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則合作傳聞,震動整個半導體產業
2025 年 10 月初,外媒爆出超微(AMD)與英特爾(Intel)洽談代工合作,引發市場高度關注。消息指出,雙方正評估將超微部分晶片交由英特爾代工,儘管仍在早期階段,卻已讓英特爾股價單日飆漲逾 7%,為什麼市場反應這麼大?
你將看到:
這場潛在合作如何改寫晶圓代工的產業關係
政策與資本如何推動超微 × 英特爾可能的「破冰」
關鍵技術、經濟與信任門檻為何仍是合作成敗關鍵
對台積電與其他台股的可能影響與投資觀察
從死對頭到供應商與客戶?晶圓代工出現戲劇性變化
根據《Semafor》報導,超微正與英特爾洽談晶圓代工合作,內容包含將部分晶片交由英特爾代工廠(Intel Foundry Services)製造。儘管雙方未正式回應,但已引起媒體與法人密切關注。
市場隨即給出明確反應:英特爾股價單日上漲約 7%,代表投資人視此案為英特爾代工業務的一大背書。
此舉也意味著,超微可能首次在主力晶片製造上不再完全依賴台積電(TSM),而選擇更分散的製造戰略。
不只是合作,是晶片產業的角色大翻轉
這樁潛在合作之所以震撼市場,有以下幾個關鍵原因:
競爭者變合作夥伴
超微與英特爾長年在中央處理器與圖形晶片領域激烈競爭。如今若轉為「晶片設計者 × 晶圓代工夥伴」關係,將打破多年競合框架,為整個晶片設計代工市場帶來指標性轉變。美國政府成為幕後推手?
2025 年 8 月,美國政府宣布入股英特爾約 9.9%,並持有額外 5% 認股權,直接參與企業治理。若超微將晶片交由英特爾代工,將被政府視為供應鏈「回流美國」的示範案。英特爾代工業務急需外部背書
近年英特爾積極轉型為開放代工平台,卻始終缺乏具份量的外部大客戶。若能拿下超微訂單,將是市場對其製程能力的重大肯定。技術與信任的高門檻挑戰
即便雙方合作意願存在,若無法確保先進製程的良率、保密隔離、成本競爭力,依然可能無法成案。
哪些關鍵會決定這樁合作「玩真的」還是「喊假的」?
以下三大觀察方向,將決定合作案的「含金量」與實質影響:
1. 合作品項與製程節點落在哪
目前尚不清楚超微是否僅將較不敏感的晶片(如 I/O 控制器、嵌入式元件)交由英特爾製造,還是包含高階核心晶片模組。若落在英特爾新一代製程節點如 18A(1.8 奈米)或 14A,則代表其製程與客戶信任程度已具一定水準。
2. 技術隔離機制是否足以建立信任
英特爾能否做到設計圖、光罩資料、測試流程與設計服務團隊完全隔離?這將是超微等客戶最在意的部分,若做不好,將影響所有潛在下單客戶對其代工信任。
3. 對其他代工廠的邊際影響
初期若只有少量成熟製程產品移交英特爾,對台積電影響有限;但若未來逐步導入高階產品,台積電可能採取降價、搶產能或先進封裝升級等手段防守,產業競爭格局將隨之洗牌。
不只是商業合作,更是美國政策操作下的供應鏈重組
這樁潛在合作案,背後有濃厚的政策色彩:
英特爾是美國政府主導產業政策的核心企業
政府不僅補助建廠,更直接持股,代表其資本結構已與國家戰略深度綁定
若超微與英特爾合作成案,美方可對外宣示:晶片回流、製造內移、科技自主,「我們做到了」
對企業來說,也是在「地緣政治風險升溫」之下的供應鏈布局策略。
我怎麼看這場「敵人變隊友」的劇本?
合作機率:中度偏可能
Semafor 報導與市場反應顯示,談判存在可信度高,但最終合作成敗仍要看具體製程條件、訂單類型與信任機制能否達標。
三大關鍵變數:
先進製程的良率與技術穩定性
IP 隔離機制是否符合產業安全標準
總持有成本(TCO)是否優於台積電等現有供應鏈
潛在外溢效應:
若案子成真,將不只改變英特爾,也可能促使更多無晶圓廠(如輝達(NVDA)、博通(AVGO))重新評估代工策略,甚至推動美國、歐洲晶片補助計畫進入實績驗收階段。
台股延伸觀察|這 5 家公司可能受到牽動
如果超微將部分製造轉向英特爾,將對以下公司構成潛在影響:
世芯-KY(3661):與超微合作 AI 晶片設計,若流程隔離要求提高,可能接獲更多 IP 管理專案
創意電子(3443):為台積電重要設計服務廠,若超微部分轉單,恐影響設計委託量
台積電(2330):超微長年大客戶,若高階產品外移,將測試其製程與交期競爭力
智原(3035):與英特爾已有 IP 授權合作,可能受益於英特爾代工業務擴張
精材(3374):先進封裝供應商,須觀察封裝據點是否隨晶片製造地點調整
建議觀察:Q4 法說會是否提及美系客戶訂單結構改變、封裝地轉移或新製程導入計畫。
延伸閱讀:
【美股焦點】CoreWeave狂簽大單,AI基建新巨頭浮現?
【美股研究報告】美光資料中心需求強勁,展望創高帶動股價續漲?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