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章為教學APP功能或整理總體經濟與公司營運重點,非投資建議與任何買賣的邀約。
加權指數在2025年四月初迎來近年最猛烈的下跌段,不過五月後又漸漸收復清明連假前的失土,一個月以前的崩盤恐慌仿佛夢一場。投資就是如此,隨時都要做好風險控制,過度悲觀或過度樂觀都不好,還記得四月初的恐懼貪婪指數嗎?當時低到只剩下4,現在已經迅速重返60以上。
圖一:加權指數在一個月內重回原點,資料來源:玩股網。
但不要只看到指數回血了,又想一股腦想進場拼回來,以現階段來說還是要緊盯營運近況。想確認公司能否承受貿易戰的衝擊,最直接的就是觀察最新營收數據,這也是企業在無預警之下的最真實反應。先前阿格力提到內需產業不易因貿易戰產生營運衝擊,從根基、聯合、崇越2025年四月營收確實展現出營運韌性,尤其崇越更一舉創下單月歷史新高,我們一起來關心這三檔老朋友的近況。
圖二、根基、聯合、崇越2025年營收依舊開出紅盤,資料來源:阿格力價值投資APP。
根基(2546):冠德營造金雞母穩健經營中
這次貿易戰受傷最重都是外銷為主的產業,尤其是半導體更成為重災區,不過該進行的資本支出依舊不會停手。而冠德集團底下的營造廠根基就長期承攬國內科技公司的轉投資興建,近期承攬如台積電北中南新廠、林口艾斯摩爾、銅鑼聯發科等大型廠辦,短期營運當然仍不太需要煩惱貿易戰的後遺症。

⚠️ 本文章為教學APP功能或整理總體經濟與公司營運重點,非投資建議與任何買賣的邀約。
加權指數在2025年四月初迎來近年最猛烈的下跌段,不過五月後又漸漸收復清明連假前的失土,一個月以前的崩盤恐慌仿佛夢一場。投資就是如此,隨時都要做好風險控制,過度悲觀或過度樂觀都不好,還記得四月初的恐懼貪婪指數嗎?當時低到只剩下4,現在已經迅速重返60以上。
圖一:加權指數在一個月內重回原點,資料來源:玩股網。
但不要只看到指數回血了,又想一股腦想進場拼回來,以現階段來說還是要緊盯營運近況。想確認公司能否承受貿易戰的衝擊,最直接的就是觀察最新營收數據,這也是企業在無預警之下的最真實反應。先前阿格力提到內需產業不易因貿易戰產生營運衝擊,從根基、聯合、崇越2025年四月營收確實展現出營運韌性,尤其崇越更一舉創下單月歷史新高,我們一起來關心這三檔老朋友的近況。
圖二、根基、聯合、崇越2025年營收依舊開出紅盤,資料來源:阿格力價值投資APP。
根基(2546):冠德營造金雞母穩健經營中
這次貿易戰受傷最重都是外銷為主的產業,尤其是半導體更成為重災區,不過該進行的資本支出依舊不會停手。而冠德集團底下的營造廠根基就長期承攬國內科技公司的轉投資興建,近期承攬如台積電北中南新廠、林口艾斯摩爾、銅鑼聯發科等大型廠辦,短期營運當然仍不太需要煩惱貿易戰的後遺症。
圖三、根基滿手台積電、聯發科、艾司摩爾的廠辦工程,資料來源:根基法說會。
回到營收來看,根基2025年四月繳出16.17億元、年增43.3%,前四月累積營收為55.51億元、年增34.4%更刷新歷史紀錄,而2024年繳出142億也維持歷史次高(僅次於2023年143億新高)。根據根基2023年年報揭露,全年營收組成分別是其他工程58%、住宅21%、土木工程21%,這邊要特別說明其他工程就是企業廠辦為主,說白了就是來自大客戶台積電的貢獻。
圖四、根基最新營收仍維持高檔水準,資料來源:阿格力價值投資APP。
面對國內不動產因為政策利空而快速急凍,再加上2025年貿易戰效應讓購屋族縮水,在產業雙重利空下也讓不少營建股陸續出現虧損。但根基2025年首季EPS反而逆勢繳出1.53元、年增51.49%的佳績,為何根基如此老神在在?最主要原因還是在營造商的營運優勢,根基承攬工程只要負責完工就有獲利認列。在不需要承擔建商銷售或養地週轉的情況下,再加上近年仰賴台積電等科技大廠擴張而貢獻獲利,營運當然相對同業更加穩健。
圖五、根基EPS很少會出現單季虧損,資料來源:阿格力價值投資APP。
聯合(4129):全球持續貢獻高齡化營收
根據最新聯合法說會揭露2025年前兩月的營收組成來看,美國佔比22%,從貿易戰角度來看衝擊力道並不大。另外八成的主力營收來自亞太及歐洲地區,這些地區多數屬於人口老化的已開發國家,對於聯合的人工膝關節產品需求自然更大。
圖六、聯合營收組成來自全球已開發國家,資料來源:聯合法說會。
把高齡化趨勢拉到全世界來看,聯合國推估2019年至2030年,65歲以上高齡人口數將從7億人增加9.97億人。聯合2025年三月、四月營收分別繳出4.85億元、4.79億元的歷史前兩高,而2025年前四月累計營收17.76億元更連五年成長,無論什麼國際黑天鵝事件都無法撼動營運動能。觀察近五年的單月營收變化,2021年的平均營收還在兩億水平,現在已經出現倍增還有機會挑戰五億大關,斜率穩定朝右上角發展。
圖七:聯合單月營收穩健堆疊創高中,資料來源:阿格力價值投資APP。
聯合2024年EPS繳出4.74元、年增5.33%,EPS對照營收屢屢創高的成長動能略有不足,其實根本原因還是公司自有品牌政策而增加推銷費用。以近年財報數據來看,聯合毛利率雖超過七成以上,但推銷費用佔比營收長期超過五成以上,這是過去獲利長期被侵蝕的主因。不過聯合受惠全球高齡化而陸續打入各國大型醫療院所的供應鏈,加上品牌知名度慢慢發揮效應,因此聯合最新公告2025年首季EPS繳出1.98元、年增102.04%的單季新高(APP需等公司上傳財報至證交所,才能抓取數據更新),頗有倒吃甘蔗的營運節奏。
圖八、聯合2025年首季EPS創下新高,資料來源:阿格力價值投資APP。
崇越(5434):半導體貿易戰的最大受惠者
崇越跟著台積電到處跑,已經不是什麼大新聞,確實也繳出持續亮眼的營運成績單。不過公司並非僅單純跟著台積電發展,繼2024年十月跑去成立南韓子公司之後,2025年三月又在美國設立小型時應檢驗室,同時進軍泰國成立辦事處,持續擴張全球半導體通路版圖。
圖九、崇越最新營運版圖已經前進泰國,資料來源:崇越法說會。
崇越2025年四月營收繳出58.21億元、年增24.38%的新高,回顧過去一年來看,單月營收歷史前五高均涵蓋其中,這不難看出崇越營運動能有多飽滿。崇越在2024年繳出570億元的歷史新高,而2025年前四月215.8億元繳出同期新高,這當然要歸功於半導體需求成長且集團不斷擴張海外據點。
圖十、崇越營收屢屢創高,資料來源:阿格力價值投資APP。
最後來關心崇越EPS,2025年首季繳出4.91元的同期新高,這也是單季歷史第三高。至於單季ESP歷史前兩高也不是太久以前的歷史,就出現在2024年第二、三季分別繳出5.41元、4.93元,崇越財報表現確實複製台積電的營運發展。再進一步仔細思考,崇越長期供應台積電等一線半導體廠的半導體原物料與耗材,會不會因為貿易戰而造成什麼負面的營運衝擊?答案正正相反,公司反而可能成為受惠的一方。原因是川普希望台積電加速美國本土生產,那麼這些大量增建的半導體廠就會帶來更大的耗材需求,而崇越當然也能搶下更多的耗材訂單。再者,當美國提高半導體產業的控制權,你覺得中國不會反制而加強研發自主晶片嗎?當中國開始加強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力道,那麼製造晶片的耗材當然也能讓崇越受惠,因此崇越反而能在貿易戰中雙邊得利。
圖十一、崇越有機會在貿易戰中得利,資料來源:阿格力價值投資APP。
四月營收是關稅戰的真實反應
很多企業因為川普投顧的一句話而面臨存亡,能度過危機到五月的企業當然也都不是泛泛之輩。2025年四月營收等於是被川普無預計偷襲的首次壓力測試,如果企業能度過第一關考驗並活下來,也比較有底氣面對川普未來的反覆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