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ETF市場今年成交量創歷史新高,全球資金湧入,跨境互通與產品創新加速推動,成為亞太金融樞紐重要成長動力。
今年香港交易所(HKEX)的交易型基金(ETF)市場表現亮眼,不只成交量創下歷史新高,各類ETF新品層出不窮,全球投資資金正持續湧入這個亞洲金融重鎮,也彰顯香港特殊的資本連結優勢。
2025年前九個月,港交所ETF平均日成交量高達港幣378億元,年增幅突破一倍,吸引了來自中國大陸、亞洲、中東與歐洲的大量新資金。根據港交所資料,現時港府掛牌ETF數量已達225支,資產規模亦攀升至港幣6530億元,年增率逾32%。這波熱潮背後,市場結構改革、產品創新與跨境互通是三大主因。
首先,自2022年啟動的「ETF互通機制」,大大促進了資本流動。國際投資者可透過互通機制交易上海、深圳273支ETF,同時內地資金也可自由買入香港17支ETF。2025年上半年,來自內地的香港ETF互通成交額大幅躍升128%,顯示港股ETF不僅具吸引力,更成為境外資金布局中國資本市場的便捷渠道。
此外,港交所積極推動創新,推出虛擬資產ETF和多元新型產品。例如虛擬資產ETF已達13檔,收入型ETF也受銀髮族市場青睞,配息率逾4%,成交量暴增七倍。這些創新有效挖掘新投資內容及消費需求,使香港ETF市場成為區域創新標竿。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包括追蹤AI龍頭如NVIDIA(NVDA)、Microsoft(MSFT)—及中國ETF仍是全球ETF市場資金最集中的區域。美國ETF規模高達港幣16.9兆元,明顯領先全球。不過香港的「金融連結中樞」角色讓它在ETF轉口、創新及跨境資本配置上獨具競爭力。
中東資金近期也明顯增加,例如2023年全球最大沙烏地阿拉伯ETF便落地香港,引爆新興市場資本連接;而港交所定期舉辦的ETF高峰會則持續加強與歐洲、東協各地資金的溝通與合作。
然而,分析師也提醒,港ETF市場雖快速成長,但面對亞太區域高度競爭,技術創新、產品多元及跨境政策設計仍是長期挑戰。港交所高層認為,持續增強國際連結、擴大商品創新、因應人口老化「銀髮市場」需求,才能維持香港ETF在全球市場的地位。
總結來看,香港ETF市場的吸金力正大步提升,連結中國與全球的金融資本,創新產品加速市場成長,但持續監測競爭與政策變動、深化國際連結,才可為投資人與全球資金創造更穩健的投資環境。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