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盤解析
財報速覽
亞馬遜AWS雲端業績不如預期,獲利承壓引發股價重挫
亞馬遜 (AMZN) 公布第二季財報,整體營收與獲利皆超出市場預期,營收達1,677億美元、年增13%,每股盈餘1.68美元。但其雲端業務AWS成長僅17.5%,毛利率下滑至32.9%,在面對微軟Azure與Google Cloud更高成長下顯得相對疲弱。儘管AWS仍為亞馬遜利潤核心,但毛利壓縮與市場期待落差導致盤後股價大跌超過7%。
此外,亞馬遜雖積極投入AI基礎建設,但在生成式AI應用與模型發展方面尚未展現領先優勢,投資人對其百億美元AI支出是否有效產出仍抱觀望態度。
雲端業務成長不及競爭對手
AWS營收達308.7億美元,年增17.5%,但明顯落後微軟Azure(+39%)與Google Cloud(+32%);獲利貢獻佔比仍高達60%,但毛利率下滑引發市場擔憂。AI投資巨大但回報不明
亞馬遜預估全年AI與雲端基礎設施支出達1,180億美元,高於市場預期的1,000億,CEO Jassy雖強調AI進展改善效率與體驗,但缺乏亮眼AI產品仍是疑慮。營運展望偏保守
第三季營收預估為1,740億至1,795億美元,高於預期,但營業利益預測區間為155億至205億美元,略低於市場共識的194.5億,引發利潤壓縮憂慮。廣告與零售維持雙位數成長
廣告營收達157億美元、年增23%,線上商店營收增至615億美元;這兩項業務持續穩健,部分對沖AWS壓力。關稅影響尚未顯現
Jassy指出目前關稅對需求與價格影響有限,但未來仍存不確定性,特別是中國供應鏈仍可能受美國政策擾動。
蘋果Q3營收創近四年最大成長,iPhone熱賣帶動業績,AI與關稅成焦點
蘋果 (AAPL) 公布2025年第三季財報,總營收達940.4億美元、年增近10%,為自2021年12月以來最大單季成長。iPhone銷售強勁成長13.5%,帶動整體表現超出市場預期。儘管關稅壓力上升、AI進度備受質疑,CEO庫克明確表示將大幅加碼人工智慧投資,並不排除進一步併購。中國市場亦在補貼刺激下重回成長,展現市場反彈潛力。
蘋果展望下一季營收仍將保持中高個位數成長,顯示公司基本面穩健,但未來仍面臨來自關稅政策、AI競爭及歐洲監管挑戰的多重壓力。
iPhone與Mac銷售強勁
iPhone銷售年增13.5%,達445.8億美元,為成長主因;Mac銷售亦大增近15%,反映MacBook Air更新效應顯著。關稅影響尚屬可控
蘋果Q3遭遇8億美元關稅成本,預估Q4將升至11億美元,但部分用戶提前購機,有效對沖壓力,庫克估約1%營收來自此提前需求。中國市場轉正回溫
大中華區銷售年增4%,達153.7億美元,結束連續兩季下滑,受惠於中國官方補貼計畫對iPhone銷售的支撐。AI投資大幅擴張
庫克強調AI為「我們這個世代最深遠的科技」,蘋果將顯著增資AI,已併購7家公司,未來也將更積極考慮戰略性併購以強化布局。軟體與服務維持穩定成長
服務營收達274.2億美元,年增13%,App Store與iCloud貢獻明顯;但iPad與穿戴裝置部門表現疲軟,分別下滑8%與8.6%。
焦點新聞
總經
美國6月通膨升溫,關稅推高進口商品價格,聯準會降息預期延後
美國6月PCE物價指數月增0.3%,年增2.6%,核心通膨維持2.8%,其中進口家具、娛樂用品、服裝等商品價格因新關稅上升而顯著上漲。雖然能源價格回升,服務類價格則維持穩定。通膨回升使市場對聯準會9月降息的預期轉為保守,可能延至10月或更晚。消費者支出成長維持在0.3%,但勞動市場放緩與儲蓄率持平顯示未來支出動能恐面臨挑戰。
通膨壓力重新抬頭,加上總統川普新一波關稅政策發酵,企業與消費者皆將面臨更高成本壓力,恐對第三季經濟增速與貨幣政策造成擾動。
關稅效應明顯推升商品價格
耐久財如家具、娛樂用品價格分別上漲1.3%與0.9%,為逾一年來最大漲幅,顯示新關稅政策已開始對消費市場造成影響。核心PCE通膨維持高位
排除能源與食品的核心PCE月增0.3%,年增2.8%,遠高於聯準會2%目標,加大延後降息可能性。消費支出溫和復甦
消費支出月增0.3%,為Q2 GDP增長3%提供支撐,但實質支出僅小幅增長0.1%,反映通膨侵蝕實質購買力。勞動市場略顯疲態
初領失業金人數小幅增至21.8萬人,續領人數高達194.6萬人,顯示企業在關稅不確定性下保守增聘。儲蓄率未提升,預示消費壓力
6月個人儲蓄率維持4.5%,薪資年增率實質放緩至0.9%,中高收入家庭亦開始出現財務壓力跡象。
川普大幅調整關稅政策,對轉運貨物課徵40%關稅,衝擊全球供應鏈
美國總統川普於2025年7月31日簽署行政命令,對數十個國家的進口商品重新設定所謂對等關稅,稅率自10%至41%不等,並對所有藉由第三地轉運以規避關稅的貨物,一律徵收40%額外稅率。這波關稅調整對包括加拿大、印度、台灣、巴西等主要貿易國構成壓力,也牽動未來90天內一連串的雙邊談判進程與市場反應。
美國雖與歐盟、日本、南韓等達成初步協議,但針對加拿大的35%懲罰性關稅及印度的25%稅率,顯示出川普貿易政策的高度政治性。市場雖已對「TACO」(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模式有所預期,但仍須密切觀察後續通膨與企業利潤的實質影響。
關稅調整幅度大、針對性強
川普最新行政命令設定10%至41%之間的「對等關稅」,對加拿大商品課35%,印度25%,台灣20%,巴西實施堆疊後的總稅率達50%。轉運貨物面臨懲罰性關稅
為打擊透過第三地轉運規避關稅的行為,白宮宣布對所有經第三地轉運的貨物加徵40%額外關稅,將對全球供應鏈造成重大影響。加拿大與墨西哥處境不同
加拿大因宣布支持巴勒斯坦建國,觸怒美方,關稅升至35%;而墨西哥則獲得90天關稅暫緩,顯示政治外交立場成為關鍵變數。市場反應尚稱溫和
受益於南韓、日本等已達成協議,與墨西哥暫緩,歐洲與亞洲股市期貨僅小幅回落。分析師指出市場已認知川普政策具可逆性與談判空間。國際政經風險升高
各國反應不一,加拿大與巴西表態強硬、泰國與台灣則尋求談判緩衝,川普模式再度突顯全球政經的不確定性與美國單邊主義的強勢運作。
強勢類股

放大鏡觀點
【美股研究報告】AI變現王Meta 25Q2財報再度高飛,盤後股價狂飆逾11%!
【美股研究報告】蘋果FY25Q3財報優於預期,AI與服務布局能否延續成長?
【美股焦點】亞馬遜25Q2財報前瞻,AI紅利初現,能否在雲端競局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