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V.S.富人的關鍵差別!看懂這 3 種思想,人生由你決定...

Aster Liang

Aster Liang

  • 2018-05-15 19:16
  • 更新:2018-08-23 18:40

窮人V.S.富人的關鍵差別!看懂這 3 種思想,人生由你決定...

(圖/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dreamstime

 

雙親「理財」身教,

凡遇錢事毫不馬虎!

相信多數人從小聽父母親說:「賺錢是為了存錢」長大的吧?

但實際上,每個人的金錢觀應該會隨著成長的環境而有所差異才是。

各位對金錢保持著何種看法呢?

 

繼續閱讀往下滑...

 

【以下讀書心得為本文作者自行編寫,不代表原書作者觀點】

 

(贊助商連結...)

 

 

小資族-從節儉的雙親身上學會忍耐

自小看著父母錙銖必較,

由此建立起獨樹一格的金錢觀。

一對夫妻,擁有兩名子女,一家四口住在 30 坪空間的公寓,

這房子是租的...

屬於受薪階層的父親,每天一大早就出門上班,

忙碌地工作到黃昏,下班後上司、同事或下屬邀約聚餐,

卻總還是對家裡牽腸掛肚,最後選擇了拒絕。

母親身為專職家庭主婦,一手包辦所有家事,

夫妻倆辛勤地節約開支,夢想著「總有一天要擁有自己的房子」。

 

看著雙親「節省過日子」的身影長大,

心中必然也留下了「賺錢就是為了要存錢」的既定印象。

 

中產階級-向父母看齊,花錢如流水

自幼看著雙親花錢毫不手軟,

因此建立自己對金錢的想法。

父母親收入優渥,吃穿不愁。

當上司、同事或下屬邀約聚餐,往往理所當然一口答應;

他們在意打扮,習慣穿戴名牌,心中所想就會馬上出手購買;

休假時會打高爾夫球,放長假時出國旅遊成家常便飯。

在單身時期就過著奢華生活的中產階級,

即便婚後共組雙薪家庭,也自然地戒不掉散財習慣。

生活雖然十分優渥,但手上持有的存款肯定要精打細算,

因此想要購入較高的物品時,便較少用到自己現有資金去支付,

步入購屋的殿堂時,資金幾乎都是來自「借貸」。

 

活在父母「花錢買生活品質」的環境下成長,

自然也會養成「賺錢就是為了花錢」的觀念。

 

 

富豪-家庭教育使然,父母身教影響深遠

從小看著雙親以利滾利,

而建立起對金錢的想法。

雙親大多是企業主或高階主管等,資產可說多到花不完。

那有錢人平常如何運用龐大的資產呢?

其實,他們很少消費,而是用於投資獲利上。

他們不會像中產階級衝動性消費欲望強烈且投資意願消極,

消費時反覆思考:「我真的需要這個東西嗎?」

對金錢消費一事,態度十分嚴肅;

手邊若有閒置資金,毫不猶豫轉手投資;

極力減少銀行存款,改把資金轉向投資。

也為了降低投資風險,分散投資。

Ex:投資標的「不動產 50%」、「股票 30%」、「現金&存款各占 10%」

為盡分散投資標的,不只一間不動產或一檔股票,

選購市價總額較高、流通性高且分配股息的大型股票,

不求炒短線謀去暴利,亦將績優股當作資產長期持有。

即便購入不動產後,也試著改建成公寓或停車場出租,

藉由收取租金,進而達到促進資產有效率的增值。

 

看著雙親投資獲利,「以利滾利的賺錢過程」長大。

養成了金錢觀就是「金錢應該用來增值」。

 

由此發現富豪消費行為的秘密

「錢滾錢、利滾利」

改變消費模式前往致富之路!

《延伸閱讀:愈「花」愈有錢:每月成功存下 90% 薪水!原來每次消費前,要先問自己 3 個問題 ...》
《延伸閱讀:月薪 22K,也要存到錢!儲蓄達人親授:「16.7% 儲蓄法」,月光族 成功擁有一桶金!》
《延伸閱讀:富不是命定,而是「習性」使然!一個小故事 … 告訴你:貧窮是自己造成的!》
《延伸閱讀:有錢人「絕對不做」的 5 個壞習慣!不想窮一輩子,你絕對要知道 ...》
《延伸閱讀:翻到家裡存摺,竟然有千萬!老媽說:我都靠這 4 種方法存錢...她才是真正理財高手》

 

想知道更多內容,這本書推薦給您

<<藏在銀行VVIP室的富豪祕密:貼身觀察3,000位富豪後,發現的34項致富思維>>

作者: 掛越直樹.李建銓/譯     出版社: 時報出

 

本文為 CMoney官方 編輯群整理撰寫之 讀書心得,

部分擷取自書籍內容,詳見原書籍。

 

Aster Liang

Aster Liang

其實最糟糕的處境並不是你處於絕境, 而是你不知道如何調整心境改變環境。

其實最糟糕的處境並不是你處於絕境, 而是你不知道如何調整心境改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