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計算進展催化AI產業新變局,Quantum Computing光子技術以低成本搶市場;雖競爭激烈,巨頭如Nvidia與IBM持續領跑但也感受壓力。
人工智慧(AI)快速落地,推升全球對運算能力的渴望。隨著AI演算法日益複雜,傳統以矽晶片為主的計算架構逐漸逼近物理極限,投資人和產業龍頭掀起量子計算新浪潮。在此關鍵轉型期,專注於光子量子技術的Quantum Computing(NASDAQ: QUBT)引發市場高度關注,以創新低成本方案挑戰現有藍圖。
Quantum Computing獨樹一幟,採行無須超低溫的光子量子位元(qubit)技術,讓旗下Dirac-3量子電腦能以僅約30萬美元的成本進軍市面,遠低於Rigetti Computing(NASDAQ: RGTI)或IonQ(NYSE: IONQ)等同業。一小時租用Dirac-3的費用僅需1,000至2,000美元,相比IBM(NYSE: IBM)高達4,000美元以上的市場價,QUBT以平價策略衝擊產業模式。更激進的是公司積極推動技術迷你化,未來量子算力或將直攻個人電腦主機板,帶動AI算力普及至日常應用端。
這種技術本質創新帶來不少門檻。現階段美僅有約1成企業真正導入AI,量子光子技術使用率更低,主要仍集中於NASA、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Johns Hopkins等科研專案。市場尚未釋放全面需求,面臨教育、人才、應用成熟度不足;但如同歷史上航空、mRNA疫苗、加密貨幣等創新,市場一旦接受新數位算力,產業便將爆發成長。
量子算力不僅能用於AI,也有助於藥物研發、天氣預測、資安領域等高強度計算任務。Global Market Insights最新研究指出,量子光子產業2025至2032年預估年均成長高達33%,投資者若能耐心持有長線股票,或可見技術紅利爆發。然而,與Nvidia(NASDAQ: NVDA)、IBM等主流廠商相比,Quantum Computing雖具獨特技術優勢,但財報依然虧損、商業規模有限,短線風險不容忽視。
總結來看,量子計算新局已不容小覷,光子量子電腦有潛力成為AI時代關鍵備選方案。投資者應動態觀察QUBT等新星技術成長能否轉化為市場主流,以此評估長期布局策略。產業是否能克服普及教育及使用門檻,仍有待時間驗證;但可確定的是,量子與AI的整合將深刻改變全球科技競賽格局。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