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上市公司大舉加碼Ethereum庫存,機構買盤推高流通市值,企業賽局及產品轉型引爆新財富生態。
在傳統金融動盪及新資產類別崛起下,美國上市企業紛紛進入Ethereum(以太幣,ETH)囤幣戰局,企業級以太幣金庫爆炸性成長——不只改寫公司結構,更牽動加密產業未來走勢。多家大型機構近日宣布以驚人規模擴增ETH庫存:以Bit Digital為例,通過1.5億美元可轉債募資,一口氣增持31,057顆ETH,持有總量突破150,244顆、企業持幣估值約6.75億美元,直接躋身全球企業Ethereum前六大金庫。此外,SharpLink Gaming亦大膽加碼,現持839,000顆ETH,無任何負債,並將自家股票通證化於Ethereum網絡,藉此深化生態整合。最具規模者莫過於Bitmine Immersion Tech——9月一次購入69,000,000美元ETH,總庫存逾195萬顆、約占市場流通量2%之多,顯示企業買盤已成撼動幣市的重要力量。
企業布局ETH不僅推高公司資產規模,更帶動新商業模式誕生。Bit Digital已從原本比特幣礦業全面轉型專注ETH質押與資管業務,財報顯示,比特幣收入激減64%,以太幣質押、節點運營成為新成長引擎,並大舉投資AI相關公司如WhiteFiber,朝多元化數位資產及創新服務邁進。SharpLink則發動自家股票上鏈及ETH質押至Layer 2,挖掘鏈上金融應用新可能。
企業級Ethereum庫存的爆量一方面源自機構ETF持續吸金,10月美國ETH現貨ETF流入高達6.2億美元,遠超前月,雖不及8月高峰,但反映法人熱情不減。除主要持幣公司外,Ether Machine近期增持15萬顆、價值21.6億美元,正醞釀與SPAC新股合併上市,展現企業藉加密資產深化金融結構潮流。
這波企業ETH爭奪戰,除推動企業價值外,亦激化市場波動——以太幣價格本周站上$4,504,雖距高點尚有9%落差,但機構密集進場正穩定中長期預期。業界普遍預期,隨以太坊成為「數位基礎建設」及DeFi主幹,美國上市公司將加速擴張幣庫,並以創新融資與鏈上商業模式,重塑加密產業版圖。
不過,也有分析師提醒:企業大量持幣,雖能強化NAV,每股價值與資產抵押力,但若市場大幅回調或政策監管加重,高槓桿及資產重組亦可能成為風險來源。接下來,除了ETH供需動態,企業對治理、流動性、鏈上資產安全的佈局及策略,將決定這場加密財富新戰局的勝負走向。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