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章為教學APP功能或整理總體經濟與公司營運重點,非投資建議與任何買賣的邀約。
五月報稅季節到來,這不只檢視過去一年的收入是否成長,股息收益當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對小資族來說,全年股息只要不超過94萬就能享有8.5%的折抵稅額(最高八萬元),通常退稅都會很有感。但如果你是高收入族群,那麼領股息抵稅就不一定有利了,反而可能需要補繳更多稅金。
股利課稅怎麼算?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一個說法:「在每年除權息旺季開始前,通常大戶會先賣股出場再說」因為這些高收入族群或高資產族知道除權息都有一波上漲行情,加上領股息可能要繳一堆稅金,所以這還真的不是都市傳說。

⚠️ 本文章為教學APP功能或整理總體經濟與公司營運重點,非投資建議與任何買賣的邀約。
五月報稅季節到來,這不只檢視過去一年的收入是否成長,股息收益當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對小資族來說,全年股息只要不超過94萬就能享有8.5%的折抵稅額(最高八萬元),通常退稅都會很有感。但如果你是高收入族群,那麼領股息抵稅就不一定有利了,反而可能需要補繳更多稅金。
股利課稅怎麼算?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一個說法:「在每年除權息旺季開始前,通常大戶會先賣股出場再說」因為這些高收入族群或高資產族知道除權息都有一波上漲行情,加上領股息可能要繳一堆稅金,所以這還真的不是都市傳說。
從務實一點的角度來參考,在不同級距的所得淨額就會有相對應的稅金,假設有人領到50萬元現金股息會如何?如果採用合併申報方式,所得淨額5%者要繳2.5萬的稅金,但同時可以退稅4.25萬,一來一往就能退稅1.75萬元。以此類推,所得淨額12%、20%、30%、40%分別要繳納1.75萬、5.75萬、10.75萬、15.75萬。而另外一種方式是分離課稅28%,50萬股息直接繳納14萬元,跟原本的所得分開申報。
同樣都是領50萬元現金股息,所得淨額40%合併申報須繳納15.75萬元,分離課稅則要繳納14萬元,顯然選擇後者較為有利。另外只要股息領超過兩萬就要被扣二代健保2.11%,以50萬基準來算還會額外被扣10,550元(50萬*2.11%),等於所得淨額40%者的股息有三成要繳國庫,也難怪有錢大戶要波段操作了。
圖一:所得淨額40%不利於領息。資料來源:財政部。
長期投資不利高所得族群
當高所得者領股息被稅金吃到三成以上的利潤時,ETF就出現更大的吸引力,因為課稅標準有機會比投資個股低一點。目前ETF配息組成大概可分成股利所得、財產交易所得、收益平準金三大來源,其中財產交易所得、收益平準金是不需要課稅的,你心中有沒有浮現出一些高股息ETF?平時高股息ETF採用收益平準金或資本利得很容易受到大眾熱議,但如果換成免課稅角度來看,這反而有利於投資。
圖二:ETF股利組成來自三大部分。資料來源:財政部。
進一步用台股第一家高股息0056來試算,這檔ETF在2024年第一季發放每單位0.79元的現金股息,其中股利或盈餘所得佔比將近25%,換算大概每張領息有接近200元要繳稅。至於其他75%來自資本利得及收益平準金則是免稅部分,持股不超過200張(課稅門檻2萬/200元)甚至不用被扣二代健保費,節稅更有感。
以年領股息50萬當作一個標準,持有季配息的0056等於每季要領到12.5萬元股息(50萬/4季),用2024年第一季配發0.79元現金股息換算張數要買到158張(2萬標準/每張790元股息)才有機會達標。如果是40%高所得族參與158張0056第一季除息,那麼須課稅的股利僅有31,250元(總股息12.5萬*股利所得25%),也不用扣二代健保,應繳稅額為8,750元(股利31,250元*28%)遠低於投資個股領股息的稅金。
圖三:0056股利組成有三大來源。資料來源:證交所。
連結型基金可節稅,但也有三個劣勢!
大家都很清楚股息再投入的複利效果,長期投資才能享受更大的資本利得,但難道就不能參與高股息行情嗎?其實近年投信推出的累積型的ETF連結基金就是為了這個目的而生,因為基金領到股息會直接再投入,維持不配息就課不到投資人稅金了。這種概念其實有點類似波克夏控股模式,股神巴菲特是不是叫投資人最好永遠不要賣股?但波克夏買進一堆高股息的績優股每年領息,通常都保留股息在公司或投資更多績優股,這樣股價隨淨值提升而上漲也不用擔心領息的稅金問題。
但阿格力也不會只說優點而已,投資基金還是有風險,投資前有幾點要特別注意:
1.投資成本偏高:申購基金除了要跟投信額外申請(非證券戶買賣),另外還有手續費、管理費、保管費會被收取,當然比單純持有ETF的投資成本更高。
2.績效容易落後原始ETF:延續第一點,ETF連結基金內扣費用高於直接持有ETF,績效落後給原始ETF也無可厚非,但真正投資的重點別忘記是「稅負考量」。
3.領不到免稅股息:直接持有ETF領息者,配息組成若來自資本利得或收益平準金的部分免稅,但連接基金就享受不到這個優勢。
圖四:連結型基金三大劣勢。資料來源:阿格力整理。
哪些人可考慮ETF連結基金?
雖然本文是分享高所得族群投資高股息ETF的節稅方式,但這不代表僅限定於「有錢人」,其實一般人若有需求也可以考慮。例如工作忙碌到連買ETF都沒空管理或領到股息就會亂花的人,當ETF都變季配息或月配息產品時,ETF連結基金自動再投入也不失為一種配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