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農業前景在2026年前面臨多重挑戰,包括中國大豆需求不確定性、農場收入下降及肥料成本上升等因素,這些問題影響了市場情緒。根據瑞銀(UBS)分析師Lucas Beaumont在10月15日的報告,這些挑戰可能導致明年美國玉米和大豆種植面積減少1%至2%,即約200萬至400萬英畝,因為生產者對利潤減少和貿易不確定性做出回應。
中國需求減少影響美國大豆出口
中國歷來購買約一半的美國大豆出口量,但目前購買量極少。專家指出,巴西現在能滿足中國幾乎所有的大豆需求,較2018年上次貿易衝突時的90%有顯著提升,這減少了中國對美國供應的依賴。若這種情況持續,美國政府預計會提供農業補貼來穩定農民收入,瑞銀估計補助金額可能達到100億至150億美元,主要流向大豆生產者。
肥料成本上升影響農業利潤
瑞銀調查顯示,由於肥料價格高企,磷肥和鉀肥需求可能下降20%至30%。磷肥價格仍然高於2010年基準水平的兩倍以上,瑞銀預期2025年下半年肥料總成本將較前一年同期上升15%至20%。雖然氮肥需求因與玉米種植相關而表現較佳,但磷肥和鉀肥的需求將因農民削減成本而受到影響。瑞銀看好肥料生產商Mosaic(NYSE:MOS),預測其磷肥產量問題將在2025年底前緩解,並在2026年達成8%的EBITDA增長。
農作物種植可能轉向玉米
由於大豆出口前景不明,部分種植面積可能在2026年轉回玉米,這將有利於氮肥生產商和種子公司如Corteva(NYSE:CTVA)。Beaumont指出,Corteva(NYSE:CTVA)的分拆後估值具吸引力,但投資人可能會等待更明確的種植意圖信號。瑞銀的專家訪談顯示,總體種植行為相對穩定,天氣而非利潤仍是影響種植面積變動的主要因素。
政策支持與長期平衡
分析師預期,若中國的大豆出口缺口持續,華府將介入以緩解農民收入壓力。擴大對國產大豆油的需求,透過可再生燃料計畫和限制中國廢食用油進口,也可能有助於彌補出口損失。瑞銀計算2026年的盈虧平衡價格約為每英斗玉米5.05美元和大豆12.40美元,許多農民將需要政策援助或改善價格來避免虧損。即使有政府支持,若無貿易解決方案,大豆利潤仍可能脆弱。瑞銀認為美國農業前景「混合但可控」,種植面積可能保持穩定,肥料成本高企,政策援助將作為暫時緩衝,直至全球貿易模式重新平衡。
發表
我的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