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長輩總說要買房?
許多年長者總喜歡告誡年輕人
「省吃儉用多存點錢,努力幾年就可以買房子了。」
可是年輕人抬頭一看高房價,
自己的薪水卻躺在地板上,
總會說:「還是好好活在當下,享受當下。」
年長者看晚輩不聽勸,
又常搬出自身經驗說:
「想當年我年輕時也沒賺多少錢,可是只要先苦幾年,
買了一間小房子後,等房價漲了,再以屋換屋
你看,慢慢就換到大房子了,而且房價還漲好多。」
年長者的話有沒有道理呢?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我覺得有道理,
但那是過去台灣經濟起飛時期的道理,
卻未必是現在或未來經濟停滯期的理財規律
現代,房地產還是理財優選嗎?
未來房價到底還會不會漲
我們不必拿水晶球預測未來,
只要到日本走一趟,問問日本人最準
台灣的經濟軌跡落後日本20年左右,
凡日本走過的路,台灣也將亦步亦趨地跟上
到東京街頭問40歲以下的青壯族群
「你認為房地產會是好的資產增值工具嗎?」
十個有八個會告訴你
「有生之年,只聽過房價一直跌,沒看見過有漲的時候。」
若問50歲以上的日本中老年人,他們會說
「喔,好久以前曾經一直漲、一直漲啊,真懷念那一個美好的年代啊~」
同樣一個問題,
日本青壯族群與中高齡族群的回答為何會不同?
原因很簡單,
他們生活在不同的經濟環境中,
所累積的理財經驗與家庭財富管理觀念大不相同
台灣勢必也將步上日本後塵,
因為台灣年輕人少、老年人多,
房地產與社會財富多數集中在中高齡者身上,
導致年輕人離不開家庭庇蔭的可能性越來越高,
這和日本越來越像
這並非台、日兩地的年輕人不爭氣,
而是時代與社經結構背景使然
當台灣房屋需求量漸減,
但供給量仍維持在人口高峰上的狀況下,
未來房價向下走的趨勢顯然高過向上爬,
造成在家庭資產增值的工具中,
房地產日益成為非優先選項
年輕人不能再靠經濟高成長
我想討論的,
並非年輕人該不該努力存錢買房,
而是想說──
理財是前瞻未來,不是懷念過往的遊戲規則
過去的經濟高成長年代,
房地產、股價膨脹速度快,
連錢存在銀行或選擇儲蓄險都有不錯的利息可拿
但未來還會有此榮景嗎?
未來經濟顯然會是一個新平庸的年代,
人們的目標會轉向追求公平正義、資源重分配,
而非經濟、金錢或資產的高速成長
在平庸的年代,
個人或家庭理財的重點應該放在金錢的重分配上
也就是說,
與其盲目或不理性地追求家庭資產成長,
不如善用理財工具或計畫,
把一生可能獲取的金錢妥善地預先做好分配
貼心小建議
我會建議年輕人與其盲目存錢,
或者盲目地為買房而存錢
(因為這種目標在現狀下有點遙不可及,故付諸實踐的可能性也低)
不如理性地規劃自己的一生要用到的錢,
並把最基本的必要支出都盤點清楚,
然後現在就開始準備那些將來要用到的錢
這個理財計畫,
只是一個基本的生存架構
把這個理財平台建構好(其中應該包括將來的退休計畫),
之後就必須在平台上開始描繪你的人生夢想,
諸如到海外旅遊、冒險、創業、學習多元技能、
藝術創作、人生放空、海外志工、社區改造……
任何你覺得有趣、有意義、值得投入時間與精力去做的事情,
都要詳加描繪清楚藍圖,
然後一一訂為可行的計畫
其中,
當然也可以放入房地產、股票、基金等資產成長目
因為當我們在理財架構的一生收支平衡都無憂後,
大膽去追求人生的財富、意義、自由或玩樂,
都是可行的,
完全在於自我的價值與選擇
你可以選擇追求財富成長,
也可以選擇精神自由的增加
總結
永遠不要忘了,
過去靠經濟高成長
所推動的投資導向型理財架構已經過去了
用平庸、務實、甚至傾向保守的方式
來做一生收支平衡的理財規劃,
再來大膽追求人生夢想,
才有機會一生無虞地活出精采人生!
本文授權自地球人抱抱---外星來的財富祕密 撰文者 王志鈞
原文標題:理財是前瞻未來,不是懷念過往---萬海輕鬆理財專欄11
未經授權,請勿侵權 責任編輯:Henry
註:本文刊登於萬海航運慈善基金會所出版的公益刊物<停泊棧>第68期,
出刊於2017年11月
http://charity.wanhai.com/do/usr/Init?method=sildesPage&ariticle_id=ARITICLE20171113233832923&objId=
王志鈞
國際財經作家
深耕台灣家庭理財教育十年,致力提升正確的財富觀念
作者提供免費理財諮詢
歡迎來信:solon8888@yahoo.com.tw
演講與課程邀請:http://guruwang.com/
註:本部落格不提供業配文服務,並謝絕各金融機構或商業單位的廣告代言邀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