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20多年來入門薪資成長緩慢,生活基本支出卻暴增,中產家庭與青少年深受壓力,消費習慣與未來夢想都在轉變。
美國家庭近來流行一個無奈的對話:現今青少年暑期打工的薪水,只能勉強支付一箱汽油和幾杯咖啡,再也不是用來存錢、培養獨立的「第一份工」。這不僅是個別感嘆,而是全美家庭的普遍經驗。最近一則在r/MiddleClassFinance論壇火熱討論的貼文,揭露了美國入門職缺21世紀以來的薪資停滯與生活成本飛漲的悽冷現實。
貼文中,一位家長比較自己2005年在超市打工的每小時8美元,與現今女兒於咖啡館拿到的每小時9美元,看起來微幅成長,細算卻發現根本難以覆蓋三倍於當年的基本支出。當年的8美元雖然高於聯邦最低工資(5.15美元),但在食物、汽油、租金都相對低廉的環境下,青少年能把半薪存下、享受外食及娛樂。如今,即便小幅超過現有聯邦最低薪(尚停留在2009年的7.25美元),但車子加滿油箱,一半的工資就消失。
論壇上網友紛紛以親身經驗互動驗證,數據更展現美國中產薪資與房價、租金、基本消費的巨大落差。以住房為例,1985年的四萬元年收入可在洛杉磯購得17萬美元的獨棟,如今同職缺仍給四萬元薪水,但房價直逼67.5萬美元,甚至連租屋市場也暴漲,標準公寓月租從2005年的700美元翻倍至今日1900美元。
生活成本的膨脹也遍及日常消費。2005年平均汽油價為2.3美元/加侖,現今常見3.8美元以上。速食一個套餐2005年不到5美元,現今逼近10美元。與此同時,青少年打工時薪雖略升至9~15美元,但消費能力卻遠不及20年前。
許多論壇用戶建議青少年可以選擇保母等高薪兼職,部份人指出Walmart、Starbucks、Costco等大企業的起薪已明顯優於基層餐飲業。不過,主流觀點是:「打工不再是開始自立的跳板。」家長和學生的焦慮,直指當薪資成長跟不上生活支出,升學、理財、夢想都面臨現實挑戰。
專家們分析,這波薪資停滯和通膨脫鉤現象,關鍵在於美國聯邦最低薪長期凍結,以及房市、租金、消費品價格爆炸性增長。若政策無法正視這些結構性問題,下一代的經濟安全恐怕更黯淡。
展望未來,美國中產和新世代仍亟需政策正視碾壓薪資的生活成本;否則美國「打工養夢」的傳統,將只剩為汽油和冰拿鐵打拼的疲憊背影。
點擊下方連結,開啟「美股K線APP」,獲得更多美股即時資訊喔!
https://www.cmoney.tw/r/56/9hlg37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