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中最新貿易協議暫緩加徵關稅並放寬稀土出口管制,同時重啟美國大豆採購,更牽動全球高科技製造業發展,台灣與國際產業鏈迎來重要變局。
美中貿易緊張情勢本週迎來關鍵突破。美國財政部長Scott Bessent(史考特.貝森特)於東協峰會期間證實,雙方已為即將於南韓APEC高峰會上的川普(Donald Trump)與習近平(Xi Jinping)會談制定出具體協議架構。這份協議不僅暫停美方原訂於11月1日啟動的100%關稅,更促使中國延遲對稀土出口的嚴格許可制,預料將緩解全球高科技產業的原物料短缺危機。
稀土材料是從半導體、電動車至航太與武器系統的關鍵成分。中國佔全球逾九成供應,近月來出口管制不僅拉高台灣、北美、日本等製造業成本,也加深AI及EV(電動車)產業鏈不確定性。此次協議將讓美歐企業重獲必須資源,特別是Nvidia(NVDA)、Microsoft(MSFT)等美股科技巨擘,以及被新興AI資料中心強力需求帶動的能源與半導體廠商。
除稀土外,美國農業領域同樣受惠。中國過去兩年佔美國大豆出口總量超過半數,疫情後貿易戰致使大豆買斷,令農民苦不堪言。Bessent身為北達科他州大豆農地地主,表示本次談判已實際回應美方農民最迫切的痛點。隨協議生效,中方將恢復大規模採購美國大豆,為美農戶連續幾季穩定收入帶來保障,估計本季出口可望超過128億美元。
然而,協議內容尚須川習峰會最終定案。儘管白宮已正式預告雙首領將於週四會面、簽署協議,中方態度仍見保留。中國官員僅表示雙方達「初步共識」,後續需經內部複核、審議,外界仍須關注協商過程對台灣、新興亞洲地區貿易格局可能帶來的影響。
除了稀土與農產,美方本輪談判亦要求中方調整TikTok美國業務控制權,以及稀土供應外的罰金、貨運費等多項細節。貿易專家指出,若此協議順利推動,將重塑全球高科技與基礎原物料價格,尤其對電動車(TSLA)、半導體(NVDA、MSFT)及能源基礎設施(如ET)公司未來五年資本配置具有舉足輕重影響。也有部分市場人士警告,協議雖能暫緩惡化,但中美技術競賽與地緣衝突很難根本解決,台灣及全球產業鏈仍需謹慎因應。
綜觀而言,美中最新貿易協議不僅是政治上的重大和解,更是全球供應鏈能否安全運轉的關鍵契機。科技業者、農民與投資人都將密切關注週四峰會結果,其成敗將決定未來幾年世界市場的競爭態勢與風險結構。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發表
我的網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