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貸利率連 15 個月下降
房屋交易量還是冷冷清清?
中央銀行最近公布 9 月五大銀行新承做房貸統計,
房貸利率連 15 個月下降,來到1.669%,
為 2010 年 7 月以來的 75 個月新低;
另一方面,今年前 9 月臺灣六都
交易量約 13 萬棟,年減 12.2%;
今年全年全台移轉棟數創歷史新低已成定局。
理論上,房貸利率下降會帶動房屋買氣,
為什麼房貸利率已經來到 5 年新低點,
房屋交易量依舊冷冷清清?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房貸利率降低 仍未達合理價
自住客依舊無感不買單
理論上房貸利率下降會帶動買氣,
是因為房貸利率下降後,
購屋者的房貸負擔會降低,
進而帶動更多人想要進場買屋。
然而,因為臺灣都會區房地產的價格
對比於收入而言依舊太高,儘管房貸利率一路走低,
房價的降幅依舊沒有到達需求端心目中的「合理價」,
更簡單的說,房屋降價的幅度對於自住客來說依舊無感,
房地產市場離經濟學中所謂的平衡價格還很遠,成交量當然出不來。
另外,過去房屋供給端一直
都把臺灣房屋自有率超過 80%
作為房地產市場不會轉空頭的證明,
然而隨著出生率的降低,
臺灣的總人口很有可能在 2018 年停滯後下降,
人會越來越少的將來,現存超過 80% 自用居住的房子,
未來可能有等量的年輕人來接收嗎?
現在的高房屋自用率,
自然會成為未來中古屋市場龐大的供給,
需求端有那麼多人可以承接嗎?
再來,隨著風向的轉變,
臺灣房地產市場價格趨勢轉空逐漸成為主流,
面對動輒千萬的買房支出,
一旦需求端出現了「價格下跌」的預期心理,
就算供給端喊出「預售屋買中古價」,
消費者依然會保有「沒有最低,只有更低」的樂觀期待,
況且房地產市場與股票不同,
其多空循環的時間往往長達10 年以上,
如果 2016 年才是確定趨勢轉變的第一年,
空頭趨勢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這更強化了消費者「等待最低價」的心理預期。
另外,因為最近這波房地產多頭價格漲的太超過,
迫使許多人重新檢視諸如
「結婚一定要買房」、「有土斯有財」等觀念,
漸漸不把買屋當成是證明自己轉大人時必須完成的事項,
不管背後的主因是因為房價過高買不起,
還是真的認為買房只是解決居住需求的其一方法,
無須太過執著,
過去東方社會中「必買房」觀念的逐漸鬆動,
自然也成為需求端持續萎縮的推手之一。
對於人生中最大的一筆買賣,我認為消費者謹慎點是好事,
除了房貸是筆 20 年以上擺脫不了的支出以外,
如果買到自己不喜歡的房屋,
在這種交易量極度萎縮的現在,轉賣可是件非常麻煩的事情。
誠摯的建議大家,別為了那降不到 1% 的利率
(臺灣實際上也沒多少利率空間可以再調降!),
成為衝動下買屋的受害者。
慢慢看,好好選,時間絕對是消費者的好幫手!
本文由 Dolin66 的部屋 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