐洲化學鏈復甦仍脆弱,關稅與亞洲供給競爭構成夾擊。報導指出,若中國化學品因美國關稅門檻提高而轉向歐洲,將加劇當地價格壓力。相對之下,美國本土具上游優勢與內需比重高的企業可能具相對韌性。陶氏化學(DOW)、杜邦(DD)、利安德巴塞爾(LYB)在過往關稅周期常以調整產品組合與合約定價來緩衝波動,但庫存週期與油價傳導仍是變數。

消費與零售承壓定價權成勝負關鍵

關稅對耐用品與中價位消費品衝擊較大,零售商能否轉嫁成本決定毛利去向。沃爾瑪(WMT)與好市多(COST)歷史上憑藉規模與供應鏈優化吸收部分成本,維持量價平衡;品牌端如耐吉(NKE)則仰賴產品創新與定價力守住利潤率。但若美元走強與關稅並行,海外收入換算與進口成本雙向擠壓,存貨管理與促銷節奏將更趨保守。

科技與半導體受供應鏈重組與政策交織

科技硬體供應鏈長、跨境零組件比重高,關稅變化往往促使產地轉移與關鍵料件替代。蘋果(AAPL)過去已分散部分組裝至印度與東南亞,若關稅上調,供應鏈再平衡速度可能加快。高效能運算與雲端資本支出仍是長線支撐,但政策不確定性將擴大波動區間。輝達(NVDA)主要受出口管制與資料中心週期影響,直接關稅風險相對有限,惟終端客戶資本支出一旦放緩仍會傳導至訂單節奏。台積電(TSM)營收高度全球化,關稅非直接變數,但客戶產地配置與接單結構的調整將牽動稼動率與產品組合。

能源與航運可能出現短期價差與運價波動

關稅升溫通常伴隨貿易改道,原物料與成品的運距與倉儲需求改變,短期支撐航運與倉儲運價,但若總量需求轉弱,彈升難以持久。油價對關稅並無直接關聯,卻會透過全球製造與運輸動能反映,而煉油與化工裂解價差對需求變化特別敏感。美股能源與航運標的在此環境下呈現交易性機會大於趨勢性行情的特徵。

技術面顯示關稅雜訊下資金偏防禦

從過往事件觀察,關稅消息升溫期間,美股波動率指標常偏高,資金短線往公用事業與民生消費等防禦類股移動,成長股與高本益比個股回檔幅度較大。指數層面易陷入均線糾結的拉鋸盤,量能不均與族群輪動加速是常態。技術面訊號在政策驅動市況下可靠度下降,投資人應降低對單一技術指標的依賴,結合事件風險管理。

機構預測顯示通膨擾動將拉長估值修正期

多數賣方機構預期,關稅若擴散至更廣商品籃,企業毛利率調整期將被迫延長,且庫存回補步伐放慢。雖然部分企業具備定價權與效率優勢,可減輕衝擊,但整體指數層面的估值修正期恐較市場先前的軟著陸假設為長。這種情境下,盈餘能見度與現金流品質將成為股價表現的主驅動。

投資策略偏重內需營收與定價權

資產配置建議傾向提高內需占比與高自由現金流企業的比重,減少對進口中間財依賴度高且定價權有限的標的。民生消費、醫療保健與部分公用事業在關稅情境下相對防禦;在成長板塊中,雲服務與訂閱模式受關稅直接衝擊較小,亞馬遜(AMZN)雲端業務與生態系多元化提供一定緩衝,但零售端仍需關注庫存與運費變化。投資人可搭配外匯與利率避險工具,降低美元與殖利率上行對部位估值的壓力。

企業溝通重點轉向成本傳導與產地配置

未來財報季管理層談話將更著重成本轉嫁與產線移轉時程。製造端若能提供明確的產地多元化與供應彈性規劃,市場通常給予較高估值容忍度。零售與品牌端則需示範促銷強度與毛利率的平衡。對於工業與化學族群,庫存政策與長約定價條款的細節將是衡量風險的關鍵線索。

政策時程與談判動向是主要催化

短期催化包括美國對特定地區與品項關稅清單的更新、關稅豁免或臨時排除名單的調整,以及跨區域談判的期限節點。外電提到的關稅休戰期限一旦逼近而未延長,市場風險溢價將上升;反之,若出現有意義的談判進展或階段性豁免,風險資產可望獲得喘息。

台灣投資人需關注供應鏈移轉節奏

台灣在全球電子與半導體供應鏈居關鍵位置,關稅變化將加速產地重組與客戶投片策略調整。台積電(TSM)與日月光投控(ASX)等受客戶布局與地緣政策牽引,訂單結構與區域產能配置的重要性提升。雖然直接關稅衝擊有限,但終端品牌的產地決策與需求能見度會間接影響接單節奏,投資人應同步追蹤北美與亞洲制造據點的擴產與良率進展。

總結風險回報需隨關稅曲線動態調整

整體而言,Tariff關稅的不確定性已再度成為左右美股評價與風險偏好的核心因子。關稅若上調,通膨與利率預期將向上偏移,工業與消費周期類股承壓,內需與高定價權企業相對具防禦性;若政策出現緩和,風險資產有望修復折現壓力並恢復基本面驅動。面對動態政策環境,投資人宜維持彈性倉位與嚴謹風險控管,將資金配置與避險工具隨關稅曲線變化進行滾動調整。

延伸閱讀:

【美股動態】關稅不確定性持續影響市場情緒

【美股動態】美國對印度加徵關稅引發市場關注

【美股動態】Tariff關稅再起,美股情緒承壓

【美股動態】Tariff關稅再起,美股估值承壓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CMoney 研究員

CMoney 研究員

CMoney 團隊透過 AI 結合股市,每日提供重點股票的新聞事件,期望讓投資人更有效率找到各種投資標的的投資事實。

CMoney 團隊透過 AI 結合股市,每日提供重點股票的新聞事件,期望讓投資人更有效率找到各種投資標的的投資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