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股動態】IPO熱度回升,科技新股表現分化
科技IPO回溫但走勢分化成常態
2025年美股IPO市場明顯回溫,科技題材領軍開路,但新股表現快速分化已成常態。AI雲端與資安類股強勢,協作軟體與特定晶片設計相對震盪。市場資金重視營收可見度與獲利路徑,對高估值的忍受度有限,定價與交易節奏回歸理性。投資人焦點鎖定基本面最有把握的AI基礎設施與企業級資安,同時關注潛在大型掛牌案如資料平台獨角獸Databricks,視其對年內風險偏好的邊際影響。
AI基礎設施題材領漲新股族群
AI雲端服務商CoreWeave(CRWV)自3月掛牌以來一路走強,股價自承銷價40美元起漲,7月一度逼近184美元高位,近期雖有回檔但仍大幅高於承銷價,成為今年表現最亮眼的新股之一。受惠AI資料中心擴產與算力需求長牛,市場給予較高成長溢價。法人指出,只要大型雲端與企業AI專案的資本支出維持強勢,相關供應鏈的營收可見度就能支撐估值,惟對擴產節奏與合約能見度的變化高度敏感。
雲端資安新兵受追捧但波動高
雲端資安商Netskope(NTSK)於9月18日開盤23美元,較承銷價溢價約兩成,推算市值約87億美元,至9月19日收報24.70美元。其以雲端資料與應用存取防護為核心,搭上零信任與雲安控管趨勢,贏得首波資金青睞。身分安全商SailPoint(SAIL)今年2月回歸資本市場,掛牌初期一度下探16美元,但隨著企業端權限治理需求穩固、營收動能改善,股價回升接近承銷價,顯示資安賽道具韌性但交易波動不小。
內容協作與低功耗晶片熱度降溫
協作設計平台Figma(FIG)7月上市首日由承銷價33美元飆升至收盤122美元,隨後漲勢降溫,最新約在57美元上方,仍高於承銷價但與首日高點落差擴大,反映市場對使用者擴張與商業化效率的估值回歸。低功耗晶片商Ambiq Micro(AMBQ)首日收報約39.50美元,明顯高於24美元承銷價,但至9月19日收在約31美元,顯示在AI邊緣運算敘事下,投資人仍要求更清晰的客戶轉單節奏與毛利結構支撐。
與歷史比較熱度不及2021但明顯優於2022
今年科技新股熱度相較2021年高峰顯著降溫,但整體活躍度、首日漲幅與籌資能量均優於2022年的低谷。近期多檔個案呈現首日上漲、次週回檔、其後以承銷價上下築底的節奏,顯示承銷與配售更著重長線投資人結構。相較疫情期間的高倍數定價,當前市場更看重可持續成長率與資本效率,破發比例下降但追價意願有限。
利率與美元走勢左右定價與承銷
聯準會利率路徑與長天期美債殖利率仍是新股定價的關鍵變數。當殖利率上行、美元轉強時,長久期現金流的折現壓力放大,成長股估值容易受擠壓,承銷價區間與籌資規模因而偏保守;反之,金融條件寬鬆則有利風險偏好回升與IPO窗口延長。市場也關注信用利差與波動率指標變化,作為評估定價窗口開合的即時參考。
產業基本面強弱決定溢價空間
資安與AI基礎設施的企業支出韌性,提供較穩定的收入能見度,因而享有定價溢價;相對地,依賴席次擴張或廣告變現的應用端軟體,受宏觀需求與預算週期影響較大,估值波動也更明顯。投資人近來更加重視S-1與季報中的毛利率、自由現金流轉正時間、美元淨留存率與客戶集中度等指標,作為判斷成長品質與溢價合理性的核心依據。
鎖定期與早期股東拋壓是短線關鍵變數
多數新股在掛牌後90至180天迎來鎖定期到期考驗,若同期量能不足或基本面催化不足,早期股東與員工持股釋出可能加劇波動。另有部分個案在選入主要指數與選擇權掛牌後,衍生性商品量化部位增加,短線波動幅度擴大。對以交易為主的投資人,留意鎖定期時間表與券源變化,有助於掌握攻防節點。
技術面以承銷價與換手量為主要錨點
承銷價常成為行情的多空分水嶺,站穩並放量換手較容易吸引中長線資金建立部位;反之,跌破承銷價且量縮,通常需要時間築底。新股上市初期均線尚未成熟,日K缺口與首周大量區容易成為攻防區域。交易策略上,設定明確停損與分批佈局,較能降低首月高波動的不確定性。
Databricks成最受矚目的潛在壓軸
資料分析商Databricks尚未確認時程,市場預期最快2025年末或2026年啟動IPO,被視為年內到明年的重磅觀察指標。其商業模式與雲端資料平台同業Snowflake(SNOW)存在可比性,投資人將關注年複合成長率、雲端合作夥伴關係、AI工作負載變現與自由現金流改善幅度。若Databricks成功以理想估值掛牌,將成為科技IPO風險偏好的風向球。
競品生態與產業鏈外溢效應值得留意
Figma與Adobe(ADBE)的互補與競爭關係,牽動創意軟體估值邏輯;CoreWeave的擴張節奏則與AI加速卡及伺服器供應緊密連動,輝達(NVDA)與雲端服務商的資本支出指引,對其訂單能見度具關鍵影響。Ambiq Micro若能透過超低功耗AI方案打入穿戴與邊緣設備大客戶,將為低功耗運算增添新敘事,反之需求遞延則可能壓抑本益比重評。
台灣投資人可觀察供應鏈脈動與交期變化
對台灣投資人而言,AI資料中心擴產帶動的伺服器、散熱、電源與高速連接器需求仍是主線。美國市場對算力與雲端資安的持續投入,將透過國際IDM與雲端客戶傳導至台灣供應鏈,台積電(TSM)與相關零組件廠的接單與交期變化,能為判斷上游投資周期提供輔助訊號。另方面,軟體端新股的估值變化,亦會影響全球科技資金配置的權重。
監管與政策風險仍是評價變數
監管機構正加大對AI宣稱、資安事件通報與財務揭露品質的審視力度,企業若在資訊揭露上失誤,估值折價風險上升。地緣政治與出口管制政策也可能影響高階晶片與雲端運算布局,跨境合規成本上升將壓抑部分公司的毛利與成長曲線。投資人需將政策不確定性納入風險預算。
承銷紀律回歸提升新股長期品質
今年多起案例顯示承銷商傾向採取更審慎的股份供給與估值帶安排,讓新股在二級市場具備更健康的持有人結構。儘管短期缺乏全面性行情,但對中長期投資人,較合理的起始估值與現金流路徑,有助提升持有報酬的可預期性,降低情緒性波動對資本成本的干擾。
策略結論聚焦成長確定性與風險緩衝
在IPO熱度回升而表現分化的環境下,建議聚焦三大原則:其一,優先布局營收可見度高、毛利結構穩健且自由現金流改善明確的企業;其二,將承銷價與首周大量區視為操作錨點,採分批與紀律停損策略;其三,密切追蹤利率與美元走勢、鎖定期時間表與產業需求變化。以此框架篩選AI基礎設施與資安等具長期需求支撐的標的,並對高波動新股保留安全邊際,將更有機會在2025年的IPO周期中取得風險調整後的優勢回報。
延伸閱讀: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