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需求超預期,蘋果帶量上攻接近歷史高位
Apple(蘋果)(AAPL)受惠新一代iPhone17與iPhone Air開賣初期需求強勁,市場情緒快速翻多,周五收盤上漲3.20%至237.88美元,距2024年12月26日的歷史收盤高點259美元僅約6%。隨著供應鏈傳出入門款生產日產能上調三至四成、華爾街上修預期加速,股價有望挑戰前高,成為大型科技股中具相對動能的標的。
供應鏈加速,入門款日產能上調帶動換機潮
市場消息指出,受預購量高於預期帶動,蘋果已要求兩大代工夥伴提升標準版iPhone17的日產能約三至四成,售價自799美元起。這意味入門機種成為本次周期的銷量主力,有利擴大滲透與帶動舊機換新,並在供應吃緊的早期階段強化價格與毛利結構。中國市場預購數據被形容為「遠優於預期」,海外市場如杜拜開賣日亦出現大排長龍,需求強度明顯。
華爾街轉向,上修循環啟動爭先調高目標價
名嘴Jim Cramer直言「該更積極看多蘋果」,稱這次不是平庸的發售周期,並指現階段是分析師「比高」的競賽。JPMorgan(摩根大通)(JPM)將目標價自255美元上調至280美元,Morgan Stanley(摩根士丹利)(MS)亦點出初期需求優於預期。不過,Jefferies(傑富瑞)(JEF)對部分市場的預購等待時間持保留態度,顯示市場仍存分歧。整體來看,若更多機構改寫出貨與營收模型,評價重定價的力道可望延續。
管理層釋放定調,價格未反映關稅壓力降低政策不確定
執行長庫克表示,新iPhone售價上調並非因關稅所致,消除市場對政策成本轉嫁的疑慮。他亦強調公司聚焦自身投產與需求展望,而非外界雜音。庫克近日頻繁走訪供應鏈與教育製造據點,並宣布對美國投資計畫擴大至6,000億美元,與製造業本土化方向一致,有助中長期產能韌性與政策風險管理。
產品策略奏效,補貼與舊換新強化性價比優勢
新款機種在電信商補貼與舊機折抵加乘下,入門款具備「可負擔升級」的性價比優勢,iPhone Air的輕量化設計亦提高使用體驗差異化。定價與組合策略鎖定既有用戶的換機意圖,同時在高階安卓陣營與中國本土品牌競爭下維持高階市場份額,為本次周期的量價表現提供雙支撐。
業務結構多元,服務與裝置雙引擎支撐長期現金流
蘋果核心營收仍以iPhone為主,輔以Mac、iPad、穿戴裝置與服務業務。服務生態系強化用戶黏著,帶來可預期的高毛利經常性收入,使整體獲利結構較單一硬體銷售更為穩健。龐大的裝置安裝基礎與付費服務滲透率提升,是中長期現金流與股東報酬的重要來源,提供公司在供應鏈、研發與回饋股東之間的靈活配置空間。
產業循環回暖,AI與高階手機升級驅動價值鏈
智慧手機產業在疫情後的延宕換機潮逐步釋放,與生成式AI、邊緣運算及拍攝演算法升級共同推動高階機種需求。蘋果在高階晶片設計、軟硬整合與生態系安全性具優勢,若新機在AI體驗與效能上帶來足夠體感差異,將強化本輪升級周期的持續性,並外溢至配件與服務營收。
政策與供應鏈變數鈍化,地緣風險管理能力提升
在美中關係與關稅不確定下,庫克明確否認價格包含關稅轉嫁,顯示公司具備對沖、議價與市場區隔策略。加上對美投資與人才培育布局,有利提升供應鏈韌性與關鍵零組件在地化程度,降低單一地區風險,提升長期營運可預測性。
風險仍存,生成式AI節奏與中國競爭需密切追蹤
市場仍擔憂蘋果在生成式AI功能落地的節奏相對保守,若短期未能在裝置端AI體驗建立領先感,可能影響高階用戶換機意願。同時,中國高階智慧機競爭者持續加速,若折扣與促銷升溫,對入門與次旗艦機種的價格帶可能造成壓力,這些變數將影響本輪周期的廣度與深度。
技術面轉強,前高在望但震盪難免
股價自8月5日約203美元啟動反彈至今累計上漲約兩成,年初至今仍小幅下跌逾2%,目前距259美元歷史收盤高位約6%。短線受需求超預期與目標價上修驅動,技術面呈現上行結構;若後續供應鏈拉貨訊號持續並反映至營收與毛利,挑戰前高機率提升,但在關鍵價位前後仍可能出現消息面消化的震盪。
機構評價分歧,估值重定價取決於出貨與服務動能
目前多數大型機構對新機需求持正面看法,但也有觀點關注預購等待時間與區域差異。若接下來幾週的實際銷售與供應鏈產能利用率證實強勁,將推動更多模型上修與評級調整,反之則回歸結構性成長的基本面評估。服務業務持續擴張與裝置安裝基礎的增長,仍是中長期估值錨點。
投資結論,強勢開賣與產能上調共振看多但須控風險
綜合供應鏈增產、海外與中國預購熱度、政策成本不轉嫁與機構上修等因素,本輪iPhone17周期的起跑成績優於市場原先低單位數成長的預期,股價動能有望延續至財報與出貨數據驗證期。對投資人而言,短線關注供應鏈上調幅度能否轉化為實際出貨與服務營收的同步放大;中長線則觀察AI功能體驗的迭代速度與中國市占的韌性。在上述催化與風險並存下,維持偏多看法,並建議以關鍵數據驗證與風險控管搭配策略性布局。
延伸閱讀:

版權聲明
本文章之版權屬撰文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