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
全球主要股市都在創歷史新高,或逼近歷史新高,近年中國股市卻慘跌、獨憔悴。隨著中國政府加大救市力道,近期中國股市跌深反彈,但投資人信心仍薄弱,問題出在哪裡?
撰文:龔招健(資深投資達人)
今(2024)年1月下旬,我回台大參加新聞研究所師生聚會,有位學長問我:「中國股市為何跌跌不休?何時可以進場撿便宜?」與會的同學及學長姊對這項議題都很關心,我直接了當地說,只要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還在位,中國經濟、股市就難有起色,若出現跌深反彈,要把握「逃命」的機會。
全球主要股市去年的漲勢延續到今年初,不是創歷史新高,就是準備挑戰新高,中國股市則獨憔悴。為了救市,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先前突襲式宣布調降銀行存款準備率兩碼(1碼為0.25%),放水人民幣1兆元(約台幣4.4兆元),2月5日生效,一度激勵A股跌深反彈。
國家隊進場救市 股市短線受激勵
不過,2月5日當天,中國股市3大指數依舊開低走低,同創近期低點。以上證指數為例,2月5日最低跌到2,635.09點,原先被視為長期底部的3,000點,自去年底跌破之後,已成了重大壓力關卡,很多投資人痛苦不堪,連官方喉舌《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當天也聲稱自己投資A股帳面上虧了7.8萬元人民幣(約台幣35萬元),因而感嘆「如果時光倒流,不會投資」。
由於中國政府嚴格審查網民言論,美國駐華大使館的微博帳號在2月初意外成為中國網民發洩對經濟下行和股市暴跌不滿情緒的「哭牆」。
「救救股民吧!這幫人治理真不行。」一名微博用戶評論道,另一名網友寫道:「請求美國證監會接管緬A」。「緬A」是中國網路流行語,將A股類比為緬甸北部的詐騙集團。
為了安撫股民,中國證監會2月5日放話將嚴打惡意做空,6日又宣布暫停新增證券公司轉融券規模(限縮空方的借券來源),明確表態「只准做多,不准做空」,中國官方獨資設立的中央匯金公司同日宣布買進更多追蹤中國股市指數的ETF(指數型基金),並強調將持續加大增持規模和力道,激勵中國股市3大指數當日大漲3%以上。
不過,現階段中國股市的跌深反彈,都應視為「逃命的機會」,手上還持有中國A股基金或ETF的投資人要好好把握。
習近平獨攬大權 中國經濟持續向下沉淪
在我看來,只要習近平仍獨攬大權,親自部署、指揮,中國經濟就會持續向下沉淪,目前制定的各種救市政策或措施效果有限,股市就算反彈,漲勢也難以長期延續。
回頭來看,中共「走資派」元老鄧小平在毛澤東過世、文革結束後復出,他翻轉毛澤東時代的「反美鎖國」政策,與美國交好並推動市場化改革,以中國充沛廉價的勞力及土地資源吸引外商投資設廠,讓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創造大量就業機會,也讓美國得以長期維持低通膨,兩國互惠互利,合作共贏,形成良性循環。
到了胡錦濤、溫家寶執政末期,中國的工業化、都市化,以及房地產榮景已達到高峰,土地、勞工成本高漲,長期依賴賣地及土地開發收入的地方政府債臺高築,房地產公司更大量舉債,在榮景表象之下累積的問題、瓶頸越來越多,只是當時國內外政經及資金環境(歐美日全面貨幣寬鬆,中美關係大致平穩)仍相對有利,暫時將問題掩蓋。
屬於「紅二代」(指中國共產黨元老的子女)的習近平學經歷相對平庸,不懂經濟,2012年上台後未進一步深化改革與開放,卻逐漸回歸毛澤東時代的政治掛帥、獨裁與高壓統治,對內打壓創造大量就業機會的大型民營企業,造成「國(企)進民(企)退」,對外挑戰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讓美國感受到國家安全與利益被威脅,引發中美貿易戰與科技戰,至今沒有改善的跡象。
中國政府民心盡失 經濟難有結構性好轉
習近平獨攬大權,不斷搞政治鬥爭,但治國無方,不僅破壞了鄧小平立下的國家主席任期制及中央集體領導,還粗暴撕毀鄧小平承諾香港人的「一國兩制」,政策與目標常自相矛盾,連自己提拔的多位高官也相繼「失蹤」,失去了人民與國內外企業家的信任,加上與美國交惡,內資、外資紛紛撤離等,民心盡失。
在習近平反覆折騰之下,人民與國內外企業對中國前景失去信心,投資、消費、進出口大幅縮水,房地產公司接連爆雷,去年中國實際GDP(國內生產毛額)年增率僅約1%(資料來源:美國史丹佛大學中國經濟與制度中心研究員許成鋼),遠低於官方宣稱的5.2%,當局不斷粉飾太平於事無補,只是將問題的引爆點延後。
中國經濟問題的根源在於政治體制,解決之道是建立與國際接軌的法治、民主、自由、開放社會,但這代表中共必須放棄獨裁專政。尋求終身執政的習近平不可能這麼做(相對開明的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趙紫陽曾嘗試推動有意義的政治體制改革,卻被迫下台),因此現階段別期待中國經濟與股市會出現結構性好轉。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
文章出處:《Money錢》2024年3月號
觀看更多內容,歡迎訂閱《Money錢》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