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產業面臨出口創新高、國際關稅壓力及全球供應鏈重組,亞、美、歐車企格局劇變。
近年全球汽車產業呈現快速變化,中國、韓國車企在出口新高同時,也面臨美國關稅政策與供應鏈重組帶來諸多挑戰,共同重塑產業生態。
中國國企奇瑞汽車(Chery International Group)於2025年全球汽車出口累積突破500萬輛,成為首家達此里程碑的中國車企。奇瑞自2001年展開海外佈局,連續22年蟬聯中國最大出口車廠,2024年全球銷量年增38%,達2,603,900輛,旗下Omoda、Jetour及Exeed等品牌廣布44個市場。2025年1至7月奇瑞全球銷量進一步成長14%,儘管出口增幅僅7.5%,反映其近年海外生產基地擴增至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巴西等地,俄持產能由出口轉為本地化。
另一方面,韓國汽車零組件產業因近期美國實施15%進口關稅,出口競爭力受壓,銷售明顯下滑。現代車集團(Hyundai Motor Group, HMG)及K-Sure攜手成立6300億韓元(約4.5億美元)金融基金,聯同Hana Bank提供利率較市場低2%且延長保證金的融資給面臨衝擊的汽車零件供應商。現代與起亞鼓勵關鍵供應商移轉美國設廠,以抵消關稅壓力、穩定供應鏈,預期此舉將推動韓國零件產業進一步全球化。
美國市場趨勢則受供應鏈重塑、高關稅保護政策影響,車企如GM、Ford(F)、Tesla(TSLA)等除了加強本地採購外,也加速電動車投資及海外工廠布局,降低單一市場政策風險。歐洲、澳洲及新興市場汽車需求持續成長,中國、韓國車企積極搶攻,增添全球汽車格局動盪。
面對出口高增與高關稅夾擊,產業專家認為,短期內供應鏈成本將持續攀升,車企必須加快技術創新、加強海外產能分散,並密切關注政策變動。部分業者憂心,美國保護主義下或導致全球車市分裂,本地化雖可降部分風險,但長遠來看,唯有技術領先及雙循環產業模式,才能確保持續競爭優勢。展望未來,三強鼎立格局下,全球汽車產業正迎來產能、供應鏈、政策與市場策略交錯革新的新時代。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