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焦點】特斯拉推Model 3/Y平價版非破局之作,FSD及機器人才是股價推升關鍵!

李珣廷 Terence

李珣廷 Terence

  • 2025-10-08 11:11
  • 更新:2025-10-08 11:11
【美股焦點】特斯拉推Model 3/Y平價版非破局之作,FSD及機器人才是股價推升關鍵!

圖 / Shutterstock

新車型雖命名為「平價」,卻未進入真正的大眾市場

特斯拉於 2025 年 10 月初正式在美國市場推出兩款主打「平價」的新車型──Model 3 Standard 與 Model Y Standard。這是馬斯克自 2022 年喊出「將推出 2 萬多美元電動車」以來,首次針對入門市場進行產品落地。但實際定價卻令市場頗感失望。Model 3 Standard 定價為 36,990 美元,Model Y Standard 則為 39,990 美元,兩者僅比過去的入門版本便宜約 5,000 美元。

從產品結構來看,兩車款在維持核心電動車性能(如 69 kWh 電池與約 321 英里續航)的基礎上,大幅刪減配備以降低成本,包括取消自動駕駛輔助系統 Autosteer、後排螢幕、加熱座椅、玻璃天窗與部分聲學隔音設計。這些改變雖合理對應降價目的,但其定價仍未進入消費者心中「真正平價」的心理門檻,特別是在聯邦 7,500 美元電動車稅收抵免於 9 月底終止後,實質購車成本顯著提高。

市場多數預期特斯拉會將車價拉低至 30,000 美元以下,作為對抗中國比亞迪(BYD)與現代汽車(Hyundai)等競爭對手的武器。因此,此次「平價車」雖具話題性,卻無法改變目前特斯拉產品線偏向中高價市場的現實。

 

降配策略能壓成本,但也可能壓縮品牌價值與毛利結構

此次推出的 Model 3/Y Standard,反映出特斯拉進一步優化生產結構、降低製造成本的意圖。以 Model Y Standard 為例,除了配備簡化,生產地點也鎖定在具規模經濟的德州 Gigafactory,並搭配模組化設計與統一化零組件(如同尺寸輪圈、統一電池模組)來壓低單位成本。

不過,這樣的「降配設計」是否會影響消費者對特斯拉品牌的認知,仍有待觀察。事實上,有部分用戶與分析師開始質疑,若車價與外觀相近,功能卻明顯打折,是否會讓消費者轉向競品,尤其是 Hyundai Ioniq 5、Chevrolet Equinox EV 等已提供更具性價比的選項。

此外,由於這些 Standard 車型仍搭載不小容量的 69 kWh 電池,並維持不俗的續航能力,實際降價空間有限,未必能帶來顯著的毛利提升。Wedbush 分析師 Dan Ives 就指出,此次降價幅度與市場期待的「全新產品平台」差距甚大,對股價而言並非真正利多。

更關鍵的是,若未來 Standard 車型大量取代中階車款銷量,可能導致 ASP(平均銷售單價)下滑,拖累整體營收與毛利率表現。這將使投資人持續關注特斯拉是否會於 2026 年啟動傳聞中的「全新平台、2 萬美元等級 EV」。

 

真正的市場亮點來自 FSD V14.1 的升級與實測回饋

相較於車型更新引發的市場反應冷熱不一,特斯拉近日釋出的 FSD V14.1(Full Self-Driving Supervised)卻帶來實質技術進展與使用者口碑回饋。該版本主要針對複雜場景如停車場、自動停車與路口轉向等進行演算法強化,並整合「Arrival Options」,讓駕駛可指定車輛在抵達目的地後選擇停放位置類型(如街邊、車道、車庫、停車場等),大幅提升使用直覺與真實駕駛體驗的接近程度。

用戶實測影片顯示,車輛能準確對位票口、在狹窄空間中主動微調路線、並安全完成自動停車任務。這些變化不只是技術展示,更可能為未來 Robotaxi 應用鋪路。馬斯克更形容該版本「感覺像是有感知能力」(sentient),並透露參數量級是過往版本的 10 倍。

對投資人而言,這代表特斯拉不再僅是電動車製造商,而是逐步向 AI 驅動的智慧交通平台邁進。隨著 FSD 訂閱人數成長,該軟體的收入模式可能自訂閱制(每月 199 美元)過渡至更高單位價值的 Robotaxi 課金制,毛利率也將遠優於傳統車輛銷售。這是目前市場對特斯拉估值中最具潛力的「第二曲線」。

 

Optimus 機器人整合 FSD 能力,長期潛力挑戰估值天花板

除了自駕技術持續進化,特斯拉在人工智慧與人形機器人領域的佈局亦逐步釋出新訊息。馬斯克近期表示,旗下人形機器人「Optimus」未來將可整合特斯拉的 FSD 資料集,操控包括非特斯拉品牌的汽車,甚至具備個人司機的潛力。若此構想成真,意味著 FSD 將不再局限於特斯拉車輛,而是有可能發展為品牌中立的自駕平台,拓展至全汽車產業。

目前 Optimus 雖尚未量產,但多段公開影片顯示其運動協調性與學習能力已快速提升,包括近期在 TRON: ARES 電影首映會上展示的「功夫模式」,證明其感知與動作反應模組整合進展迅速。更重要的是,馬斯克曾表示 Optimus 在未來可望成為特斯拉市值中「佔比高達 80% 的產品」。

對投資人而言,這或許仍屬長期願景,但可合理假設的是:Optimus 有可能像過去的 FSD 一樣,透過模組訂閱、雲端更新、AI 能力外包等商業模式創造高成長與高毛利結構。未來若能導入至倉儲、自動化工廠、物流機構,甚至家庭助理場景,估值天花板將遠超目前汽車製造業本位。

 

產品更新偏保守,估值依舊著重於 AI、軟體與自駕潛力

此次 Model 3/Y Standard 車型的推出雖有助短期出貨量穩定,尤其在失去補貼後為銷售提供支撐,但其定價與設計未能打開新客群。投資焦點已明顯從硬體產品移轉至自駕技術(FSD)與 AI 應用(Optimus)。

若特斯拉能在 2026 年真正推出全新平台的平價 EV,並同步擴大 FSD 商業化範圍,則成長動能將再次提速。反之,若仍以現有產品線微幅改版為主,則估值將回歸「成熟製造業 + 軟體成長預期」的複合模型。

投資人應密切關注:

  1. Model 3/Y Standard 實際交付數據與 ASP/毛利率影響

  2. FSD V14.1 實際訂閱增速與功能成熟度

  3. 2026 年 Optimus 與 Robotaxi 的量產節奏與商業模式成形

短期偏中性、長期偏正面。真正決定特斯拉未來估值高度的,不再是下一輛車,而是下一套軟體與下一個平台。

 

 

台股相關供應鏈或概念股

平價電動車(Model Y Light / E41)

  • 台達電(2308):特斯拉電源模組長期供應商,Model Y 放量推升車用電控需求

  • 和大(1536):電動車傳動系統核心供應商,精密模組技術成熟

  • 鴻海(2317):儘管非核心供應鏈,但具備電動車整車設計與代工能力,投資題材濃厚

  • 中碳(1723):若新車強調輕量化設計,碳纖材料潛在需求同步升溫

  • 東陽(1319):車用塑料件與車殼模組供應全球電動車廠

 

自駕技術(FSD v14)

  • 世芯-KY(3661):車用 AI 晶片開發實力領先,為高運算 ASIC 主要開發商

  • 創意(3443):與台積電合作緊密的ASIC服務商,可望受益自駕算力提升

  • 貿聯-KY(3665):車用高速連接器供應商,FSD傳輸需求帶動成長

  • 台達電(2308):車用電源與電控模組關鍵供應者

  • 同致(3552):供應特斯拉 HUD 與駕駛監控模組,有機會受惠 FSD 升級

 

機器人(Optimus)

  • 上銀(2049):機器人關節模組、線性傳動設備領導廠,長期有望打入人形機器人供應鏈

  • 亞德客-KY(1590):氣壓模組與工業控制零件,可應用於Optimus自動驅動結構

  • 台達電(2308):擁有工業自動化與伺服驅動系統完整解決方案

  • 廣運(6125):自動化設備系統整合商,有潛力承接次模組組裝或測試服務

  • 所羅門(2359):機器視覺與AI影像辨識方案,與機器人技術具整合可能性

 

 

延伸閱讀:
【美股研究報告】訂單暴增!ASML賺飽飽,股價還有上漲空間?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文章相關股票
李珣廷 Terence

李珣廷 Terence

行情=資金+信心,成功=實力+心態 風險與機運一線之隔,市場中禍福相倚,謀定後動,寧靜致遠。 希望我的文章能為大家創造價值,共同邁向自由之路!

行情=資金+信心,成功=實力+心態 風險與機運一線之隔,市場中禍福相倚,謀定後動,寧靜致遠。 希望我的文章能為大家創造價值,共同邁向自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