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喜迎液冷元年,伺服器應用 2023年增成長 40%
有熱的地方就有雙鴻,本篇要追蹤公司是 散熱模組大廠 雙鴻 (3324),第一次寫是在 2021/08,最初價格為 180 元,這 20 個月來,股價因疫後的 NB 需求暴增而漲至 260 元,後續誘因升息+通膨+庫存問題,使得股價最低跌至 120 元。
雙鴻(3324)於 2022 年底舉辦法說會,對外說明 2022 的營運成果與 2023 的未來展望。董事長林育申表示,隨著 AI 與 5G 產業發展推波助瀾,以氣冷方式解熱出現極限,廠商開始導入液冷,目前已積極送樣各廠客戶,2023 年應該是液冷元年,未來液冷與氣冷將開始共存,「資料中心成長很強,伺服器占營收比重明年將達 30%,相較今年將有 40%的業績成長」。
液體冷卻是什麼?
液體冷卻(liquid cooling)是以液體作為熱能傳導機制的散熱方式。市面上常見的兩種伺服器專用液體冷卻技術,分別為直接液冷(DLC),或稱直達晶片(D2C)液冷;以及浸沒式液冷(immersion cooling),而這類別又可分為單相浸沒式液冷與兩相浸沒式液冷。
直接液冷幫伺服器解熱的方法,是將裝滿冷卻液的密封管線(或稱封閉式冷卻迴路)環繞在伺服器內最容易發熱的關鍵零組件附近,零組件透過導熱銅片(或稱「冷板」)將熱能傳導到冷卻液,然後,冷卻液沿著管線流出伺服器,透過熱交換器進行散熱,最終流回伺服器內繼續使用。
如果將熱交換器安裝在伺服器機櫃內,把熱能排放到空氣中,這是液冷技術中所謂的「液對氣」方案,優點在於液冷式伺服器能直接部署在氣冷式的資料中心使用。所謂的「液對液」方案,則是將冷卻液傳送到伺服器機房的液體冷卻管線,透過設施的冷卻管路與散熱機制統一排熱;強項在於解熱功力比「液對氣」方案更勝一籌,限制在於機房設計必須提供液體冷卻管線,也就是說,這必須是專為液冷伺服器所設計的特殊機房。
為何需要液冷?
液體相較於傳統空氣冷卻熱傳導方面更有效率,故常常使用在一些高速運作發熱量較高的機器上,尤其是資料中心、或是進行大量高效能運算(HPC)的人工智慧(AI)或數位分生(digital twin)伺服器當中。
相較於氣冷式伺服器需要使用風扇協助散熱,去除風扇模組和省卻熱流設計得到的空間提升,便可大幅增加CPU、GPU密度,在有限空間內增加更多的運算效能,降低能耗的同時就表示可以得到更好的電力使用效率(PUE)值,並且能保護伺服器產品,不讓其超過指定的熱設計功耗(TDP),增強伺服器的可靠程度、可用性,甚至能提升晶片運算效能。
雙鴻 (3324)
國內第二大 NB 散熱模組廠
公司成立於 1998 年,原專營 NB 散熱器設計、製造及販售,後有鑑於電子系統散熱需求日益蓬勃,於 1999 年起擴大營業,並搬遷至台北,整合其產品供應鏈,開始自製散熱管、散熱鰭片及風扇,並於 2006 年設立子公司 澤鴻 (熱管廠、沖壓廠),2011 年設立霈鴻 (風扇廠) 及 2012 年設立春鴻 (模組廠),以利掌握關鍵資源,轉型為專業全方位熱流方案提供者。
其主力產品除 NB 外,同時延伸發展至非 NB 產品線,包括伺服器、主機板與繪圖卡散熱模組、一體成型電腦(AIO)、工作站、DVD 播放器的散熱模組,如今已成為全球第 2 大 NB 散熱模組廠,客戶包含 DELL、廣達、仁寶、緯創、三星、和碩、英業達與鴻海。
隸屬產業中游 : 散熱模組製造廠
雙鴻目前主要產品為散熱模組,散熱模組產業的上游原料包括 :熱導管、風扇、導熱墊片及鋁或銅等....下游則是 NB/PC、IA、手機、伺服器品牌廠。
何謂散熱模組?
散熱模組是將風扇、散熱片、熱導管等元件設計組合而成,為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及輕薄短小資訊電子產品中不可或缺之關鍵零組件,提供系統均溫散熱穩定運作之功能。
散熱產品技術過去以主被動混合式熱管理方案(鰭片+風扇)為主,主要是將 CPU 或 VGA 等高發熱元件所產生的熱,透過封裝表層將熱先導引至散熱片或高熱傳特性的金屬塊,然後再透過熱管的作用將其傳導至散熱裝置上 (如風扇、散熱片等) 將熱排出。
但近年隨著電子產品往輕薄化的趨勢設計,散熱模組廠商轉而以均熱板、熱導管為主,這也是為什麼建準 (2421) 價格沒被炒太高,因為其主要產品是風扇,並非主流散熱趨勢,不過目前散熱廠商都往 水/液冷散熱技術去發展, 展開新一輪的技術競爭。
主要產品
雙鴻 (3324) 主要生產散熱器、散熱片、散熱模組、散熱導管、風扇等,應用於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伺服器、投影機、高階顯卡等領域。
桌電/筆電-散熱
工業電腦/伺服器-散熱
手機/平板-散熱
電器/LED-散熱
營收結構
NB 類營收佔比約 44%
2022 產品組合與營運狀況:
- NB/DT : 佔比 44%
- VGA/Gaming : 佔比 27%
- Smart Phone : 佔比 4%
- Sever : 佔比 22%
- others (包含車用) : 4%
力求非 NB 類營收,持續耕耘車用
雙鴻 PC (NB+DT) 類散熱模組佔營收比重約 44%;非 PC 產品包含 Server、VGA、手機等,佔營收比重約 56%。2023 年隨高階顯卡、Gaming、伺服器及通訊產品需求之成長,PC 類散熱模組之占比將維持在 40% 以下,力求 非 NB 類散熱模組出貨比重增加。
雙鴻(3324)持續耕耘車用產品市場,今年以來已經出貨歐系、日系客戶包含路側系統、ADAS、充電樁等,2022 營收佔比大約 1-2%,目前雙鴻已經和另一美系品牌新客戶合作,2023 有望增加營運動能,營收佔比有望來到 3% 以上,逐步發酵貢獻,分散消費性電子產品的產業風險。
另外,針對車用水冷產品方面,雙鴻也已經進行研發,由於Level 3以上的車種大多功耗達 300- 800 瓦,因此也將會採用水冷方案。而目前雙鴻的車用產品大多在台灣進行生產,未來等待訂單量提升時,將陸續轉往泰國新廠。
生產營業據點
產能集中在大陸
雙鴻主要生產基地位於大陸昆山、廣州、重慶與合肥,昆山主要生產 NB 散熱模組,包含 MacBook、iMAC 散熱器 ;廣州廠主要生產 NB、VGA、AIO、伺服器散熱產品以及熱導管、風扇 ;重慶廠生產 NB 散熱產品 ;合肥廠則以供應聯寶 NB、AIO 散熱產品為主。
續擴非中國產能,資本支出續增
美中關係緊張,散熱相關零組件廠商隨著組裝廠分散產能布局,包含泰國、越南、菲律賓等地,因此,今年資本支出金額大多比起去年增加,將持續投入新設備、新廠房建置,逐步分散生產基地,將非中國產地擴大。
以雙鴻來看,今年資本支出金額將達到 11 億元,比起去年 6 億元增加不少,主要是用在泰國廠新設備的擴充,以及重慶三期廠房建置,且廣州廠也續投資自動化機台、車用生產機台等。
除了生產基地的擴充外,雙鴻先前也公告,預計花費 12 億元,在新北市購置土地及興建辦公大樓,作為營運總部,預計將在 2023 第 2 季起動工,未來將擴編人員、實驗室、研發等。
雙鴻董事長林育申認為,目前泰國廠主要以伺服器為主,特別是美國客戶的要求轉移的意願強,未來泰國廠將以伺服器、車用等應用為主,未來兩年也會持續投資泰國新廠,以符合部分客戶分散風險的要求。
銷售地區與客戶
亞洲佔比 97%
2021 年公司銷售地區比重:亞洲 57%、台灣 40%、歐洲 1.6%、美洲 1.1%。主要銷售地區落在亞洲,主因為下游的組裝代工廠都坐落於亞洲,比如 廣達、仁寶、和碩、緯創、英業達等。
主要客戶 : 蘋果、HP
雙鴻的客戶遍及各大科技品牌廠,手機客戶有蘋果、三星、華為 ; NB主要客戶 : HP、DELL、聯想 ; 伺服器主要客戶 : FB、DELL、HPE。
由於雙鴻營收有 44% 來自筆電,而 HP 、蘋果 與 DELL 又是其筆電大客戶,因此推斷 C、D、Q 客戶應該為這三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